第18章 另辟蹊徑
- 秋水青絲
- 秋秦
- 2772字
- 2019-09-17 20:36:32
機艙,杜秋水語出驚人,道破天機,雖然依舊云里霧里,形同被天門陣所困,幾名警察不約而同,還是迅速圍攏過來,控制臺前,沿著大學生火眼金睛所射出的目光,仔細審視:“這些文字,無一例外,都是褒揚之詞,有什么問題嗎?”
“如果按正常速度,常規的閱讀自然沒有問題。可是,兇手在這兒設置了一個隱蔽的陷阱,雖然不易察覺,卻會使人在閱讀時心理產生變化,就算細微的變化,也有可能導致閱讀習慣的改變,從而被催眠術所控制。屏幕里,剛才我所念的三段留言連續重復了三遍,而且,每隔幾行,出現一次。表面上看,贊不絕口。可機長當時正在駕駛中,他受過嚴格訓練,留給自己分心閱讀的時間一定不會很長,所以,遇上重復的內容,他必然會本能地加快速度。你們看,就像這樣…”杜秋水指尖靈動,如同按在琴弦之上,快速下滑。
“可是,即便閱讀速度加快,也不能說明機長就是因此而被催眠。閱讀速度和催眠并沒有直接的聯系,他怎么會睡著呢?”字幕宛如傾灑而下的水流,急速的流動中,字跡模糊不清,難以辨認,辨別內容,只能從陸續捕捉到的片言只語中猜測。
“要留意的并不是速度,而是因為速度增加而形成的軌跡。我們閱讀屏幕里的文字,如果運行速度加快,目不暇接,就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第一行前頭的字和第二行中間的字連接一起,第二行中間的字和第三行末尾的字再接再厲,以此類推,就會形成一條高低起伏的奇怪軌跡,由速度產生錯覺,因錯覺而無中生有,產生一個原本并不存在的句子,出現在此時閱讀者的視覺中…”杜秋水指尖加速,弦如急雨。
“你困了?你困了!原來如此,可是,他身體無恙,并沒有疲憊的跡象,難道就因為看了這樣一句話,一下子陷入了沉睡?”催眠詭計屏幕上原形畢露,觸目驚心,警察隊長恍然大悟,心中疑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使一個健康的人產生睡意,并非只有疲勞一種途徑。恰恰相反,如果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對于他來說,熟悉舒適,充滿安全感,他還心情愉快,那么,也會產生睡上一會兒的沖動。比如說,春日里,離家不遠,在河畔鳥語花香的綠草上躺臥片刻,陽光溫暖,流水潺潺,無案牘之勞形,人很容易就會昏昏入睡,春眠不覺曉就是這種心理現象。我想,排除了身體原因,這位機長之所以會在駕駛期間被輕易催眠,和他的心情有關,他一定遇上了某種開心的事…”抽絲剝繭,杜秋水心理學駕輕就熟,運用自如。
“對!你這么一說,我想起來了。前些日子,機長對我們說,他妻子懷孕了,還說,他就要當爸爸了,感覺真好,每天心里比吃了蜜糖還甜,不知道多幸福!”手術床上熟睡的同僚不知何時醒來,一名機組人員感慨。
“可是,乘客登上飛行器,座位是自己選擇的,期間可以隨意更換,雖然我們知曉了兇手的行兇手法,可人這么多,時間過去了這么久,估計誰也不會留意別人曾經坐過哪個座位,而且,以行兇者的狡猾,留下信息后,必定會馬上離開,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如何才能把他找出來呢?”隱私保護,除非出現異常情況,否則乘客艙內的自動監控系統不會開啟,兇手處心積慮手段高明,一切過程與常人無異,無法得知機長被催眠前兇手的行動,意味著確認兇手身份仍需大費周章,另辟蹊徑,掃視眾說紛紜的人群,警察隊長依然眉頭緊鎖。
“剛才,我們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兇手的催眠術上。其實,有一個問題更為關鍵,或許,破解了它,一切就會迎刃而解,真相大白。從發現這是一起刑事案件開始,我心中就一直困惑,以飛行器的安全性能,即使催眠了機長,航班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至少到目前為止,安然無恙。那,兇手為何要煞費苦心這樣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沉吟片刻,解決問題的思維不同,騷動不安的聲音里,杜秋水腦海靈光一閃,把目光投向了一旁安睡的男子:“難道,兇手的目標,并不是飛行器?”
與身后的斷崖形象漸行漸遠,草叢內,落葉紛飛,黑色巨人揮動雙臂,如同從天而降的巨靈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兩位同伴同樣身懷絕技,形影不離,亦步亦趨。三人各顯神通,配合默契,朝雷達鎖定的清理地點迫近。微風中,波濤洶涌似的蒿草往兩側翻開,傾倒,機械聲劈波斬浪,清晰可聞。注視前方,狼群靜立,側耳傾聽,似乎在默默等待。“刷!”隨著龐大的黑色身軀從綠色波浪內脫穎而出,泰山壓頂的感覺撲面而來,三種不同顏色的步伐又一字排開,電子眼光芒閃爍,掃描目標。冷冰冰的機械軀體功能不同,形態各異,雖然與人類相仿,卻特征鮮明。
“怎么回事?這些家伙平常善于潛伏,極其冷靜。對這兒的環境還非常熟悉,從不懼怕人類和機器,一直和我們相安無事…”瞭望塔上,目睹因為三名機械警衛的出現,原本安靜下來的狼群忽然四散逃離,避之唯恐不及,警衛隊長滿腹狐疑,難以理解。
“趙博士,您的電話!”時空之門實驗室,通訊員進入。
“美娟?”通訊室內,來電顯示妻子名字,趙福來驚喜。因為工作繁忙,天各一方,夫妻兩人聚少離多,父母已經年邁,孩子雖然自幼聰明伶俐,卻只能形單影只,缺乏照顧,形成了放蕩不羈的浪子性格,妻子內心歉疚,對他頗有微詞。兩人許久沒有聯絡,想不到今天主動給丈夫電話,他拿起了通訊器。
學院,空中俯瞰而下,綠海中,朦朦朧朧的建筑物宛如帳篷點點,一剎那間,甚至會讓人產生幻覺,“天蒼蒼,野茫茫,氈房一頂頂”,這兒是否塞外大草原。24世紀的建筑,結構巧妙,都可根據需要而變換大小,為人類活動騰出更多公共空間。上課前十分鐘,人工智能課堂,教室從收縮的帳篷形態迅速擴展變形,學子們陸續進入就坐,平心靜氣,等待老師的到來。授課的講臺很大,宛如演唱會的舞臺,可同時容納數個歌舞團表演。此時,數控機器人正穿梭其中,準備教學用具。一時間,海闊天空,精英云集,設備齊全,應有盡有,可進行各種類型的復雜科學實驗。
比如說,不久前的一節物理課,成功演繹了“局部核裂變過程”,實驗容器里甚至因為小型核爆而生出了蘑菇云,卻沒有一絲核泄露,比號稱“繁殖克星”的避孕貼紙還安全:撕下來,貼上,一張小貼紙就是一個“導彈終端防御系統”,激情澎湃的一瞬間,自動感應,攔截網膜彈出,分導彈頭再多,也能一網打盡,盡收囊中,一條蟲子也別妄想溜出去偷吃禁果。這個時代已經不用套套,一百多年前就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桶。
還有一節生物課,研究基因突變是否能在生物進化期間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如果成功,使用這種技術,就能一步登天,縮短成為高等動物的時間。舉個例子,打一針過一晚上,鴨子變成唐老鴨,蜘蛛變成蜘蛛俠,人類升級奧特曼,再結伴一起到街上玩三人籃球。蜘蛛俠封蓋,唐老鴨背后傳球,奧特曼三分絕殺打鐵,飛身補扣超時對黑哨不滿,用力過猛砸落籃筐,三高等動物AA制賠償損失,轉玩足球。回到當時的實驗,提出這一天才構想的是林妹妹唐玲瓏,這靜悄悄的妹妹竟然對生物學興趣十足,想想都令人顫抖:夜幕降臨,獨居一室,沉默寡言的女生庭院里埋葬了剛飄落的花兒,回到客廳,忽然,她舉起刀叉,桌子上,全是血淋淋的生魚片!難以想象,不可思議。
不過,實驗的過程其實并不血腥,還富有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