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服裝結構設計
  • 鐘堯
  • 5183字
  • 2020-04-17 15:17:18

第二節 服裝基本結構概述

1.服裝結構的整體平衡關系

(1)大身前后片調節

東方體型:前身片略短于后身片,胸部較低較小,身體正面較寬而側面較窄,正常體偏前傾。

西方體型:前身片一般長于后身片,胸部較高較大,身體正面窄而側面寬,挺胸體較多。

雖然有不同的個體差異存在,但是平均的體型差異東西方是很明顯存在的。除了地域和種族差異外,還有地區差異、人群差異和個體差異等。所以個性化定制需要分別對待,也就是所謂的一人一版;而批量生產則要求做出一定的號型歸類,使之適合于一定的體型范圍。

前后片的長短調節:一般的東方女性人體因為胸部較小,形體偏前傾,所以后片略長于前片;而歐美女性體的版型正好相反,前長而后短。而當紙樣是寬松型造型時則前后片長度趨向于一致。

前后袖籠深:一般來說后袖籠深要大于前袖籠深,是因為人體的特征和運動規律,以及前后袖籠弧長和前后側縫長要在此處進行調節的原因。

前后寬的對應關系:前寬一般小于后寬,這是由人體的運動規律和形體特征所決定的。只有少數情況下前寬大于后寬,如模特形體的人體特征等。

側縫線:前胸的側省和袖籠深,以及側長(側邊至下擺處)起到調節前后片的長短和造型的作用。

(2)圍度放松量分配

? 按比例的原則:各種圍度的放松量,如腕圍、袖圍、胸圍等放出松量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以使整個款式比例協調。

? 按設計效果的原則:如果有特殊的造型要求,可在效果圖和設計說明的指導下,不按照協調的比例放出松量,以達成特殊的設計效果。

? 三圍的放松量:人體的三圍——胸圍、腰圍、臀圍的放松量一般不能按照平均的比例放出,因為人體的活動規律是:在這三個部位中腰圍的活動幅度最大,所以放量要比胸圍和臀圍略大。而胸圍和臀圍的活動幅度相仿,如無特殊要求可以均勻地放出。但是特殊情況除外,可以自由地進行放量。

(3)袖山造型分析

袖山的造型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靜態和動態下的袖山造型正好相反。很多人因為受原型袖紙樣的影響,就把袖山設計成前高后低的造型。而實際應用狀態下的袖子紙樣幾乎都是后高前低的,這是因為人體手臂通常都是向前運動的規律所致。

(4)褲、裙結構的平衡

褲中線不是一條輪廓實線,是一條最重要的輔助線,幾乎每一個部位和線條的設計都與之相關。所以,掌握好這條線是褲子設計成功的關鍵。而裙子也可以看作是由褲子變化而來,或者說兩者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所以理解和掌握這條線對于褲、裙的設計都是至關重要的。

(5)對稱和互動的結構關系

主要有以下這些部位:袖籠和袖山;前后袖底縫;前后肩縫;前后側縫;領窩與領底;前后開領寬;袖口和克夫;育克的上下片;褲子與裙子的上下腰口;前后褲縫(側縫與內檔縫);背寬和胸寬;等等。這些對稱的部位是不能孤立去對待的,設計或修改時要隨時考慮到它們聯動的對應關系,而同步進行設計或修改。

2.省道的處理與分配

(1)省的概念與意義

當二維的布料覆蓋于三維的人體時,由于人體有凹凸起伏和圍度的落差,所以需要設置一定的寬松度和適體度,決定了面料需要以一種集約的形式來處理,這樣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道的種類有胖形省、瘦形省、橄欖省和彎形省等。另一種省道的處理形式是褶裥,例如:抽褶、陰褶、陽褶、單邊褶、風琴褶等。這兩種處理形式常常互相轉化,如省道轉抽褶,連省帶褶等。省的設計和運用一定程度上使服裝造型由平面走向了立體。

(2)省的轉移及其設計位置

省的轉移是省道技術運用的拓展,使服裝的造型設計走向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省道轉移是從原型裁剪特有的概念引申而來,所以如果使用原型裁剪法,如有需要先轉移好省道,再設計輪廓線及其他部位。省量一般也不需要全部轉移或運用,一般的款式用全省量的1/3~2/3。胸部是球面而非錐面,所以省尖點要離胸高點有一定距離。

省道轉移的原理遵循的是凸點射線的原理,即以凸點為中心進行的省道移位。例如圍繞胸高點的設計可以引出很多條省道,如胸腰省、肩省、袖窿省、領口省、前中心省、腋下省等,都是圍繞著突點部位對余缺部位進行的省道處理形式。此外,肩胛省、臀腰省、肘省等,也都可以遵循上述原理結合設計進行省道轉移。要注意的是肩胛省由于其特殊的形狀,轉移省道的時候不能自由地進行。

(3)省道量的分配運用與款型風格

由于對放松度要求的不同,省量的使用也不同。比如一般情況下,省量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文胸——內衣——襯衣——外套——風衣——披風/斗篷。省道使用的部位和要求不同,省道的形狀和大小也大不相同。總省量的使用根據款式風格的不同而不同。值得注意的是:過分強調胸部的設計是禮服的設計手法。休閑裝、正裝和禮服等品類服裝的廓形風格是截然不同的。

3.服裝的造型線:結構線和設計線

在服裝結構中,有必要區分和強調兩種不同功能的內輪廓線:造型線和分割線,或稱為結構線和設計線。因為兩種不同的服裝結構設計方式、功能和方法迥異,在結構設計訓練的初期區分清楚與否,將極大地影響其后結構設計上的學習效果。

(1)結構線

首先,正確了解和掌握服裝的框架結構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構成了一件衣服造型的骨架結構,其重要性就如一間房屋的棟梁結構一樣。

其次,是在結構框架中設計出符合人體特征、活動規律及款式要求的造型線或分割線。其中有一部分分割造型線與人體結構緊密相關,有時需要多次分步驟完成或以立體方式處理,這種類型的造型線稱為結構線。因其合理與否關系到設計的合理性和穿著時的舒適性,有外輪廓線和內輪廓線之分。只要符合上述特征,即可稱之為結構線。結構線在紙樣設計形式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在學習結構設計的初期,應先從大的框架結構入手,熟練后再導入其他功能性的內分割線造型設計,然后再逐漸進入細節部位的設計。

如圖2-4中,其結構造型的線條,無論是外輪廓線還是內分割線,大都具備結構上的意義,也就是說包含了為處理人體體態特征、活動性特征等原因而設計的“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量”不僅僅指省道量。一般常見的這類設計有公主線、育克線、刀背縫等。尤其是當分割線通過或近似通過如胸高點、肩胛骨、臀高等部位時,都必須首先考慮款式中應包含的“量”。當分割線遠離上述部位時,也可以考慮包含這個“量”,只是要相對地減少這種“量”。因為這對應于人體各部位的特征和功能,所以適當地處理這個量,直接影響著此款服裝的服用功能性和觀賞性。此外,款式的風格特征也是安排做這類線條的設計形式時要考慮的重點。

圖2-4 服裝的結構線和設計線

(2)設計線

在結構設計中,還有一種類型的分割線或造型線設計,其存在是無關結構造型功能性的,而僅與其設計意圖有關。比如拼貼式的分割或設計,有時僅僅是為了拼色、拼花或拼合別種面料的拼接設計,或是僅僅為了視覺上的效果而設計的,其中未隱含任何功能性的考慮。對于此類設計,我們應注重的是:設計時分割所造成的面積和數量上的分量感、材料或顏色上的重量感、設計的時尚感等。這是一種比較感性類型的造型線設計。

(3)結構線和設計線的統一

在實際的款式結構設計中,有時是以結構功能設計為主;有時是在簡單的結構框架之下以豐富的設計分割的方式呈現;也有時結構線和設計線重合,同時包含兩種功能。這種二合一的結構設計是一種富有內涵的高效而簡潔的設計風格,值得我們在結構設計中首先考慮并恰當地加以使用。

綜上所述,在設計實踐中,結構線和設計線這兩種類型的設計方式常常不是涇渭分明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和格局,完全單一化的設計比較少見。然而,要想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首先必須在初學服裝結構設計時明白服裝框架知識,熟悉人體的構成和特征、服裝結構的運動功能和規律等知識;其次是在結構線造型設計合理的基礎上,在設計實踐中結合款式設計意圖來恰當地進行綜合運用,這是結構設計質量提高的富有效率的途徑。

4.結構設計中平面和立體的關系

服裝結構紙樣一般都是由大小不同的裁片組成。這些裁片都有平面和立體兩種制作過程和呈現方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立體由平面的形式構成,平面是立體的解構狀態。雖然最后的成品是立體的,但是制作的形式和過程卻大多是平面形式的。立體依靠平面形式表現出來,平面是立體的過程和依歸。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體都是手段,都可以相互依存和轉化,缺一不可。而且光有平面和立體也是不夠的,因為人體不但是立體的,更是時間和運動維度下的產物。所以二維和三維的手段都是為更高的設計目的而預備的基礎。

受制于初學時的平面制圖方式的影響,許多人在結構設計中固化了觀念,認為服裝大身都是由前片和后片組成。即便是八片式的款式,也是前四片和后四片式的分配。褲子都是由前片和后片組成的。雖然這是大多數服裝的共同特征,但是在時裝設計領域,作為設計師,需要從觀念上和思維上破除這一固有觀念。如果我們仔細地去觀察一些流行的外版服裝,其新穎的非常規結構的設計方式常令人耳目一新。以此為例來思考一下,是否因多數人如此考慮服裝結構設計而造成了服裝造型的單一化?作者認為,這一固化的思維也正是典型的平面二維思維的表現之一。

二維思維的典型表現之二是:設計結構造型時只考慮或是重點考慮用省道來解決各種差量,如:胸腰差、臀腰差等,而不考慮或較少考慮立體的構形。而這種用省道作為唯一或作為最重要的手段來進行立體構形處理的方式,忽略了所要體現的立體深度感和適體感。其實,在結構設計時更重要的是服裝構造的基本形式,它體現在分割線與分割線、塊面與塊面之間的“量”。省道只是一種次要的局部處理形式。

用以下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比如一個橘子,剝開來的皮形狀不一,可能剝成兩片、三片或更多片。可是這其中并沒有省道而只有皮與皮、片與片之間的“量”,正是這些“量”決定了它們組合起來時能包成一個立體的橘子,如圖2-5所示。同理,我們在結構設計中也要去關注包裹人體的這些量是如何產生、如何運用的,而不是一上來就只考慮如何收省,先要考慮的是整體的風格、造型處理與布局。

圖2-5 橘子的立體剖析

再以一個胸部的局部設計為例,如圖2-6所示。這里我們看到,在做出一個胸部的立體裁剪造型時,兩種不同的思維所造成的差異。上面一種方式的思維是三維的,拆解后在平面上呈現不同形狀的四塊裁片。這種思維在具體的運用實踐中,其形式是非常豐富的,做成的效果立體感也是非常強的。下面一種方式的思維就是所謂二維平面式的,即以捏省道的方式來處理立體,效果是單一且僵硬的,變化的形式也很有限。

圖2-6 兩種造型思維對比

而且有時候并不能很直觀地從平面版樣上看出立體效果,甚至與立體所呈現的效果恰好相反。如撇胸省的處理,見圖2-7所示。

圖2-7 撇胸省的處理對比

如圖2-7(a)中的撇胸省在大身前片的處理中是很常見的,是很典型的平面式思維,穿著后會出現如上圖所示的前拱,造成側面走光;而圖2-7(b)的做法是前片要往外撇,當它穿著后歸正時卻是符合前胸部造型特點的。

平面上的直線不等于立體上的直線,反之亦然。而且并非在人臺上裁剪就一定是立體裁剪,如果我們只有平面思維,那么無論是在平面上還是立體上處理結構,都只能產生平面化的效果。只有當我們運用三維思維來處理結構和設計版型時,無論是平面上還是立體上都將較容易達到立體造型的效果。而且觀念上必須明確:是平面裁片去適應、塑造及美化人體,而非人體去屈就和適應裁片。在實際操作中,筆者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先建立立體的思維和經驗,然后再以立體和平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練習。這里所謂的平面是三維思維狀態下的平面形式。

所以,能夠很好地體現立體造型的服裝結構設計,都是在設計時做塑形的工作。如大多數款式都必須有正、側、背三個大面的塑造,正面也可歸納為幾個大的面,背面也形成不同的幾個面,肩部也可視作一個面,等等。下圖2-8、圖2-9是對人體上身各部位形態的一個歸納。歸納的方法不同,即可以呈現多種不同的立面形態,使造型形式豐富多彩。通過這樣的概括練習,能讓我們更清楚人體各立面之間的形態,樹立更明確的全面的立體觀念。

圖2-8 人體立面歸納(一)

圖2-9 人體立面歸納(二)

強調這樣的立體塑形觀念,正是西式三維立體裁剪思想精髓的真正體現:結構設計是塑形而不是捏省道。省道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更形象地說,做省道處理為主要手段的造型像是做浮雕,而以塑形手段處理裁片與裁片之間的量的關系,才是真正做有深度空間感的服裝立體軟雕塑,才是典型的三維思維的體現。以省道處理方式為唯一手段的就是平面(二維)思維。所以說我們的結構和版型設計,常常是在用二維思維做三維立體塑形的工作。在三維思維中,可以這樣認為:省道是補充手段,不是主要手段。這兩種思維方式有時候看似差別不大,其實卻能導致極大的版型設計水平差距。這也是高級服裝設計師和普通服裝設計師,高級版型設計師與普通版型設計師之間的一道鴻溝,是兩者水平差距的根本所在。

故此,在結構設計中,有意識地導入三維立體式思維,悟透和消化其中的精意,使之融入甚或重構我們的結構造型設計體系,是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的。以此可作為提高結構和版型設計能力的重要途徑和關鍵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施甸县| 邹城市| 道孚县| 石棉县| 宿迁市| 西乡县| 伊春市| 自治县| 吴江市| 屯昌县| 克拉玛依市| 崇仁县| 彰化县| 延吉市| 宜宾市| 平阴县| 苍山县| 布拖县| 普定县| 信宜市| 沅陵县| 喜德县| 永定县| 舞钢市| 安阳市| 北京市| 北川| 皮山县| 馆陶县| 富宁县| 滦平县| 和硕县| 梧州市| 彰化县| 寿光市| 西林县| 新民市| 延津县| 申扎县|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