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紫光——乙003(5)
郭三日在聽到來人講完這書的來歷后,心中也不免驚奇,說來簡單這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今日他帶著書和包裹來看望父親是否也和此有關?想著不禁多看了那包裹幾眼。冘守行既已將自己的事情告訴了郭三日,便無心再對其隱瞞,逐將包裹打開,一塊銀白色的金屬薄片,展現(xiàn)在面前。這便是前幾日那紫光墜落物的一部分,因為還沒有對其進行詳細分析,無法在書中注明,所以想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將其安放好。聽到這郭三日心生好奇,關于這墜落物,新聞上不是已做報道,證明是火箭上的組件了嘛!雖然對此郭三日也有些不確信,但已得到了樣本,對其進行必要的化驗不是應該的嗎?又何必如此呢。沒想到郭三日不說還好,他這一說完,冘守行反倒更加生氣:“相信那些個蠢貨,數(shù)據(jù)認真不認真分析先不說,拖拖拉拉的何時能得出報告都是問題。”這冘守行本身就是一名科研人員,對其機構自身的問題比外人更加清楚。據(jù)他所說,目前科學上的主要問題,并不僅僅是儀器設備方面需要研發(fā)創(chuàng)新,而更明顯的是表現(xiàn)在思想觀念,研究方法方面的滯后?,F(xiàn)在的科學家往往具有較強的產品研發(fā)能力和對已知現(xiàn)象的解釋,大多數(shù)人除了對本職工作的業(yè)務和寫論文晉升評比的需要之外,對于其他未知現(xiàn)象缺乏見微知著,尋根問底的科學探索精神,更有甚者,因為怎么解釋都不能自圓其說,于是惱羞成怒以權威專家的身份,將奇異自然現(xiàn)象研究,特別是不明天體和現(xiàn)象的科學研究,扣上“偽科學”的大帽子,人為設定科學研究的禁區(qū),例如這次墜落事件,出面的科學家,一方面說他們沒有必要做鎂元素的同位素檢測,另一方面他又肯定的說金屬殘片中一定沒有鎂元素的同位素,“不然我不就獲得諾貝爾獎了嗎?”,這顯然是一種想當然的極端不負責任的說法和做法,即使有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機會,這位科學家也會失之交臂。不愿意投入精力甚至回避不能帶來切身利益的領域,這種短視功利的做法對科學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傷害。
郭三日聽他抱怨完,卻感新聞對此報道的太過草率,也不夠深入,作為一個媒體也可能是有什么難言之隱啊。若以冘守行的話說他們根本就什么也沒報道,或者說報道的和他所了解到的完全是兩件事情,當他把自己所知道的講給郭三日時,郭三日才發(fā)現(xiàn)這件事情的真相遠比人們知道的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