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

很多人在談論如何自立的時候,卻坦然地接受了父母的援助——這也成了人們生活中的某種慣性。“我要自立!我要自己解決一切!”他們一邊喊著,但另一邊孩子仍由父母帶,飯由父母做,衣服由父母洗。重要的是,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仍然需要父母給自己拿主意,甚至要父母出面擺平。自立仿佛成了一個神圣、正確但又無法執行的目標,所有的自立都在被討論,而不是被有效地行動起來。

這種假獨立經常活躍在成人的世界中,尤其是在中國,父母喜歡干涉孩子的生活,成為孩子的大腦,替他們思考和決策事情,有的甚至到了包辦一切的程度。那些年滿18歲的成人們,他們只是在身份上拿到了自立和投票的權利,但在思維上,他們仍然無法獨立。

比如高考填報志愿,很多學生最終填寫的并非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而是那些未來可以賺錢或者找到體面工作的專業。這些孩子大多是在父母、其他親人、老師、好朋友的說服下改變了主意。對于夢想和面包的選擇,他們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輕易地在世俗的經驗面前舉起了白旗。

依賴的慣性讓他們未加抵抗就倉促投降。所以,比起生活的自立,思維的獨立顯得更難,盡管我們不斷地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但仍有許多人擺脫不掉思考依賴與自我決策無力的問題。

你身邊肯定有這樣的人: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和知識,很少花時間去思考這些東西是否正確;如果遇到問題,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向書本和網絡求助,對于別人給出的答案沒有判斷力,覺得別人說的都很有道理,但真正運用到實際問題中,他們自己仍然束手無策。自立是一個美妙的夢想,如何自立卻是永遠不會被談及的禁區。

與之相反,另外一種人卻慎重很多:他們從不人云亦云,對于別人拋出的觀點,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真的,或假的?”從不會立刻隨聲附和。他們會通過認真的判斷和分析去辨別問題,最后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就是自立。他們看問題很深刻,通常有自己的想法,具備強大的創新精神,思維具有普遍的、持久的活力。

經濟學教授尼爾·布朗(Neil Browne)在《學會提問》(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一書中說:

“作為一個富有思想的人,對自己的所見所聞如何回應,你必須要做出選擇。一種方法是不管讀到什么,還是聽到什么,都一股腦兒地接受,久而久之即習以為常,你就會把別人的觀點當成自己的觀點,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但沒人會心甘情愿地淪為他人思想的奴隸。另一種更為積極進取,也更令人欽佩的方法,是提一些較有力度的問題,以便對自己所經歷的東西到底有多大價值自行做出評判。”

人人都想成為第二種人。有誰不希望自己是積極進取的卓越思考者呢?人們都渴望自己是能夠提出獨特問題的卓爾不群的人,這是所有人的夢想。但事實上是第一種人居多,生活中到處都是被動接受信息、聽從支配的人。一個人的所見所聞決定了他會想到什么,但如何回應并展開思考才是關鍵。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未必就是真相,是否具備獨立思維,就要從區分真假開始。當你懂得質疑時,就走向了思維的自立。

第一步:要有質疑的能力。

質疑的能力并不需要任何條件來培養,這是人類的天性。數百萬年的進化史中,如果沒有質疑的天性并主動走出森林,改造環境,人類或許早就像恐龍一樣消亡了。當你面對一個結論的時候,習慣性地想想:“這是真的嗎?”這就是最基本的質疑。在產生了質疑之錨后,你才會想到去捕捉更多的信息,進一步求證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質疑并不是胡亂地猜測與揣摩,而是一種跳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質疑的過程中,你要想到自己所看到的問題并不是單獨和孤立存在的,可能與其他問題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在表面問題的背后可能有另一種力量起決定性作用。

在實際生活中,你肯定遇到過這種問題:處理一件事情的最后,我們會發現結果并不如當初想得那樣簡單,甚至會讓你有些手足無措,因為事前準備許久的周密計劃此時派不上用場了。這其實就是事物背后的隱性聯系在發揮作用,也是你做計劃時沒有想到的。如果接下來你不能發現并分析出這種聯系的本質,問題將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

第二步:要有重新判斷的能力。

啟動質疑之錨后,最重要的一步是做出獨立的基于自身分析的判斷。這決定了你的質疑是否具有價值。但這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進入問題的內部,看到原生的信息,而不是經過別人加工的。

分析的過程可以通過回答以下六個問題來完成:

·我所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與問題有所牽連的都有哪些方面?

·哪些點是很明顯卻被忽視了的?

·從A到B的推演步驟是什么?

·切入點是否存在問題?

·我能得出多少種結論?

第三步:要有自立求真的能力。

這六個問題會給我們提供一個初步的判斷,但很多人在完成判斷之后就沒有下文了。他們只是做了判斷,僅此而已。沒錯,眼下可能有了一個模糊的答案,但這個答案并不能讓我們滿意,或片面,或不完全正確。那么,你會接著尋找最接近正確的答案嗎?

求真能力的培養,是反慣性思維里面很重要的一課。求真就是尋找。在尋找正確答案的過程中,你會接觸到海量和更多元的知識,這些知識能拓寬眼界和思路,令你的思維不再局限于某個方面,而是鋪展開來,呈現發散性和多角度性。這會帶來兩種可能,要么讓你眼花繚亂,更加不能判斷,取消自立的行動;要么讓你激發求真的欲望,繼續后面的工作。

在求真的過程中,權威和經驗之談肯定會跳出來對你加以蠱惑。經驗和權威是思維自立的天敵。這時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要輕易繳械,要學會站在常識的反面,辯證地看待問題,最終你可能會得出一個全新的想法。我相信,如果堅持到底,你有80%的概率能走進那個房間——答案就在里面。

遠離依賴思維,走向自立的幾個必要步驟。

第一,快速地破除依賴。

當依賴行為早已成為習慣,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破除依賴。我們要明確,在工作和生活中,哪一些事情是習慣性去依賴的,又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做決定的。準備一個筆記本,把每一件事情都寫在紙上,每天晚上對這些事情進行總結。今天依賴別人做的事情,明天就要試著自己去解決。你要知道,別人替你做出的決定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

在頭腦中輸入這個命令:“我一秒鐘都不想等了,我要推倒依賴之墻,打開依賴之窗,呼吸外面新鮮的空氣。”然后下一秒鐘就馬上開始行動。

依賴性的慣性思維會把自主意識深深地掩蓋起來,所以,首要的就是找回自主意識——當依賴被推倒時,自立的嫩苗就破土而出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只能把別人的意見當成一種輔助手段,不能隨意地附和,不合適的建議就要果斷棄之不用,但要把舍棄的理由告訴別人。這樣時間久了,你就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主。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二,樹立獨立做事的信心。

你要做的就是消除從小養成的壞習慣,也就是抹掉未成年時期的不良印痕——所有的事情都不能由自己做主。青少年時期因為心理不成熟,做事缺乏經驗,親朋好友對你的不良評價會嚴重影響你在成長中的自立心理。比如:“你怎么這么笨,你看人家誰誰誰……”“躲一邊去,你越弄越亂,還是我來弄吧!”“你沒有經驗,這種事應該大人替你決定。”這些話無時無刻不讓你的心理思維往依賴的方向進化,直到你完全住進了一個由別人打理的房間。在這個房間中,你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行動,任何事情都由那些經驗豐富的人幫你完成。等到需要你走出房間時,你會發現自己并不具備相應的能力。

如果現在還有人這樣和你講話,你要果斷地打斷他,并且告訴他:“這些我都可以做好。”記住,態度要堅定。當你第一次走向獨立時,堅定的態度可以創造寬松的空間,打消人們的顧慮。

樹立自信心以后,就要試著做一些獨立處理的事情。比如,一個人旅游,一個人購物,這些簡單的計劃都可以鍛煉你并且重新建立你獨立思考的勇氣。從這時起,不要依賴他人,而要慢慢地讓自己擺脫對別人的依賴,把每件事都從依賴中抽離出來。因為破除依賴思維,我們的目標是真正意義上的從精神、經濟到思考的完全獨立。

據說,美國第40屆總統里根小時候曾因為違法燃放爆竹被警察罰款,他的父親在付清罰款后卻要求里根以后必須把這筆錢還給他。里根利用閑暇時間打工,最終自力更生,還上了父親的錢。這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但他卻讓里根學會了自立。雖然我們不能去考證事情的真偽,但故事體現的卻是正能量,我們也能從中借鑒到好的做法。

有一對夫妻很疼愛自己的孩子,將他當成小皇帝一樣照顧,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什么事情都不讓他做,以至于孩子十幾歲了還什么都不會,連吃飯也要父母來喂。一旦父母不在身邊,這個孩子就大哭大叫——他沒有任何獨立生存的能力。

有一天,這對夫妻要出遠門,可孩子不要說做飯,就連自己吃飯也不會。于是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做了很多面餅,并套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告訴他餓的時候就咬一口。不久,等這對夫妻遠行回到家,他們痛苦地發現孩子已經餓死了。原來,這個孩子只知道吃他面前的餅,吃完后卻不知道把餅轉過來再吃。

這是一個夸張的故事,但卻是如今許多人的真實寫照。他們不僅思維不能自立,就連生活也不能。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下大決心為自己制定一系列目標,并用這些目標刺激自己:

·我要一輩子都活在大樹下嗎?

·我不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嗎?

·我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嗎?

·我不想有更多的私人時間嗎?

·我不想擁有更高質量的人生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積極的,那么就可以繼續下面的步驟,找到適合自己的自立的方法。

第三,要接受和相信自己。

接受自己:接受現在的能力基礎,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無論什么事情都放手去做,獨立地基于客觀能力去做。把事情做對了,將是一個驚喜;做錯了,也可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反省與提升自己的能力,下一次你就會思考得更加全面,準備得更加充分。

相信自己:很多人寧愿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意味著他們時刻懷疑自己的能力。當這種懷疑成為習慣乃至常識時,他們不管做什么都會依賴別人,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自己,就要勇敢地驗證自己的想法,用行為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第四,要從容地接受現實。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活在虛擬的世界里——互聯網是一個逃避現實的絕妙去處,在這里,他們不用思考,并對互聯網形成依賴。逃避現實的人在心理上是非常空虛的,他們不是不想自立,而是不敢面對現實的殘酷。所以,接受現實是你必須經歷的步驟,接受現實的好與壞,未來的光明或者灰暗,找回這些真實的體驗。面對現實是痛苦的,但這卻能讓你回到真實世界,給自己一個改變它,并且變強大的機會。

第五,從情感上實現徹底獨立。

如果你仍在依賴父母,那么從此刻起下定決心吧!脫離父母的懷抱,不要再用他們的頭腦思考,一個人面對世界。親人的無私幫助和出謀劃策會加深你的依賴,削弱你走向思維自立的動力。親人的關愛有時讓你變得畏首畏尾,不敢去做任何事情,甚至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一定要從情感上擺脫依賴,再重塑自己的思維模式。

不要拖延,聚集起思維的動力,去建立自己的模式,擁有自己的思想吧!

第六,愛自己——走向真正的獨立。

擺脫依賴,走向自立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開始愛自己,而不是崇拜權威。每個人都有偶像,也都有權威崇拜情結。但這對你的人生并沒有實質的價值,要學會愛自己,相信自己經過努力之后可以比任何人都強,然后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恒地對自己進行自立訓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霞浦县| 门头沟区| 龙山县| 曲麻莱县| 永善县| 临澧县| 酒泉市| 越西县| 南靖县| 班戈县| 宜丰县| 曲水县| 厦门市| 临泽县| 洛宁县| 商南县| 石楼县| 常德市| 富平县| 安国市| 巢湖市| 酉阳| SHOW| 扎鲁特旗| 兴化市| 尤溪县| 霍山县| 兰西县| 万宁市| 广东省| 临海市| 汝城县| 霸州市| 民勤县| 江川县| 县级市| 平顺县| 交城县| 共和县| 双桥区|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