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6年初,我和翟總在電話里商談舉辦工程膠黏劑會議的計劃時,他興奮地告訴我,他想編寫一本有關膠黏劑行業發展史方面的書,要把自身經歷和行業見聞都寫出來。他手上已積累一堆資料和書刊,還要采訪一批行業老前輩和知名專家,希望協會給予支持……看得出來,翟總已胸有成竹,其甘為行業代言、愿為前輩揚名、力圖還原漸近消失的行業史而奔走之激情,令人肅然起敬,我當即答應為他新作寫序。
膠黏劑行業雖然是一個小行業,但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膠黏劑產品的重要性和應用領域之廣,又不可小視。我在協會工作這些年,辦公書柜里不乏各類膠黏劑方面的專著、書刊、會議論文集、企業慶典畫冊等,非常遺憾的是,我還沒發現一本像樣的膠黏劑行業發展史、行業年鑒之類的書。由此可見寫史書的難度,尤其是寫一個行業的歷史來龍去脈,沒有相當豐富的資料積累,沒有感悟多年的從業經歷,是無從下手的。
翟總倚“從業30年所見所聞”,著力《膠黏劑行業那些事》這本新作,其內容之全、涉獵之廣、故事之真、用情之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趁著春節假期,我靜心用了幾天時間,仔細拜讀了這部新作,心中不免稱奇、叫好。翟總這本書,以親歷者的角度,直述了他所認識的15位行業開拓者和前輩之卓越貢獻,介紹了15家膠黏劑典型單位可歌可泣的發展歷程,更是把我國膠黏劑行業60多年的發展歷史和精彩瞬間娓娓道來,真人真事,絲毫不爽。每篇故事之間既有關聯性,又可獨立成章,不失故事和小說般的魔力,近乎完整地展現了行業發展史。翟總還以輕松幽默的筆調,回顧了膠黏劑行業發生的多起重大事件以及部分企業的奇聞趣事,內容生動,評論深刻,頗有“百家講壇”的范兒,其膽識和睿智令人折服。
掩卷沉思,翟總這本書里,實際上有一條主線,那就是我國膠黏劑行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技術水平和奮斗現狀。從無機膠、動物膠到有機合成膠 ;從溶劑膠、水性膠,到熱熔膠、無溶劑膠;從傳統的環氧膠、厭氧膠、聚氨酯膠、有機硅膠、脲醛膠、氯丁膠、瞬干膠到UV固化膠、反應型聚氨酯熱熔膠、水性聚氨酯膠、功能性膠黏劑;從膠黏劑、密封劑到壓敏膠、膠黏帶;從軍工、航空、汽車、艦船、木材加工、文物修復到建筑、交通運輸、電子電器、輕工、醫療衛生、新能源等民用領域;從科研院所、國有企業、行業協會、鄉鎮企業、集體企業到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上市企業、兼并重組、環保形勢,其范疇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應該說,本書不是教科書,也不是專業工具書,而是我國膠黏劑行業縱橫捭闔、砥礪自得的大歷史畫卷,讓人在無限向往的同時又油然而生敬仰。
由于在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工業協會工作以及之前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長期負責膠黏劑會展工作的經歷,我對膠黏劑行業的很多人物和事件是有所耳聞的,也多有接觸和聯系。就拿翟總來說,他從大學講師到辭職下海、合伙創業,從中小型民營企業到股份制企業改制,從國內優秀企業到被知名外資企業收購,從負責膠黏劑研發、技術到管理、投資工作,從企業管理崗位到從事讀書與寫作,每一次身份的轉換,每一個發展方向的改變,每一次成功經驗的取得,無不體現著我國膠黏劑行業和膠黏劑人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積極進取的大無畏精神。正是這種拼搏精神,培養造就了他們的成功事業,也鍛煉、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和一批有實力的創新技術企業,為行業持續高速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膠黏劑行業既是一部讀不盡的大書,也是一本寫不完的長卷。小行業是會有大作為的,這是我的信心,我深信這也是翟總寫這本書的初衷所在。
膠黏劑行業那些事已成往事,往事并不如煙。雖然它們是往事,卻如金石般鏗鏘,擲地有聲。
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楊栩
2018年春節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