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紫光——乙003(4)
郭三日正在思索之際,大門口駛來了一輛出租車,從上面下來一位戴著眼鏡的男人。郭三日忙走了過去,見來人手中捧著一個半米左右的薄片包裹,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等問明白以后郭三日更加為難了。原來這人的父親,早在幾年前就安葬在這,可他今天過來時匆忙,忘記了帶證書。郭三日左右思索了一陣,覺得還是讓人先進來,待詳細核實后再說。
兩人一起來到了監控室。“您怎么稱呼啊?身上總應該有能證明自己的證件”,郭三日這人不愛為難人,只要能有個說服自己的理由,他也不想讓人家白白跑一趟。來人摸了摸兜,掏出了張身份證遞了過來。郭三日拿到手里一看,不免有些吃驚,這個人叫“冘守行”,這個姓本不多,他竟一天遇見了兩次,名字好像也很相近,就問到:“冘守行?那你可認識冘守活?”。郭三日問完后自己也沒抱多大希望,名字相近的人太多了,哪能互相之間都認識。可沒想到,來人聽后,到是比他還驚訝,甚至有些激動的詢問郭三日是如何知道這個名字的,莫非與其相識。郭三日也不相瞞。回身將昨夜自己看的那本書取了出來,遞給了他。這人接過后,如獲至寶,左右撫摸著,單只這愛書如命的一點,就讓郭三日對其產生了許多好感,其實他不知道這背后實則有著更大的原因。
原來這冘守活,就是來人的父親。他叫冘守行,父親叫冘守活,聽上去多半感到奇怪,一般也不會聯想到是父子關系,各中原因,外人不知。他家世代已冘守二字為名,后面到可以各自自行添加一字或兩字,至于為什么,他也不清楚,只是世代都如此,就這么傳承下來了。為了讓郭三日相信這人又從包中取出了一本書放到桌子上,書名也為《夢憶》,只是稍厚一些。郭三日好奇的翻了一下,前面大部分和自己這本相同,但后面卻又多了些新的內容,全是近幾年科技發展和天空異象等方方面面的記載。看過一會兒,郭三日又好奇的翻到封面看了一眼,書名確實一模一樣但作者只寫了冘守行一人,這種做法真是太奇怪了,即使合著也要標明他父親的名字啊,一本書對一個作者來說是何等重要。在他不解的看向這人時,冘守行卻像剛剛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一樣,開了口:“你喜歡這本書嘛?”郭三日心想這還用說嘛,看了一宿,到現在眼都沒合呢。冘守行看了看他的表情,心中也有了答案,接著道:“這也可能是一種緣分,既然你有先父的書,今日又遇見了我,就把這件事說于你聽,到也不是不可的”。郭三日被他這鄭重的語調,怪異的言辭,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在靜靜的聽他講過之后,倒也不覺得其行為有什么過分了,這還真是一本不能失傳的寶書,至少對他們家來說,確實如此。
這本書寫作的年代,遠遠超過了郭三日的想象,連冘守行自己也不能確定具體時間,只知道在唐宋之前,其先人就世代相傳,不曾遺失,每一代都把自己所在時期的各類內容添加上去著以新書,書名不變,但作者只留當代一人,其實填寫作者只是為了讓世人不感到奇怪,與書相比,作者是誰,倒顯得并不重要了。經歷代的傳承,這已成為他們家族超越個人的一種使命,所以嚴格來說這本書,并非他父親所著,至少并非全部由他父親所著。經歷了幾代人已經無法知曉了,若是每一代都為當世人所著,便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甚至尚古文字剛形成之時,想一想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