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曾國藩傳
  • 蔣星德
  • 2375字
  • 2019-08-09 20:02:42

第五節(jié) 刻苦自勉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進京散館,十月二十八早侍祖父星岡公于階前,請曰:“此次進京,求公教訓。”星岡公曰:“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滿招損,謙受益。爾若不傲,更好全了。”遺訓不遠,至今尚如耳提面命。

(《咸豐十年九月二十日致沅季弟書》)


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曾國藩回到北京,開始了京官生活。他奉著祖父給他的教訓,努力為學,刻苦自勵,不敢絲毫疏忽。十二月間他從關侯廟移居棉花六條胡同,他的父親竹亭進京,歐陽夫人和四弟國荃、兒子紀澤都同來。開年后父親竹亭住了沒有多久,便回湖南,第三年四弟國荃也回去了。做京官第一件為難的,便是“窮”。所以曾國藩給他家里的信說:


孫此刻在京,光景漸窘。熱當京官者,大半皆東扯西支,從無充裕之時,亦無凍餓之時。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致祖父》)


男目下光景漸窘,恰有俸銀接續(xù);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資。今年尚可勉強支持,至明年則更難籌劃。借錢之難,京城與家鄉(xiāng)相仿,但不勒逼強逼耳。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致父》


當時做京官的唯一希望,便是放外缺,但曾國藩并不想外放撈錢,他寧愿窮守著京都讀書。他說:


無論京官自治不暇,即此外放,或為學政,或為督撫,而如今三江兩湖之大水災,幾于嗷鴻半天下;為大官者,更何忍于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致澄侯等四弟》)


他既不把貧困放在心中,所以他能安心讀書。他在家信中說:


近因體氣日強,每日發(fā)奮用功,早起溫經(jīng),早飯后讀廿三史,

下午日閱詩古文。每日共可看書八十頁,皆過筆圈點。若有耽擱,

則止看一半。

(《道光二十年十月十九日致父母》)


這時他致力丁宋學,和倭仁、昊廷棟、何桂珍、陳源兗等往復討論,互相勉勵。他每天寫的日記,凡一天的過失都寫在上面,多痛自刻責的話。他并且立了一個課程,作為他每日生活的規(guī)范:


主敬整齊嚴束,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一會。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戀。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讀史廿三史每日讀十頁,雖有事不間斷。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皆記出,終身不間斷。

仁、敬、孝、慈。其必以仁、敬、孝、慈為則者,性也;其所綱維乎五倫者,命也。此其中有理焉,亦期于順焉而已矣。

請申論之:性渾淪而難名,按之曰理,則仁、義、禮日智,德之賴乎擴充者,在吾心已有條不紊也。命于穆而不已,求之于理,則元、亨、利、貞,誠之貫乎邇復者,在吾心且時出不窮也。有條不紊,則踐形無虧,可以盡己性,即可以盡人物之性。此順乎理者之率其自然也。時出不窮,則泛應曲當,有以立吾命,即有以立萬物之命。此順乎理者之還其本然也。彼乎持矯揉之說者,譬杞柳以為,不知性命,必致戕賊仁義,是理以逆施而不順矣。高虛無之見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談性命,

日知其所亡 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為德行門、學問門、經(jīng)濟門、藝術門。

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shù)首。謹言刻刻留心。

義氣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

作字早飯后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

夜不出門 曠功瘟神,切戒切戒。

(《曾文正公年譜》)


對丁這幾件事,他能努力實踐。尤其是早起,他奉著先人的教訓,黎明便起,成為習慣。他的“求缺齋”日記,更為一般人所稱道。他嘗說:


今吾家椿萱重慶,兄弟無故,京師無比美者,亦可謂至萬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名其居曰“求缺齋”,蓋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此則區(qū)區(qū)之至愿也!家中舊債不能悉清,堂上衣服不能多辦,諸弟所需用不能一給,亦求缺陷之義也。

(《道光廿四年三月初十日致六九弟》)


可見他涵養(yǎng)的高超了。

他還怕自己信念不堅,所以在辛卯年改號滌生。取名的意義,據(jù)他自己說:“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同時他還負起教育諸弟的責任。他叫幾位弟弟寄文到京,改閱后再寄回去。國荃本來隨他在京讀書的,后來國荃同去了,他寫信給他的幾位阿弟說:


九弟在京年半,余散懶不努力。九弟去后余乃稍能立志,蓋余實負九弟矣!余嘗語岱云曰:“余欲盡孝道,更無他事;我能教諸弟進德業(yè)一分,則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諸弟進十分,則我孝有十分;若全不教弟成名,則我大不孝矣!九弟之無長進,是我之大不孝也!”惟愿諸弟發(fā)奮立志,念念有恒,以補我之不孝之罪,幸甚!幸甚!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致諸弟》)


有這樣的兄長,我想做兄弟的沒有不受感動的。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曾國藩升任翰林院侍講,六月任四川正考官,十一月回京復命。國藩居在京都四年,景況很苦,生活儉樸,但對于窮困和疾病死亡的同鄉(xiāng),必盡力資助。從四川同來,得到俸銀千元寄家,并日拿出一部分錢來救濟貧困的親友,他在家信中說:


孫所以汲汲饋贈者,蓋有二故:一則我家氣運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為持盈保泰之道;舊債盡清,則好處太全,恐盈極生虧,留債不清,則好中不足,亦處樂之法也!二則各親戚家,皆貧而年老者,今不略為資助,則他日不知何如?自孫入都后如彭滿舅,曾祖彭王姑母,歐陽岳祖母,江通十舅,已無數(shù)人矣!再過數(shù)年,則意中所較饋贈之人,正不保何若矣!家中之債,今雖不還,后尚可還;贈人之舉,今若不為,后必悔之。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致祖父母》)

1843年曾國藩升任翰林院待講時的北京燈市

曾國藩做了十多年的京官,對丁職務十分盡責,他這種勤懇廉潔的精神,很為一般人所欽佩,他說:


余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fā)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fā)財,以遺后人。

(《道光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一日致四位弟》)


現(xiàn)在衙門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于男,皆甚佩服。上下水乳交融,同寅亦極協(xié)和。男雖終身在禮部衙門為國家辦此照例之事,不茍不懈,盡就條理,亦所深愿也!

(《四月十六日致父母》)

以這種不茍不懈的精神,廉潔自矢的為政,無怪博得當時京都的盛名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宁波市| 抚顺市| 文安县| 密云县| 河池市| 宁夏| 科尔| 浠水县| 抚松县| 剑阁县| 隆林| 长岭县| 武平县| 柏乡县| 仙游县| 二连浩特市| 平罗县| 诏安县| 达州市| 贵阳市| 礼泉县| 辛集市| 鹤岗市| 太和县| 巴东县| 合水县| 怀安县| 宝坻区| 青川县| 建瓯市| 泰安市| 江都市| 景东| 屏边| 南召县| 运城市| 西昌市| 新化县| 张家港市|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