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理論研究課題集2017年卷
- 朱毅
- 1398字
- 2020-03-05 13:49:10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研究綜述
長期以來,憲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公共管理等不同領域的理論學者從不同視角,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通過收集查閱相關學術文獻,筆者以人大實際運行情況為切入點,從人大機關定位、人大職權行使、人大自身建設、選舉制度、人大與改革等方面作簡要歸納。
關于人大自身定位,學界主要從憲法規范、人大地位和功能等視角進行研究,分析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國家立法機關、民意代表機關、憲法修改機關、憲法監督機關、憲法解釋機關等不同角色下的定位。關于人大和政府的關系,正確認識兩者監督與被監督的法律關系是前提,而將人大監督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則是發展方向。
關于人大職權行使的問題,是學界關注度較高的命題。特別是人大立法權行使是研究較為深入、成果較豐富的部分,相關研究涉及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權的權限劃分、人大主導立法、2015年《立法法》修訂后地方立法權擴張等熱點。其次,學界關于人大監督權的研究則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話題。特別是2006年《監督法》出臺以來,法規備案審查制度的開展、地方人大對“一府兩院”監督方式的不斷創新,使得人大監督權研究日趨規范化。
黨的十九大提出“合憲性審查”,以及《監察法》的出臺,都使人大監督權研究在可預見的將來前景更加廣闊。而對于重大事項討論決定權,雖然實踐上全國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各類決定、決議等形式頻頻行使,但是在理論研究中卻較為薄弱,學界對于重大事項討論決定權的概念、范圍、程序等內容的認識有待明晰化。
相較而言,有關人大人事任免權的研究較少,相關論文主要是以總結各地的探索經驗為主,原因可能是基于黨管干部原則。
學界關于人大的自身建設的研究,涉及人大代表隊伍建設、人大代表履職建設、人大常委會組織建設、人大常委會成員專職化建設等問題。文獻成果大多為地方人大工作者的實踐經驗總結,理論性研究稍顯薄弱。在人大組織制度中,關于人大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的建設、人大機關內部組織建設等是學界研究的主要方面,學界的共識是要實現人大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專職化。在人大代表履職中,實務工作者對履職方式以及代表履職時處理的各類關系研究頗多;
理論界則重視對代表履職的屬性分析以及代表履職對人大制度的價值研究。
關于選舉制度的研究,學界一向十分重視,特別是在2013年衡陽破壞選舉案、2016年遼寧拉票賄選案發生以來,掀起了研究選舉制度的又一高潮。其中,尤為關注選舉程序的研究,例如,代表候選人產生機制、代表的監督與罷免等,以期通過選舉程序的細化和完善,保障選舉制度的民主性。
此外,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人大與改革的關系問題也成為近來學界和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例如,司法體制改革、監察體制改革等措施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問題、國家機構的產生和監督問題等,許多專家學者發表了一批優質的學術論文,表達了把改革納入法治化軌道的希冀。
綜上,學界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和實踐創新具有積極作用。這些研究成果大致有幾個特點:從闡釋發展歷程到研究問題和改進,從研究設計原理到關注制度創新,從研究制度本身到關注實際運行,從研究與相關政治制度的關系到關注人大和執政黨、政府、改革的關系等。總體來說,研究方向越來越廣,研究程度越來越深,研究內容越來越細。但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新近發展,亟待進行整體性的宏觀制度總結和具體環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