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王煬述職
- 火槍洗明路
- 血色中華魂
- 3372字
- 2020-07-19 11:25:20
天啟五年八月末,龐帥在外面浪了一圈后便返回了文登營,隨同他一起返回山東的第一批一萬多陜北移民則是繼續向威海衛進發,至于他們最終的目的地,則是大員島。
經過約一年的發展,龐帥手里的大員島早已經是物是人非,換了天地。
這一日,坐鎮大員島的一把手,文登營鎮撫王煬返回了文登營,打算向龐帥匯報一下工作,在順便來看一看自己要接收的移民情況。
“王煬,大員島現在的發展的怎么樣了?”
“回將軍,屬下不負重望,大員島的初期規劃目標已經基本完成。”
“哦?這么快的嗎?那好,你簡單的匯報一下現在大員島的情況。”對于王煬的話,龐帥感到些許的驚訝。
“是,將軍。來人,把沙盤帶上來。”為了更好的匯報工作,王煬帶來了基隆港的沙盤。
“將軍,我先說一下基隆港的守備建設。將軍請看,現在的基隆港,分為商港、軍港和漁港三部分。其港口水域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最大水深約15米。進出港的航道寬為300—350米,航道水深10—13米,我軍的一級風帆戰列艦可以輕輕松松的進出基隆港。基隆軍港現擁有碼頭4座,最多可同時停泊16艘一級風帆戰列艦。根據前期制訂的建設規劃,我軍已分別在大武侖山、港口左側山丘和社寮島上修建了炮臺。其中大武侖山山頂的炮臺是一座海陸兼守的炮臺,擁有32磅炮3門,24磅炮6門。港口左側山丘處的白米甕炮臺擁有32磅炮6門。社寮島上的炮臺則擁有32磅炮2門,24磅炮6門。”
“各炮臺人員都配齊了嗎?”
“回將軍,沒有配齊,三個炮臺此時總共只有三個32磅炮炮組和三個24磅炮炮組共六十四人。另外,各炮臺的守衛任務現由海軍陸戰隊兼任。”
“嗯,再說說基隆城鎮和臺北的軍堡建設情況。”
“是,將軍。基隆城鎮現在也已經基本完成了初期的建設,建好的六千套中小型住宅可容納四萬人居住。至于您說的那個位置,屬下也已經找到了,并在附近一處易守難攻的小山丘上開始修筑軍堡。現在軍堡已經修筑完成。此軍堡呈正方形,高四米,寬三米,周長兩公里。軍堡有兩個堡門,而每個堡門都建有一個甕城。每面堡墻上都配有十門十二磅炮,堡外五十米處還挖有壕溝,壕溝和堡墻之間還建有一米半高的土墻。堡內駐有兩個騎兵百戶,六個火槍兵百戶和兩個順義營百戶和六百名在臺北開荒的男性平民。另外,軍堡北面還建有一個勞工營地,那里住有六千名剛剛完成基隆城鎮建設的朝鮮勞工。”
“干的不錯,大員島后期的建設繼續按照當初制訂的計劃實施,你也可以在保障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加速施工。”
“是,將軍,屬下明白,只是這個移民,您看?”對于王煬來說,這次回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移民。
“放心吧,少不了你的。不過你一定要做好保障工作,這些移民肯定會因水土不服發生問題,到時候你可不準給我掉鏈子!”
“將軍,您放心,到時候要是真的出了問題掉了鏈子,不用您說,我自己就把自己辦了。”
“對了,這一年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沒找麻煩吧?”
“回將軍,荷蘭人因為之前的澎湖之戰傷了些根骨,所以回到大員島南部的老窩后便老實的窩了起來,等待歐洲老家那邊的支援。至于西班牙人,或許是因為之前被咱們打掉了幾艘戰艦,導致了力量不足,沒有多余的戰艦再外派了。因此,這一年發展的風平浪靜。”
就在龐帥還在聽取王煬的匯報的時候,他嘴里的西班牙人戰艦卻突然出現在了大員島基隆港的外海。
“鐺!鐺!鐺!”
一陣急促的鐘聲在一艘戰艦的桅桿頂端響起。
“前方發現三艘不明身份戰艦!”瞭望手的喊聲從桅桿頂上傳了下來。
“張滿帆!炮彈上膛!全速前進!”
面對不明身份的艦船,單槍匹馬的大員島戰艦并沒有膽怯,勇敢的迎了上去。
為了護送王煬回山東述職并護送移民來島,大員島分艦隊的唯一一艘三級風帆戰列艦帶著兩艘五級風帆巡洋艦便跟著王煬去了山東。因此,大員島只剩下了兩艘五級風帆巡洋艦看家。
而留下的兩艘船也是輪流一個在家休息,一個獨自在外巡邏。
“是白底的勃根地斜十字海軍旗,是西班牙人!”
“艦上掛有黃龍旗和日月旗!是明朝水師!”
隨著雙方艦只距離不斷的逐漸接近,雙方的瞭望手也逐漸的看清了對方的情況。
“三艘蓋倫船!”
“一艘福…呃?不是福船,是一艘新型三帆船!”(歷史上,五級風帆巡洋艦出現于十七世紀末。)
“迎上去!”雙方的艦長都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讓旗語兵詢問對方來意!”巡洋艦的艦長姚云雷傳令道。
“我是大明水師,請你減速停船表明身份,說明來意!”接到姚云雷的命令后,艦上的旗語兵便揮舞起手里的旗子打出旗語。
至于對方能不能看的懂旗語,巡洋艦上的眾人并不擔心,因為用的旗語是這個時代通用的旗語。
“不予理會,繼續前進!”西班牙艦隊指揮官下令。
“艦長!對方不僅沒有減速,也沒有回應。”
“全體戒備!”
“是!全體戒備!”
“全體戒備!”隨著口令的傳達,這艘巡洋艦全艦進入戒備狀態。
“對方距離我艦1000碼!”
“900碼!”
“800碼!”瞭望手不斷的更新著雙方不斷接近的距離。
“700碼!”
“警告射擊!”姚云雷果斷下令開炮警告。
“轟!”隨著姚云雷的一聲令下,位于艦艏的火炮開火了。
“砰!”的一聲,炮彈打在西班牙艦隊前面的海面上。
“準備戰斗!”看到明軍戰艦開火了,西班牙人不干了。小樣的,我三打一還怕你?l
“艦長,對方變陣了!”
“左滿舵!準備戰斗!”手握千里鏡的姚云雷也看到了對方的變陣,連忙下令。
聽到命令,巡洋艦上的炮手們立即取下炮口上的塞子,解開固定火炮的索具,然后等待下一步指示。
就在巡洋艦上的炮手們做好自己的準備工作時,姚云雷通過千里鏡看見對方也在準備戰斗。
“500碼!”
“準備射擊!”
“是!準備射擊!”
又是一聲令下,炮手們紛紛將早已準備好的藥包和彈塞推入炮膛底部,緊接著又將炮彈和彈塞推入炮膛。
炮彈前后裝入的彈塞是啥?這個彈塞主要是用來固定炮膛中的炮彈的,畢竟這個時代的實心彈是球形的,萬一戰艦在海面上顛簸的時候,球形的炮彈從炮膛中滑出來那可就玩大了。
用推桿把炮膛中的彈藥壓實后,眾炮手又把火炮前推使炮口伸出炮窗。然后用尖頭刺桿刺穿藥包并進行瞄準操作。
“400碼!”
隨著雙方距離的不斷縮短,雙方的船員都緊張了起來。
看著千里鏡里不斷放大的情景,姚云雷也不由得緊張起來,因為對方的三艘戰艦也都在做著戰斗準備。
“300碼!”
“開炮!”
秉承著“著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理念的姚云雷果斷下令開炮。
“轟!轟!轟!”
隨著炮聲的響起,一枚枚的炮彈便往西班牙艦隊飛去。
“砰!咚!…”
一眨眼的功夫,一艘倒霉的西班牙戰艦頓時便被炮彈集火了。
“開火!”在看見明軍戰艦開火后,早就按耐不住的西班牙人也開火了。
西班牙人為什么不早開火呢?歷史上,在1588年的無敵艦隊之戰中,英西雙方火炮的射擊距離大部分都是在100碼(91.44米)之內。雖然火炮能在1000米的時候就能開火,但是,戰艦所受的攻擊傷害遠不及在100~200碼時所受的傷害高!
雖然西班牙戰艦數量多,但是姚云雷的巡洋艦也不是沒有優勢。
800噸的體量并攜有40門18磅炮火炮的巡洋艦遠比這個時代300~500噸的蓋倫船強的多。
“砰!”半個時辰后,一開始便被巡洋艦上的火炮集火的那艘西班牙戰艦終于撐不住,一命嗚呼的去見了海龍王。
擊沉了一艘敵艦的巡洋艦也不樂觀,光船體上臉盆大小的破洞便有好十好幾個,桅桿也斷了一根,三張大風帆上也多了幾個破洞。
“艦長,航速下降的太快了,撤不撤?”艦上的大副來到后甲板找到正在指揮航行姚云雷說到。
“艦體損傷和人員傷亡怎么樣?”姚云雷鎮定的問道。
“有兩處水線位置漏水,桅桿斷了一根,索具和帆桁都有損壞,但不影響使用,至于三張大風帆已經開始漏風了,左舷有六門火炮戰損,右舷有八門火炮戰損。戰死十一人,重傷二十六,輕傷無數。”
“不用撤!換霰彈和星彈!”
這個時代的火炮除了實心彈、霰彈、鏈彈和燃燒彈外,還有很多不算是主流的彈種。這里的星彈就是,它是安裝有四五個根鋒利刀臂的半球形鑄鐵塊,其被打出炮膛后,收縮在半球后的刀臂便會自動展開。其用途是切斷敵方繩索、摧毀船桅和撕碎船帆,當然也能殺人。看不明白的話,可以參考一下美軍新研發的斬首利器—俗稱六把刀的AGM-114R9X導彈。
激戰多時,雖然姚云雷指揮著戰艦以一挑三,但是座艦卻是有著十八世紀技術的八百噸級別的五級風帆巡洋艦,而這個時代的西班牙遠東殖民艦隊的戰艦估計是改裝過的蓋倫船武裝商船。為啥?因為西班牙自從無敵艦隊被英國人狠扁了一頓后,就一直沒緩過氣來。專用的戰艦除了守家和維護美洲航線的安排安全外,在遙遠的遠東,估計沒有幾艘正兒八經的戰艦。
“后方發現兩艘不明艦支!”
“后方發現一艘不明艦支!”
就在交戰雙方準備再次交鋒的時候,雙方在桅桿頂上的瞭望手再次傳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