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南瓜不開花

  • 火車開往黎明
  • 燁水珠華
  • 1570字
  • 2019-08-06 18:00:00

放寒假時陪我爺爺逛超市,在一個大筐子里看見了許多個小南瓜,圓圓乎乎,很是可愛。那是電視上常見的南瓜,無論是南瓜燈,圖標,海報,上面都是這個樣子的南瓜,但是,在見到它們之前,我一直以為那些不規整,或長或圓的“胖子”們,才是真南瓜,那些電視上的南瓜,都是畫出來的,是南瓜的簡化版,那是假南瓜。

在我從老家搬走之前,門外那大片除了麥秸垛的留白都屬于南瓜。翠綠色的藤蔓順著土地野蠻地生長,占領每一寸土,無論是墻壁,柴火垛,磨盤,還是房頂都爬滿了它的身影。南瓜藤肆意地長著,從栽下它的那一刻,就不曾停止過。我喜歡在藤蔓之中捉螞蚱,捉出來放進一個竹籃里,可以活好幾天,有時候看它實在是太可憐了,心一軟就放出去了。

南瓜藤蔓上有寬大暗綠的葉片,它們密集有序地分列在藤的兩邊,形成一個嚴實的大傘,將小南瓜果給蓋住,害怕下雨打壞了它,害怕酷夏曬蔫了它。直到小南瓜果長大了,長出來果香味,變得又黃又亮,可以摘下,這些葉片才會枯萎,完成它們這一茬生命里的任務。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長大,枯萎,繼續這周而復始,南瓜葉就像父親,保護著它脆弱的孩子,等到下一代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南瓜葉才會心滿意足地衰敗。

南瓜不是很好吃,因為我從小吃到大。它有很多吃法,做餅子,炒菜,燒湯,種類繁多,花樣百出。

我們家一般是燒湯。母親喜歡煲南瓜湯。在大鍋里倒入井水,洗幾把米放進去,然后從大門口的柴火垛上摘下來一個又圓又滾,黃呼呼的胖南瓜,削皮,砍成兩半,掏出不能食用的瓜瓤和瓜種,然后剁成均勻的塊,下到鍋里,蓋上鍋蓋,就煮了起來。等我看完一集動畫片,湯就煲好了。一鍋好南瓜湯是不用下白面的。盛出來放進雪白的瓷碗里,此時的南瓜塊已經煮的稀爛,變成了糊狀。金黃色的南瓜糊包裹著一粒粒青白色的米粒,聞起來粥香撲鼻,南瓜的果香和米的醇香融合到一起,讓人不由得食欲大動。趁著熱,就著自家腌的蘿卜干,一口氣就能喝上個兩三碗,下肚后只覺又暖又舒服,而且滿嘴的南瓜果香,滿足極了。

還有就是南瓜雞。那雞通常都是現殺的。想讓雞和南瓜湊在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道菜在我家算個大菜,一般是家里來客人才會炒的。

長過頭的老南瓜切塊,搭配上肥瘦相間的母雞肉,擱在同一個鍋里煮,雞肉先炒的差不多,南瓜一般是讓它自己爛,你要是用鍋鏟炒幾下,就會碎的不成樣子,吃起來筷子就夾不住了。上桌后,有人盯著雞肉,我多半是吃南瓜。此時已經煮透的南瓜塊還有著完整的形狀,再加上長時間的燉煮,這南瓜塊已經吸足了雞肉的香氣,再加上南瓜本身瓜果的甜香,吃起來入口即化,香氣在嘴里盤旋繚繞,久不散去,特別有層次感。

我最喜歡的一種吃法,就是南瓜還未熟透的時候。那時的南瓜完全就是青色的。摘回家去皮,用刮子刮成絲,再用調好的面一拌,兩手捏成薄薄的餅狀。等鍋里油熱了,下進去,炸成兩面焦黃,就成南瓜餅了。這樣的餅子,再加上幾碟小菜,我都是吃到過癮才會戀戀不舍地停下來。這種焦香的南瓜餅只適合吃一次,因為等到下一次再放到籠屜回鍋蒸時,就會軟塌下去,不焦不脆,軟不拉幾,特別影響口感。

小時候的我吃慣了南瓜,它幾乎貫穿了我的記憶,以至于我現在想起來它,仍不由得咽口水。

我一直以為南瓜不開花。我家有道私房菜,就是炒南瓜花。因為南瓜繁殖只需要很少的幾朵花,它的大部分花朵是沒有用的,所以我的爺爺總會在授粉之后,將那些沒有參加繁殖的花瓣掐下來,洗干凈,然后放進鍋里炒。這是我第一喜歡的一道菜,它在我心里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焦香南瓜餅。我小時候并不知道這些,見到的南瓜藤也多半被爺爺掐去了花朵,成為了口腹之物。我以為南瓜不開花,大概是因為我永遠不想長大吧!

同樣,南瓜花也是我吃過為數不多的幾種花之一。不知道這道炒南瓜花是否可以和林清玄大師的曇花一樣好吃呢?

躺在一千多里外的床上,有點想南瓜了,但不知道我究竟是是想那吃“厭”了的老南瓜,還是鋪天蓋地瓜藤下的家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化德县| 耒阳市| 当阳市| 潢川县| 锡林郭勒盟| 探索| 汉寿县| 志丹县| 宿松县| 元谋县| 桐城市| 太康县| 稻城县| 苗栗县| 雷波县| 晴隆县| 耒阳市| 齐河县| 寿阳县| 蛟河市| 庆城县| 山东省| 禄劝| 马鞍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河西区| 中牟县| 贵阳市| 务川| 阳曲县| 额尔古纳市| 荆州市| 饶平县| 东兰县| 龙胜| 台南县| 台中县| 渑池县| 静海县|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