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經歷的氯堿技改工程
——張志城

1993年至1995年,新疆燒堿廠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技術改造工程,這次技改工程在新疆燒堿廠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說它有重要的地位,最根本的是這次技改工程采用了當時國內外氯堿生產最新的工藝技術和裝置,并且增加了最大的氯產品聚氯乙烯,結束了新疆不能生產聚氯乙烯樹脂的歷史。雖然在工程完工以后,由于國內氯堿產品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加之建設資金從中國工商銀行全額貸款,企業還貸付息的負擔非常重,造成了連年的虧損,但是就氯堿技改工程本身來說,它在企業之后的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我作為時任燒堿廠廠長、氯堿技改工程的副總指揮,從技改項目的決策到項目建設過程一直參與其中,今天回憶起來仍使人難忘。

技術改造工程上還是不上

1963年新疆燒堿廠建成投產后,經過七十年代的調整,八十年代的改革,在曲折和坎坷中緩慢發展。到1990年的時候,新疆燒堿廠當年生產燒堿7000多噸、合成鹽酸12000余噸、液氯2400噸,燒堿產量僅占全國當年總產量335萬噸的0.006%,產量排位列全行業末尾,成為生產規模全國最小、技術落后的小企業,是同行業中的小弟弟。

為什么新疆氯堿產業發展速度緩慢,三十多年了生產規模仍不足萬噸?有體制、機制各方面的因素,也有生產經營環境、外部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其中,工藝技術層面上的制約,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氯堿生產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生產過程必須保持氯堿平衡,產出的氯氣必須有耗氯產品把氯氣“吃”掉,不能有任何泄漏。新疆燒堿廠的燒堿產量上不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氯氣消耗不掉,整體規模也就被全國其他氯堿企業遠遠拋在了后面。

改革開放以后,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對氯堿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且不說經濟發達的沿海東部地區,就是在新疆區域,對燒堿和氯產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當時的統計資料顯示,1990年包括新疆燒堿廠在內的幾家氯堿企業實際生產燒堿1.4萬噸左右,而當年新疆對燒堿的需求為3.4萬噸,缺口很大,需從內地調入或國外進口。而主要氯產品聚氯乙烯樹脂新疆還不能生產,每年所需全部要從其他省區調進。

如果能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使新疆燒堿廠能夠多生產燒堿,同時增加聚氯乙烯樹脂等氯產品的生產,那么,就可以基本滿足新疆對燒堿和聚氯乙烯樹脂的需求,也能對新疆的冶金、輕工、紡織、石油、新型建材等工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又能大量減少原鹽、煤炭等原字號資源的輸出,還能夠相應緩解新疆鐵路運輸緊張的狀況,既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也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對企業來講,通過這次技術改造的實施,可以采用當時更先進的技術,來改造新疆燒堿廠的老系統、老裝置,從而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生產環境,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企業開始有了決定自己前途命運的責任和權利,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頭等大事,但是當時的思路還是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認為新疆的地理位置偏遠,產品運不出去,新疆的化工產品只能供應新疆,和內地氯堿廠沒有辦法競爭。為此,我們那些年也研制開發了一些新產品,如農藥、亞磷酸二正丁酯、硬化油、氯化石蠟、胱氨酸等,但是都因市場容量太小,需求不穩定等原因被迫停產。在八十年代,新疆燒堿廠的生產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燒堿的產量從年產2千多噸擴大到8千噸左右,但在全國同行業中仍然是倒數第一、二名。

1984年,新疆燒堿廠在連續多年的虧損之后,終于扭虧為盈,但因生產規模太小,經濟效益有限,在同行業中仍然無法和大廠比較和競爭。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我們一直在考慮企業的發展方向,怎樣才能有效地擺脫新疆化工只能為新疆服務的舊框框的束縛,能上一個大的氯產品,來推動燒堿的增產和發展,這個產品就是聚氯乙烯。當時新疆還沒有一個聚氯乙烯的生產廠,聚氯乙烯又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產品,新疆也有得天獨厚的原材料和能源方面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克服地理位置的劣勢放到全國大市場中去競爭。這樣我們就提出了年產2萬噸燒堿、1萬噸聚氯乙烯樹脂的氯堿技改工程項目。

當時廠里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我們是一個只有2千多萬元固定資產的小廠,要上一個投資2億多元大項目,而且要銀行全額貸款,風險實在太大。不上項目我們眼下還過得去,上項目就是去找死,還是穩妥一點的好。

當時我也認識到這是關系到全廠500多名風雨同舟20年的職工命運的大事,深感責任重大,必須要統一全廠職工的思想認識,群策群力,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事情才有可能辦成、辦好。為此專門召開了職工代表大會,講形勢、擺出路,會議整整開了兩天,從小組討論到大會交流,大家充分發表意見,最終統一了認識,認為企業不發展肯定是等死,只有在發展的風浪中拼搏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彼岸,最后通過大會表決代表們一致同意氯堿技改工程上馬,這一個決策過程的通過為工程的建設和投產打下了很好的群眾基礎。

采用哪種技術路線之爭

在氯堿技改工程的最初設計方案中,燒堿的生產方法是選用當時國內普遍采用的隔膜法,但是在設計過程中,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應該盡量采用新工藝、新技術,采用離子膜法工藝技術,這樣項目建成后才有后勁、有競爭力。一份資料上說,1986年,鹽鍋峽化工廠從國外引進了中國第一套離子膜燒堿生產裝置并建成投產,結束了國內沒有離子膜燒堿的歷史。

1992年3月,新任新疆燒堿廠黨委書記的宋愛榮在參加一次全國化工會議時,參觀了鹽鍋峽化工廠的離子膜燒堿生產裝置,回來后向領導班子做了介紹,并主張在技改工程中,采用先進的離子交換膜法取代隔膜法電解裝置。廠領導不少人贊成宋愛榮的意見,于是就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前往鹽鍋峽化工廠考察。考察組返回后向廠領導做了匯報,說到國內其他氯堿廠也在陸續引進世界各大公司的離子膜生產裝置,而且裝置國產化也取得了進展。并特別匯報說,全國化學工業“九五”期間,將重點抓好七大工程,離子膜燒堿工程是其中之一,化工部將把發展離子膜燒堿作為化學工業重大節能措施及調整燒堿產品結構的重點。考察組報告的情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離子交換膜法將成為氯堿行業今后發展的方向和趨勢,這是我們應該足夠重視的,因為這也關系到新疆燒堿廠今后發展的方向。

廠領導和有關技術人員多次研究,從長遠發展考慮決定:氯堿技術改造工程采用先進的離子膜法電解工藝,裝置規模為年產2萬噸離子膜燒堿,淘汰原有的金屬陽極和石墨陽極隔膜電解裝置。但是,要變更設計,要改變之前上報的技改方案中的工藝技術路線,就要將這一變更先向自治區化工局、自治區計劃委員會,后向化工部逐級上報獲準。自治區計劃委員會很快做出了《關于新疆燒堿廠氯堿技術改造工程重大設計變更的批復》,同意由金屬陽極隔膜法改為離子膜法,同意自治區化工局對方案設計的審查意見,并同意方案設計。隨后又下發了《關于新疆燒堿廠氯堿技改工程調整概算的批復》,同意將總概算由1.7億元調整到2.3億元。當時,化工部在化工全行業范圍內開展“科技興化”,大力支持老廠改造的過程中使用新技術、新設備,對新疆燒堿廠采用先進技術,改變工藝路線的請求,化工部也很快下發了《對新疆燒堿廠燒堿改變工藝路線的復函》,同意上離子膜燒堿裝置。問題又來了,離子膜燒堿工藝路線和裝置非常先進,但投資也很大,在原工藝路線的基礎上,投資額有大量的增加,總造價要超過2億元,那時候我們國家還不掌握離子膜電解裝置的關鍵技術,國外的廠家就卡我們,要價非常高,主體裝置離子膜電解槽大約需要外匯420萬美元,還不包括輔助設備。

當時由于聚氯乙烯市場疲軟,加之我國即將加入關貿總協定,國際市場聚氯乙烯價格有可能對國內市場產生沖擊,同時由于這個項目總投資再次增加,經濟效益可能會有所下降,由此引起還貸能力不足等。廠內不少職工對這個項目的疑慮和擔心日益加重。認為,離子膜燒堿是和我們原來已經掌握的隔膜燒堿完全不同的生產方法,國內對這一生產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太冒進了。另外離子膜燒堿裝置一次性投資太高,生產成本偏高,不能貪心求洋,否則是要吃虧的。本著對企業的前途負責,對全廠職工切身利益負責的態度,1993年3月16日至18日,召開了新疆燒堿廠第六屆一次職代會,我和其他廠領導在會上如實向職工代表報告了項目的具體情況,把技改工程的有關問題原原本本地給大家講透徹。離子膜法燒堿是國外八十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更新換代的燒堿生產方法,在國外也是起步不久,尚未普及,國內也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引進或正在考慮引進這種全新的生產方法,并把離子膜法燒堿和隔膜法燒堿的優劣做了比較。第一,離子膜燒堿是高純度堿,幾乎在所有領域都能使用,應用范圍廣、銷路好;第二,經離子膜電解槽電解后流出的燒堿濃度就可以達到30%以上,可直接使用;而隔膜燒堿的濃度只有10%,并且含有大量的鹽分,必須經過蒸發濃縮后濃度達到30%以上,才能作為商品出售;第三,離子膜燒堿的電耗小于每噸2300千瓦時,隔膜堿的全部能耗(含蒸發)要達到3000千瓦時以上;第四,可以實現清潔文明生產,有毒有害物質不易泄露,也無有害污水排放,而隔膜法是難以做到的;第五,自動化程度高,勞動強度低,勞動生產率可提高5~10倍。以上這些情況提請各位職工代表審議,讓大家討論這個項目到底是上還是不上、怎么上?

經過集思廣益、多方論證,絕大部分人還是覺得要上,而且要上離子膜燒堿裝置,氯堿技改項目爭取到手來之不易,面對市場經濟的現實,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在做好現有生產經營工作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把氯堿技改項目搞上去,并做好各項配套工作,使氯堿技改項目發揮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這次職工代表大會的召開,統一了全廠廣大職工的思想認識,也堅定了廠領導班子搞好技改的信心。

項目完工后出現的新問題

經過建設單位和燒堿廠的兩年努力,1995年9月底,氯堿技改工程完工了。但是聚氯乙烯樹脂裝置開車后一周,氯乙烯合成的最關鍵設備——6臺轉換器先后都發生滲漏,試車被迫停止進行。這是聚氯乙烯裝置試車階段最嚴重的一次設備質量事故。這6臺轉換器是國內規模大、實力強的錦西化工機械廠生產制作的,錦西化工機械廠在接到我們的告急電報后,立即組織了精兵強將,由質檢處長親自帶隊前來搶修,搶修耗時半個多月,再度開車后轉換器很快又出現了滲漏,搶修以失敗告終。他們提出要將轉換器全部運回錦西進行大返工,需要耗時4個月左右,這對我們的試車工作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我們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全廠職工心急如焚。經過充分考慮,為了爭取時間,我們決定組織力量自己搶修。為了保障搶修和施工的質量,我們從外廠請了一位有檢修經驗的老師傅言傳身教,又從全廠抽調了最優秀的焊工,一臺轉換器由一名焊工負責焊接,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檢修人員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因為一臺轉換器有1700條焊縫,每條焊縫只要有一點缺陷就會造成檢修失敗,這是檢修成敗的關鍵。

另外我們還規定,凡是一次檢修成功的就給予較高的物質獎勵(相當于兩個月的工資),這就保證了檢修的一次成功率。這次轉換器檢修,我們還克服了沒有正規的設備機具以及嚴冬室外焊接的種種困難,既有拼命的精神,又有科學的態度和周全的措施,在全廠職工的關心和支持下,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檢修工作,并一次試車成功,沒有一臺滲漏。據事后統計,這6臺轉換器的使用壽命都超過了3年,檢修水平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確實不易!這種敢于拼搏、勇挑重擔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轉換器的檢修成功,雖然耗掉了我們不少寶貴的時間,但氯堿技改工程還是完成了。裝置投產后,工程建設指揮部召開了全廠職工大會,時任國家經貿委主任王忠禹、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張云川和自治區的很多部門的領導都參加了大會。王忠禹在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特別強調要我們開好管好這套生產裝置,做到安全、長期穩定運行,節能降耗,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離子膜燒堿和聚氯乙烯都屬于技術密集型的生產裝置,對于我們來講又是全新的生產工藝,要開好管好這兩套生產裝置,沒有精湛的技術和很高的管理水平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提前儲備和培養技術管理人才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們除了及時錄用大中專畢業生和招聘其他技術人才外,在九十年代初我們還在學校和社會上招收了140名素質比較高的高中學生,把他們送到自治區化工技校委托培訓,培訓結束后,又送到內地氯堿生產廠接受數月的上崗培訓,這批職工后來在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并陸續成為基層骨干,為以后企業更大的發展儲備了充足的技術力量。

1999年,我年齡到點,離開了工作崗位。這些年來,我從子女和同事那里聽到企業改制成立股份公司,并且成功上市,中泰化學發展很快、很大,現在成為一個規模更大的產業集團,我感到非常振奮,也很欣慰,祝愿中泰公司有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張志城,曾任新疆燒堿廠生產技術科副科長、副廠長、廠長,新疆氯堿廠廠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江县| 绥宁县| 潢川县| 巴塘县| 茶陵县| 漾濞| 东阿县| 卢湾区| 酒泉市| 额尔古纳市| 铁力市| 元谋县| 如东县| 隆昌县| 丰台区| 郸城县| 阿图什市| 交城县| 和田市| 阜新市| 中江县| 仪陇县| 山阳县| 台东市| 扬州市| 乐陵市| 彭州市| 长阳| 青铜峡市| 丰县| 南安市| 句容市| 延津县| 三亚市| 昭平县| 衡阳市| 虎林市| 股票| 松潘县| 新建县|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