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廣西:國家5A/4A旅游景區卷
- 本書編寫組
- 1307字
- 2019-08-15 18:40:52
閱盡王城知桂林,獨秀南天削芙蓉——桂林獨秀峰·王城景區(5A級)
在桂林市中心,你能遠望見一座平地而起,孤柱擎天的山,它氣勢恢宏地聳立在這城市的樓宇之間,這便是有著“南天一柱”美稱的獨秀峰了。它猶如刀削斧劈般拔起于靖江王城之內,與這座歷經滄桑的王府一起組成了獨秀峰·王城景區。

獨秀峰│王城
相傳在1500多年前,有南朝著名詩人顏延之任桂林太守,就常與友人一起游歷于此,于山峰東麓一巖洞內讀書吟詩,抒胸中山水之懷,留下了“未若獨秀者,峨峨郭邑間”的千古名句,也讓獨秀峰自此名揚四海,游人紛至沓來。后人也將顏公曾鐘意的巖洞稱為讀書巖,據說這是桂林最為古老的名人勝跡。洞內有天然的石窗、石榻,形狀像極了文人書房的樣子。拾階而上于獨秀峰,便能見到拒一代游俠徐霞客于山外的允升門了。這聞名于世的獨秀峰,古往今來曾有許多文人墨客來此登山領略那山里山外的景致,徐霞客偏偏不走運。當時,明靖江王已經在這里修建起了自己的王城,而獨秀峰作為王府的象征,王城的主人便在這里建允升門,并遣人日夜把守。這座集帝王之氣于一體的獨秀峰,哪能允許身為一介草民的徐霞客登攀呢?當年的徐霞客曾一連四次在允升門前吃了閉門羹,直到他一個月后再次來到這里時,也始終未能如愿,這一代游俠只好帶著萬般的惆悵把自己不羈的腳步留在了山下。獨秀峰與一代游俠失之交臂,鑄成了這桂林山水的一大憾事。當經一番刻苦之后登上這巍峨山峰,極目遠眺,可見桂林市景與群山紛列其中的組合,還有漓江一水抱城而過的美景,假若這些景致能進入徐霞客洋灑瀟脫的筆端,該是別有一番神韻吧。自霞客悵然離去后,這峰便真像它的名字般只剩獨自秀麗的份了。它見證了靖江王府百年的煊赫輝煌,經歷了南明小王朝茍延殘喘的卑微,目睹了南王孔有德因反清兵敗絕望自焚的殘狀。它就像一位偉岸不屈的將領,在歷經人間繁事后,將自己內心的情感隱得更深,在千百年間不事張揚地屹立于漓水之畔,傲視這溢滿秀麗陰柔之氣的桂林城。

王城
位于獨秀峰東麓月牙池畔的是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山紀念塔。1925年9月,當時在廣西的國民黨著名人士白崇禧、劉為章、李耀軒、李維仁、裘邦燾等,為紀念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廣西統一,特在孫中山先生1921年誓師北伐駐足華處,興建此塔。
與獨秀峰共經滄桑的還有這座建于明初的靖江王城。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其侄孫朱守謙為桂林靖江王,朱看中獨秀峰秀麗風光,便決定在其周圍興建王城,后經280年漫長歲月的過渡,靖江王世襲十四代后終于覆滅,自此榮華不再。清代,獨秀峰麓設貢院,舉行科舉會試,清末改作諮議局。民初,孫中山先生在此設立大本營,集師北伐。民國22年,廣西省政府機關在此辦公。從1953年起,昔日王城成為廣西師范學院(今廣西師范大學)校園,獨秀峰成為莘莘學子自由上下的常登之峰。由此,靖江王城便成了古城與大學、歷史與青春高度融合的人文所在。如今在王城周圍你還能見到一些當年古城墻的余影。城墻由幾百斤重的桂林石灰巖雕刻而成,歷經歲月洗禮,盡管已不見當年輝煌的風采,但仍能于城墻中窺見王室的氣韻風度。

王城

王城
滄海桑田,歷經風雨的王城仍然屹立城市之間,踏進王府,登上獨秀峰,你仍能真切體會千年沉積的自然山水與桂林歷史文化相融后所散發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