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施耐庵傾盡余生寫《水滸傳》,結果如何
施耐庵曾在錢塘(今 浙江省 杭州市)為官三年,因為看清楚了官場黑暗,不愿意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于是就從錢塘江棄官回來。在蘇州東南一隅的施家橋開學授徒,當時有一位姓羅的商人,帶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前來拜訪,他經常往返蘇杭一帶做生意,聽說施耐庵的大名,于是就帶著自己的兒子前來拜師求學,他就是羅貫中,施耐庵見羅貫中舉止風雅談吐有趣,對他甚是喜歡,兩個人還經常在一起討論當時時事。
施耐庵心中懷有匡濟天下的志向,他想用筆來寫出自己的抱負與才華,有一天,他偶然路過一家書鋪,這家書鋪賣的書大多都是手抄本,其中有一本書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內容講的是梁山泊一百單八將的英雄故事,他買了回來,打算以此為資料重新修改編撰,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英雄事跡把它全部寫成新書《江湖豪客傳》(水滸傳前名)。這時候施耐庵的父親和妻子都相繼因病去世了,后來他又娶了申氏。由于申氏家十分有錢,而他們又很支持施耐庵寫作。施耐庵在得到經濟上的支持后就決定不來開館授徒了,全心全意把精力放在寫作上,只把他的得意門生羅貫中留了下來,幫助他整理書稿。
劉伯溫在做了朱元璋的軍師以后,向朱元璋推薦了奇才施耐庵,而施耐庵當時因為厭倦官場的黑暗,便拒絕了劉伯溫的引薦,專心創作《江湖豪客傳》。他害怕劉伯溫下次再向朱元璋引薦自己,便決定躲起來,找一塊安靜的地方從事寫作,于是他想到了興化,這里四周環山繞水,交通十分不便,是一個十分幽靜的場所,不會被外人打擾,是一個從事寫作的好去處,于是施耐庵就帶著妻子還有羅貫中,乘船北上趕赴興化。公元1三十六7年,朱元璋派兵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劉伯溫去拜訪施耐庵,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大業。但是這時候施耐庵已經搬家去了興化,而劉伯溫毫不知情,于是花了很多精力才覓得施耐庵的新居處。
當劉伯溫來到時,施耐庵出門迎接,并叫家人大擺酒席給劉伯溫接風洗塵,在餐桌上施耐庵殷勤勸酒,自己也連續喝了很多杯,最后感覺自己不勝酒意便伏在桌子上睡了起來劉伯溫近前一看,發現他還未寫完的“景陽岡打虎”其筆墨都未干,才知道施耐庵的心意已定,就沒有再多說什么了。《水滸傳》寫成以后,很快就被很多人傳抄到社會上去,人們都爭相閱讀,后來這個事被朱元璋知道了,認為這本書是在諷刺自己。于是就派人將施耐庵抓了起來,施耐庵在進了牢獄以后,托付劉伯溫想辦法將自己解救出去,劉伯溫知道施耐庵被抓進牢獄以后也感到十分震驚,便告訴施耐庵你是靠什么進來的就要靠什么出去施耐庵反復思考劉伯溫的話是什么意思,后面終于想透了,于是決定改寫《水滸傳》,把宋江等人寫成接受朝廷招安,并受朝廷的旨意去征討方臘、王虎、田慶等人。最后將新改寫的《水滸傳》上呈朱元璋過目,再加上劉伯溫的幫忙,最終施耐庵才得到釋放。施耐庵坐了一年多的牢,再加上多方的折磨與牢獄中的生活環境,施耐庵出來時已經是瘦骨嶙峋步履維艱的老人了。他回到淮安養病,沒過多久病情加重,他的二弟從白駒場趕來看望,見到施耐庵的情景瞬間淚流滿面,但是施耐庵說,我這一生都用在《水滸傳》上,叫后代以后不要寫書,也不要當官,在田中耕種即可,說罷便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