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畫大餅

  • 亂世小將軍
  • 天下總兵官
  • 2495字
  • 2019-09-23 17:27:16

“主公,幸不辱命!”

“德彪,做得不錯。不過當下也什么好賞你的,暫且先記上……”

沈思誠拍了拍王德彪的肩膀。

不過,明明也是個北方客軍出身的彪形大漢,怎么笑得跟以前家里的二哈一樣?

“能在主公麾下當條狗,就是俺的福分!要啥賞賜呀?”

“德彪,這可不行。有功豈能不賞?”

沈思誠掃了一眼跟在身邊的幾個“妹夫”,悠然道:“不光是你,大家伙兒的功勞,我可都得記著呢!眼下還有不少仗要打,等咱打進貴陽城,再好好論功行賞。”

“打貴陽?”

羅憲、趙沫等一干“妹夫”聞言,頓時瞠目結舌——這“舅子”還真是大胃口啊!

“不錯!馬文英來得,我們主公就去不得嗎?”

沈洪德一向是主公的小“迷弟”,非常相信沈思誠打仗的本事——既然主公想要貴陽,咱就跟著去打唄。

“就是!主公打到了貴陽,俺一定要先登城頭,立下首功!”王德彪也爽朗地附和著。

沈思誠愣了一小會兒,才反應過來,心里默默吐槽:自從有了《全面戰爭:三國》,自己就好久沒玩三國殺了,都快忘了這是樂進的臺詞。

吳大勇憨憨地咧嘴一笑:“主公說打誰就打誰,指哪兒我就去哪兒。莫說是貴陽府了,便是主公要打順天府,只要吩咐我老吳一句,我絕對二話不說,立馬抄家伙、帶兄弟們上!”

雖然輔國大將軍名義上是天下武人之首,但主君的主君不是我的主君。

不然天下再亂起來,其他武人還怎么“匡扶”漢室啊?

回過神來的羅憲、趙沫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嘆口氣——幾個“連襟”都興致勃勃的,主公也發了話要打貴陽,他們還能唱反調不成?

于是也跟著表態:不就是個貴陽嗎?主公說打我們就打!

見幾個“妹夫”都表了態——其中比較莽的兩個還大受鼓舞,沈思誠贊許地點了點頭:“幾位都娶了我的妹子,都是我沈某的兄弟啊!”

跟劉東子的兄弟不一樣,沈思誠的“兄弟”少說也有幾百畝地,還一人發了一個水靈靈的妹子當老婆。

“拿下了貴陽,我準備拿三萬畝水田、五萬兩白銀來論功行賞。”

這下,五個“妹夫”眼睛都亮了!

不算沈家,安順府的軍事封建地主總共也就八萬畝左右,一下子拿出三萬畝來封賞……

咱幾個“連襟”兄弟算是沈家武力的核心了,只要有仗打、打得贏,功勞能少了?那往少了說也是五百畝起步吧?要發家的節奏啊!

“各位既是我家的家將,又是我的兄弟,只要從我軍令,辦好我的差遣,一千畝是不會少的。”沈思誠接著說道,“若是出了我預料之外的成績,立了讓我意想不到的功勛,自然要額外加賞!”

“為主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為主公陷陣破敵,百死不悔!”

雖然只是畫出來的大餅,但幾個“兄弟”很是受用,連忙拜謝起來。

一千畝打底!發了發了!

五個“連襟”心里不約而同地開始盤算起來了:有了一千畝水田,可以多養多少親兵,可以多買幾房小妾,上好的扎甲來一套,以后兵刃也要用精鋼的……

“但凡我沈家武士,只要作戰勇猛、沒犯錯誤,打下貴陽就賞銀三十兩!如若陣亡,就算進撫恤里。”沈思誠又說了說賞賜普通武士的政策。

“斬敵大將、總兵,賞田千畝,擢為家將;斬敵參將,賞田二百畝,擢為家將;斬敵曲將、營帥,賞田百畝、銀二百兩;斬敵隊率,賞田五十畝、銀百兩!斬敵騎將、甲士十級,賞銀百兩,斬敵兵二十,賞銀五十兩!”

當然,俘虜的政策仍然是“買十送一”:十個俘虜算十一個首級。至于先登、陷陣、刈旗這類的功績則酌情而定。

帶兵的家將們并不會分潤武士們的斬獲,而在講究集體主義的陣戰中,絕大多數功勞都不是靠一人之力能夠完成的。

至于沈薇……那是個妖孽,做不得數。再說,沈氏宗家本來就有她一份!還要什么工資、獎金?

所以她殺掉的騎將、隊副……就全給下面分了吧!

總的來說,無論同袍之間的相互協力,還是友軍的適時援護,都是武人們獲取功勞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所以獎賞的最終分配,還需要監軍文吏和帶兵家將的共同確認,結果上會被沈思誠公布的政策復雜得多。

不過,剛打完兩場勝仗的當下,武士們聽了沈思誠公布的賞格,無不歡欣鼓舞,連續奔波、戰斗的疲勞仿佛一掃而空了,個個都摩拳擦掌,恨不得明天就打到貴陽府城下。

第二天,天剛微亮,士氣高昂、殺氣滿滿的沈家武士們早早地收拾好自己,然后自覺自愿地集合整隊。

沈思誠洗漱完畢后,在沈薇的幫助下穿好了甲胄,接著又輪到自己幫妹妹穿戴了……沒辦法,軍中無女兵女婢,妹子又沒嫁人,只能兄妹互助了。

不過自家這妹妹……還真是小只啊,也就一米五六左右吧,真不知道為什么打起仗來會這么虎。

一出帳,就看到一副頗為整齊的軍容——沈家武士們都在等候著他的命令。

軍心可用、可大用啊!

沈思誠點了點頭,跨上乘馬,朝著永寧州城的方向大手一揮:“全軍,向永寧州城進發!”。

全軍齊聲高呼:“諾!”

隨后,前隊在羅憲的口令下齊齊轉身,踏著整齊的步伐向官道行軍。

主公兄妹都這么生猛,給的賞賜又那么大方,前方那一千多個興義軍士哪算什么對手?分明就是一千多個等待瓜分的功勞單位嘛。

……

“報!官道十里外發現敵軍!三百余人,悉數著甲,旗號是‘安順將軍沈’,有沈氏宗家的家紋!”

翎羽甲士策馬來到楊禮藩的馬前,下馬拱手道。

“知道了,去歇息吧。”

“喏。”

沈思誠向永寧州城進軍的同時,楊禮藩只留400人把守營寨,集合了1200人——包括了全數的精銳私兵共240人,沿著官道去尋沈思誠決戰。

在他看來,與其放任沈思誠帶著得勝之師前來,配合州城守軍夾擊自己,不如自己想辦法各個擊破。

攻城器具還沒造出什么堪用的,先去取城池怕是不行的……

那就只能先把沈思誠的機動兵力吃掉了。

其實,他本有一個最明智的選擇——撤兵,回防安南、普安二縣。

如果是劉將軍親自過來,這種情況下,說不定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撤兵——然而,帶兵的是楊總兵,興義將軍府畢竟不是他楊家的。

所以在潛意識里,他不敢去面對撤兵之后必然背負的污名和責任——手握一千六百人,卻被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帶著四百人嚇走了;折損了主君兩個隊率和四百軍士卻一無所獲,反而成就了沈家兩個少年武將的威名。

撤了,這一戰就鐵定輸了;不撤,雖然有風險,但還能搏一搏。

再說,沈思誠再怎么厲害,也不可能把四倍于己的兵力全殲了吧?

至于手下的劉家家將……哪個不想建功立業啊?還得是能封賞土地的那種功業。

哪怕楊總兵提了撤退,只要還沒拍板,還帶商量的,他們都要試著反對反對……更何況人家提都不提呢?

于是,唯一的選擇就是和沈思誠決戰了。

“傳令,收縮探圈,眾將速來旗下聽差,各部軍士趕緊用飯、歇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东乡县| 铜川市| 曲阳县| 买车| 霍城县| 阜城县| 左权县| 聂拉木县| 墨玉县| 靖远县| 赤水市| 依兰县| 虎林市| 江华| 永寿县| 肥西县| 河北省| 三都| 溆浦县| 依兰县| 中山市| 望江县| 石屏县| 榆树市| 华蓥市| 满城县| 离岛区| 福建省| 桃园县| 阿拉善左旗| 恭城| 沁源县| 湘潭市| 留坝县| 扎赉特旗| 开平市| 宜川县| 丁青县| 乌鲁木齐县|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