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西江月·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題解】

“西江月”詞牌據李白《蘇臺覽古》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一句制成。雙調,上下闋各四句,共50字。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又名“白香”、“步虛詞”、“江月令”、“壺天曉”。

詞題“井岡山”,是寫保衛井岡山的一次戰斗。大革命失敗后,“八七”會議確定了黨的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方針。1927年10月,毛澤東親率秋收起義部隊進入井岡山。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部會師。8月,趁毛澤東不在,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等人指揮紅軍二十八、二十九團向湖南冒進,招致“八月失敗”,二十九團全軍覆沒。毛澤東聞訊,親率三十一團一個營的兵力迎接二十八團回山。此時,守山部隊不足一營。8月30日,敵湘贛兩軍各一部乘紅軍主力將歸未歸之際,攻擊井岡山。紅軍憑險抵抗,將敵擊潰,這便是此詞所定之黃洋界保衛戰。

【注釋】

[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周圍500多里。中共在此建立第一個農村根據地。

[鼓角]古代軍中的戰鼓與號角。本篇借指軍號聲。

[巋然不動]形容屹立堅固,攻不可破。巋然,屹立貌。

[眾志成城]語本《國語》卷三《周語》伶州鳩引諺語曰:“眾心成城。”韋昭注:“眾心所好,莫之能敗,其固如城也。”此處指軍民團結,堅不可摧。

[黃洋界]井岡山“五大哨口”偏于西北的一個哨口名稱。此處山峰海拔1342米,右為陡壁,左為深谷,谷左又是峭巖。是永新、寧岡進入井岡山腹地茨坪的必經之地。另四大哨口為:桐木嶺、雙馬石、朱砂沖、八面山。

[遁]逃竄。

【品評】

這是毛澤東第一首直接描寫戰爭的短章。

上闋,寫戰爭中敵我雙方態勢;下闋,寫戰爭經過和結果。八句詞,概括了一場自衛反擊戰,讓人感到無所遺漏,可謂描寫生動、敘述凝練!

“山下”二句,描寫紅軍陣勢。一上一下,有色有聲,此立體防御態勢。沒有點及“人”,但“人”(紅軍)的存在卻充滿了詩人的視覺與聽覺。“旌旗”與“鼓角”,不但標明“人”的存在,而且顯示了充分的戰斗狀態。“敵軍”二句,一寫我,用敵軍的多(萬千重)與我軍的寡(我)相對照,表示紅軍的“雄姿”與“雄心”。敵我對峙的畫面,有動有靜。敵動,紛如蟻聚;我靜,蓄勢待發。借此又進一步展示了紅軍指戰員的成竹在胸,勝券穩操。

下闋,“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二句,是對上闋“巋然不動”的補充與照應。如果說“巋然”句傾向于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早已”二句則更傾于從戰術上重視敵人。

8月30日,敵人以四個團的兵力,分批猛攻黃洋界山頭,從早晨攻到下午,連攻四次,皆被擊退。下午,紅軍從茨坪調來兩門迫擊炮,連續兩發炮彈擊中敵人。敵人大叫:“不好啦,我們被紅軍包圍了!”于是,乘黑夜逃退。“宵遁”,即指這種偷偷逃逸。

在藝術表現上,本詞重視對比手法的應用。方位對比、聲色對比、敵我對比、敵敵對比等,均起到強化意旨之作用。另外,本篇作為“征戰詞”,它所表現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溢于言表,發人振奮。

西江月·井岡山(手跡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上高县| 广元市| 南城县| 建宁县| 铜山县| 吉林省| 涿鹿县| 西华县| 深水埗区| 河源市| 桂阳县| 石阡县| 双桥区| 云南省| 扶风县| 青海省| 英山县| 南康市| 东山县| 茌平县| 新疆| 哈巴河县| 上虞市| 旌德县| 台安县| 阿合奇县| 边坝县| 田东县| 叙永县| 云霄县| 礼泉县| 伊金霍洛旗| 平阳县| 永仁县| 永春县| 微山县| 安达市| 南岸区| 洪湖市|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