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地北中泰人
- 《天南地北中泰人》編寫組
- 3649字
- 2020-03-04 17:33:47
璞玉蘊天山 奇跡出中泰
——全國氯堿工業翹楚中泰集團60華誕禮贊
八旬退休化工人 朱慕豪
世事無常,因緣相契;狀若巧合,實屬必然。
60年前,新疆八一農學院幾位青年教師,在烏魯木齊市西山城區,種下了一棵利用原鹽通過電解工藝生成氯堿及附屬產品的獨苗。因其生不逢時,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一度瀕臨夭折的窘境。幸而,經由幾代化工人不離不棄的精心呵護,在國家和自治區各項政策的支持下,終于使其浴火重生,定名為新疆燒堿廠,并為日后中泰集團的崛起,留下了廣闊的余地。人們怎么也不會想到,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的1999年,新疆氯堿廠迎來了一位既睿智又干練的掌門人王洪欣及其團隊。在他上任后的近20年間,將曾經舉步維艱的蕞爾小廠發展得風生水起,躍為全國氯堿產業的排頭兵、領頭羊。
筆者年逾八旬,垂垂老矣。今躬逢中泰集團一甲子大慶之喜,就其發展過程中老朽的見聞,贊其突出功績,歸納為中泰九贊:
1.駕輕就熟,充分發揮供銷人員的特長。王董曾任新疆化工供銷公司總經理。他到燒堿廠后,帶領曾經共事過的銷售團隊——他們正值年富力強,精力興旺,得以積極疏通產、供、銷渠道,使產前的原料供應得到充分的保障,產后的產品銷售能夠贏得眾多客戶的信賴,從而在市場經濟中上下其手、游刃有余,促使企業發展欣欣向榮,各項經濟技術指標蒸蒸日上、勢不可擋。
2.目光敏銳,視野開闊,憑實力逆勢上市。2005年,當國內A股股市跌破1000點大關,達到997最低點位時,中泰在自治區國資委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認為時機已逐步成熟,足可蓄勢待發。即于2006年年末在深圳股市交易所鳴鑼開市,躋身于3483支A股之列,為中泰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增資渠道,擴大了知名度。“黃金還要洪爐煉,白玉尚需妙玉磨”,中泰集團上市后,前景更加光明,一條坦途盡展眼前。
3.點石成金,化繭成蝶,變新疆豐饒的化工原料優勢為源源不斷的產品優勢。自治區的原鹽和石灰石儲量極為巨大,而且成本低廉,得天獨厚,疆外其他企業均無如此優越條件。時至21世紀初,中泰集團根據當時氯堿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原料優勢,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以其龐大的產量獨占鰲頭,真正做到了化腐朽為神奇,聲譽日隆國內外。
4.節能創舉,自備發電。為了積極利用自治區的煤炭資源,提高電力的使用效率,努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便于統一協調和管理,王洪欣等中泰集團高層領導一班人科學謀劃,在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前提下,按規定上報有關部門批準,并與電力部門進行了多次艱難的談判后,率先在米東工業園區建立了自備電廠。因其各方面效果明顯,又相繼在阜康、托克遜和大黃山等地建了11個自備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了266萬千瓦。變早期的創舉為日后的常規,既轉化了資源,又提高了利用效率,使這個用電量極大的電化工集團各項產品成本直線下降,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了一舉多得,此種行之有效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
5.注重環保,綠色發展。曾幾何時,化工企業是污染的代名詞,大多會令人掩鼻而過,避之不及。中泰集團的前身新疆氯(燒)堿廠,最初的廠址在烏魯木齊市西山,當年堪稱少見人煙的荒漠之地,無需侈談環保。待到21世紀開元時,那里已從遠郊發展為一個城區,商品住宅鱗次櫛比,小區居民蜂捅入住,不期而遇地與近處的氯堿廠比鄰而居;以致出現了企業的生產者提心吊膽,居民的生活難保平安的局面。以王洪欣為董事長的中泰集團高層,迅即從環保角度認識到,企業的發展前景與經濟效益固然是廠子的生命線,但相比周圍的各族居民,后者的安危更為重要,這是事關百姓生命財產的頭等大事,決不能消極地“等、靠、要”,必須主動地“找、遷、代”。首先是找一處遠離人口稠密區的合適新址,做好各項必要的前期準備,特別是工廠老職工的思想工作,然后遷走整個生產裝置,合并到新的工業園區生產。2012年6月30日,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破聲,新疆燒堿廠和廣大職工,依依不舍地告別了生于此長于此的西山寶地,并將這棵吉祥樹挪移至以米東為主的新園區,在新的土壤上再發新的枝芽——這一主動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危并能一勞永逸的搬遷行動,受到了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和獎勵,也得到眾多百姓的交口稱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英明舉措!此后,凡中泰集團所建的企業,全都將環保作為首選,對于各種污染,均以預防為主,然后做到應治盡治;同時在各個生產廠區和宿舍地域,事先做好規劃,動員職工積極植樹造林,既綠化了環境,又保護了生態,變化工企業為綠色環保之地,處處留綠蔭,廠廠綻紅花,別有一番新天地。
6.重視民生,廣泛接納民族職工。眾所周知,新疆是個多民族地區,也是個扶貧的重點區域。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洪欣董事長進疆較早,喝過天山水,吃過新疆糧,也親眼目睹兄弟民族的生活尚有諸多困難。作為一個大型國企的企業家,他懂得如何為黨和國家主動分憂,擔當責任。因此,他不僅專程到南疆貧困地區投資建廠,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并且資助貧困的少數民族及其子女就醫上學;還多次動員中泰集團職工奉獻愛心,先后捐款5000萬元,體現了兄弟民族之間的關愛和情誼。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以民生為重,要求下屬企業在招工用工時,盡可能地吸納少數民族同胞進廠當員工,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不得歧視;而且在他們進廠后,要認真地進行政治教育和技術培訓,使他們成為有紀律、懂文明并具有一定本領的新型人才——做到了就業一個人,脫貧一家人。到2017年年末,中泰集團已累計招用了7800余名少數民族職工,占到中泰集團4萬名職工(含退休)的近五分之一。這個比例是大型國企中少有的!對于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發展新疆地方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筆者愿高舉拇指竭力點贊!
7.跨界跨行,別開生面。王洪欣董事長慣于高瞻遠矚,十分明白“獨木難成林,孤雁難遠飛”的道理。故而在他入主中泰集團不久,便十分重視跨行業跨地域的經營模式。因為在市場經濟中,“單打一”是十分脆弱、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孤舟單車,唯有揚長避短、廣結善緣、橫向聯姻,才能使一個企業抱團其他志同道合的企業(或單位),不斷做強做大。于是,知道定位后,明確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該如何出手。以至在不同時間跨越了所有制的界限和行業間的隔膜,一舉將與化工不搭界的庫爾勒市民企富麗達納入麾下,實現了強強聯合的雙贏局面,原富麗達的職工個個拍手稱快,紛紛慶幸中泰集團厚待他們,親如一家。
如今,中泰集團企業涵蓋了氯堿、電石、發電、水泥、紡紗、黏膠、漿粕等產業,各業務板塊共生共長,相互支撐,成為一個經得起風吹雨打的大型企業,在自治區國資委領導下,挺直脊梁,雄踞骨干,松柏常青,俯視群雄。
8.黨建引領,核心領導。在中泰集團建立并健全各級黨的組織。在100多家控股參股子公司,以及米東、阜康、托克遜、庫爾勒及塔吉克斯坦等十大工業園區,都有各種不同形式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精神的屏幕、專欄、標語、鏡框、影像等,并且經常更新,常學常新,照亮大家前進的方向。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中泰人堅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這是黨的要求,也是中泰精神,矢志不移!
9.水漲船高,保障員工福利;善友敬老,形成企業風氣。中泰領導階層,在企業蓬勃發展,效益明顯提高的同時,深知企業的所有成就是全體員工努力的結果;唯有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在中泰這棵大樹上結出累累碩果。于是,根據不同工種、崗位、職稱、職務以及勞動態度和貢獻大小,制定一系列獎勤罰怠規章制度,還根據職代會和工會所反映的民意,及時進行修改和完善,從而使每個中泰人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然而,坊間曾有流言,說中泰的福利待遇過高了,連退休的老職工逢年過節都有豐富的物質享受,每當此時,王總的回答擲地有聲:“我們的員工冬戰嚴寒夏戰酷暑的艱難、經常性加班加點的工作、逢年過節回不了家的辛勤,大伙都看到過嗎?那些退休的老職工當年如何為企業同心協力,有人經歷過嗎?要我說的話,不是發得多了,而是發少了——因為要考慮到對周邊和其他企業的影響,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對于這樣豁達開朗勇于擔當的董事長,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以此來報答企業。
而今,已達知天命之年的王洪欣董事長,依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緊密團結4萬名各族職工,以祝賀建廠60周年為節點,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將中泰這棵以心血灌溉、用雙手培育而成的參天大樹,進一步打理得更有朝氣、更具活力,使其樹冠直徑超越新疆地域,遠達“一帶一路”的沿線!同時,將中泰出自天山的這塊璞玉,再接再厲地精雕細刻,出神入化,為中泰無數個的第一再添新的風采,為中泰所綻放的奇跡擊節鼓掌,為中泰即將躍入世界500強助力加油!
歷史性成就令人矚目,新時代藍圖催人奮進。中泰集團的60年,真是好樣的!值得稱贊,更值得慶賀!
作者:朱慕豪,新疆老一代化工人,曾先后在新疆化肥總廠、新疆橡膠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化學工業局工作,曾任自治區化學工業局企業管理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