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地北中泰人
- 《天南地北中泰人》編寫組
- 1677字
- 2020-03-04 17:33:42
絕處逢生
——記原新疆燒堿廠總經濟師鄧星成
“1995年,氯堿廠的技改項目投產以后,自治區的工業還沒有完全復蘇,造紙、紡織、建筑等行業不發展,為他們提供原料的燒堿、聚氯乙烯怎么能有市場?”這是當時擺在企業面前的又一個新問題。原燒堿廠總經濟師鄧星成回憶到,1995年完成的氯堿技改工程為全額貸款,每年要支付的貸款利息就多達3000多萬元,企業負債過高,利息負擔沉重,資產負債率高達119%,形成了資產結構新的不合理。
破產?重組兼并?債轉股?
“上項目時做可行性研究報告,PVC八九千元一噸,形勢非常樂觀,但兩年以后我們的產品生產出來了,價格卻一路走低,跌落到三四千元一噸。離子膜燒堿雖然是先進技術,由于人們還沒有認識到產品的優越性,市場規模也遠遠低于預期。”鄧星成說,當時石油產品價格低,電石法生產的聚氯乙烯比石油法生產成本要高出很多,產品銷售已經舉步維艱,恰逢此時,亞洲金融危機又洶涌而來,市場已經不是疲軟,而是大有倒掉之勢,誰也不知道哪一天市場才能有所轉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能保本經營,如果產量過高,造成大量的積壓,資金流斷裂,那就得立刻關門,降量生產是最佳的選擇。但是,生產能力不足,達不到設計要求,所有的設備都大馬拉小車,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都要高于其他企業,產品失去競爭力,氯堿廠的經營如履薄冰。
鄧星成說,1997年氯堿廠開始虧損,到1999年累計虧損7816萬元,拖欠銀行利息9847.28萬元,企業陷入資不抵債、舉步維艱的境地。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法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本金加利息越滾越多,廠領導班子積極地想出路,按照當時的相關政策,擺在氯堿廠面前的有三個選擇:一是破產;二是重組兼并;三是債轉股。他說,破產這是不可能的,首先大家絕不會看著凝聚了每一個人心血的企業走向破產。其次,氯堿廠的設備技術先進,職工素質高,企業管理都是一流的,雖然市場低迷,但是通過加強管理、節能降耗等措施,還能夠正常運行。而債轉股,國家對資產負債率有明確的條文規定,超過這個比例是不允許的,氯堿廠在資產負債累累的情況下根本不能申請債轉股,并因此解決資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因此當時擺在大家面前的唯一可走的路就是兼并重組,找到有實力的企業來收購,以此緩解債務壓力,獲得喘息之機。
“廠領導班子開始四面出擊,為在拼搏中發展起來的企業找婆家。希望有實力的企業理解他們暫時的困境,看到他們的潛力和在不久的將來會厚積薄發的美好前景,拉他們一把。”鄧星成說,當時還真有幾家企業興致勃勃地來了。大家也非常希望烏魯木齊石化總廠來兼并,這樣既可以解決負債問題,又能注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使企業解決生存與發展的雙重問題。同時因為烏魯木齊石化總廠是他們最大的客戶,雙方的合作有很多利益共同點。他回憶道,在1997年12月的時候,烏魯木齊石化總廠派考察組來進行了考察論證,簽訂了兼并協議書,制定了兼并方案,雙方都向主管部門上報了這份兼并方案,待雙方主管部門通過審批后,正式簽署兼并協議,就可以實施兼并操作了。可萬萬沒想到烏魯木齊石化總廠的上級領導機構變更,新上任的領導不同意該廠獨立上市,而將兼并計劃擱淺了。當時國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兼并1~2家困難企業,既然不能上市了,兼并一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就這樣企業兼并重組的工作一直沒有著落。
絕處逢生
“到了1998年,氯堿廠欠銀行的本金和利息就已經3億多元了。這時候財務部門的負責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了。”鄧星成說,如果銀行把賬戶的錢撥走,流動資金就沒有了。他們使盡了所有的辦法去與銀行協商,不要拿走他們的救命錢。值得慶幸的是,銀行了解他們的處境,更知道他們的內在潛力,放了他們一馬。
但是,這種負債前行的日子能走到哪一天,未來怎么辦?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個新的方案正在醞釀之中……重組、盡快重組,這是唯一的一條生路。鄧星成說,在股份公司領導班子及各方面的努力下,到2000年11月8日,新疆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與自治區工商銀行烏魯木齊經二路支行簽訂了轉貸協議,并核銷新疆氯堿廠欠息9847萬元,所欠本金在7年內停息,由新疆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逐步償還。至此,歷時四年的兼并工作終于落下帷幕,企業在絕境中煥發了勃勃生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