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沒了,可以努力再賺;動怒了,可以靜心消氣。但后悔了,能拿什么來拯救自己?
世上沒有后悔藥,比起坦蕩無畏的不悔心態,如履薄冰、防止心生悔恨顯然更重要。
“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醉發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出自北宋名相寇準的《六悔銘》,其意為事事不要等到了被拆穿的尷尬境地才后悔當初沒做好,謹慎行事,三思后行,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悔事發生。
官行私曲,失時悔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不以權謀私、清正廉明,是一個為官者的基本要求。
然而縱觀古今,多有位高者愛擺權弄術,謀取不當利益,當遺漏被糾舉出來時,等待的不過是身敗名裂的悲哀下場罷了。
富不儉用,貧時悔
人總愛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做凡事都圖一個排場、門面,但驕縱揮霍后,很快便會落入進退維谷的困乏境地。拳王泰森,通過自身努力擁有了千萬美元的家產,是一個普通人至少需要工作一輩子才能擁有的。但他生活異常奢靡,最終卻以無力償還兩千多萬美元而申請破產,成了一個落魄子弟。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真正的富有,在于勤儉的作風,否則,富不儉用,則貧時必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
“書到用時方恨少”,真正需要用到某些知識時,才發現,自己的才華學識完全無法撐起自己的野心,只能留下“老大徒傷悲”的無奈。
人生在世,貴在勤學和學以致用,不要等到真正遇到難題而無力解決時,只能不停地悔恨自己當初不好學。
見事不學,用時悔
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是人一生都在學習的學問。然而,這些學問的特殊性在于它源于社會,社會就是一本教科書。
逢事留心,洞悉學習,只會讓人生更成熟,而懼怕、無視的人,每當遇到棘手的難題就只能著急后悔了。
醉發狂言,醒時悔
俗話說“酒后見真性”,酒醉誤事的麻煩往往讓人悔之不及。即使有良好的社交口才,酒后也免不了要失態,失言。酒作為人際社交的必需品,也是許多友誼的潤滑劑,相對于不喝醉,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分才是讓人感到棘手的。
然而,不應自詡海量而氣雄一時,而是適可而止。
安不將息,病時悔
人的一生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病痛,但生病之苦,難免讓人心生焦思。
很多時候人為了計較名利而日夜操勞,給自己的身體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健康的隱患就成了必然,然而此時如何悔恨,都是枉然,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懂得節制,應該時時警醒自己勞逸結合。
當然,生活中的一些悔事也是一時判斷失誤而造成的,真正把人生棋局參透步步為營的人還是少數,因而不妨以《六悔銘》為基本參照,在這六種情況下不做后悔之事,也不失為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