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一種青春,讓我們熱淚盈眶
- 方始終
- 994字
- 2020-07-07 14:15:03
所謂人生,就是計劃之外發生的事
剛來北京不久,因為每天的業余時間很充裕,所以我便有了繼續學習的想法。正如我在大學時不喜歡市場營銷專業,便自己報了比較喜歡的中文專業自學考試一樣,這次我報了電子技術專業,所不同的是,這個專業我也不喜歡,甚至有些討厭。不喜歡這個專業,為何要去學呢?我當時內心也很糾結,畢竟這個專業畢業了相對會比較好找工作,要比市場營銷專業和中文專業有更過硬的技術,將來工作會更體面、更穩定多金一些。雖然中文專業我很喜歡,但為了“錢途”著想,也只能忍痛割愛了。
那時我的想法很天真,計劃是在北京四年,把這個專業學歷拿到手,到2008年奧運會后,離開北京去上海,利用電子技術專業來找工作。兩年后,也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離開上海,用這兩年的積蓄申請去日本工作,甚至將來在日本工作生活。這個計劃真的是很宏大。去日本生活,我現在想都不敢想。哈哈,那時的我太年輕,有些理想太天真,容易變成了幻想。但是請原諒我那時的妄想,因為年輕,因為我的生活實在是找不到出路。我渴望著能夠在社會中找到位置,渴望有屬于自己的存在。那時,我知道我喜歡歷史、文學,但是我也很苦惱這些東西無法幫自己找到被人所承認和養活自己的工作。我只能苦苦探尋另一條出路。
在此,我要感謝我那次在北京自學考試給我判卷的老師,是您的嚴格,讓我兩門都沒有通過,從而讓我打消了繼續學習電子技術的計劃。否則,我現在很有可能是一個在上海的半吊子電氣工程師或者無業游民。
經過了這幾年的經歷,我越發覺得,找工作不能短視地只看這份工作的待遇,而是要不停地叩問自己的內心,我是否真的適合這份工作,是否真的喜歡它,是否會從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我認為這些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內心不喜歡,覺得不適合,那么幾年后肯定會有所倦怠,會把每天8小時的工作當成一種煎熬,將來很有可能會爆發“中年危機”的。這個道理放在找結婚伴侶上同樣適用。
那時的我,十分喜歡訂計劃。翻開我的日記本,每年的年底和年初,我都會羅列出新年的計劃,但是一年年過去后,我發現,真正能實現的計劃寥寥無幾。一方面是我還缺少一些恒心;另一方面也說明,計劃往往沒有變化快,到了那個時刻,我的心境就變了,我又萌生了新的計劃和追求,比原來的更好,更適合。所以,“訂”計劃不能說是“定”計劃,因為人生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我們永遠不知道在人生的下一個轉角處會遇見什么。就像一句話說的:所謂人生,就是計劃之外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