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結構設計
- 鐘堯
- 680字
- 2020-04-17 15:17:19
第四節 感性思維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相對于服裝的款式設計,服裝結構設計顯得較為理性。因為其設計過程需要涉及尺寸、數據計算、構成形式的考量和生產工藝的設計等。然而,一般來說,結構設計的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實現款式的設計意圖,體現設計風格,因此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從構成形式到細節處理,從比例的把握到個人的喜好等都具有很大的靈活處理空間,同時也受到個人審美境界、結構設計水準等因素的影響,并不是一個機械的程式化的過程,所以計算機技術始終無法完全取代個性化的制版過程。當然,計算機智能化的發展是另外一個話題,是未來各行業的發展趨勢,不在本書探討范圍之內。
在較為高級的結構設計階段,設計師并非完全遵循一個簡單的步驟,先找點連線再成面來完成紙樣設計,而是多種思維并存,相互妥協、取舍、綜合考量的過程。因為服裝結構設計是一個相對較嚴謹的設計過程,其各個局部互相關聯又互相影響,還需要考慮面料特性、設計風格和意圖、工藝手法、結構比例和分割細節、產品適體范圍、市場接受度等。
所謂的理性因素,指的是結構設計建立在數據的基礎上,有規格尺寸的限制,受工藝技術和生產條件的制約,有較為嚴格的構成形式和制作的步驟,以及適體性和機能性的要求等。
所謂的感性因素,指的是雖然有前述的種種制約,其制作過程依然具有因人而異的風格差異和理解差異,構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性,體現出個人的設計風格,或者是在遵循特定的品牌風格的前提下展現個人風格。
這種感性的因素還受到認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制約。在新的科技發展條件下還會有新的所謂的“進化的感性”出現,會產生新的感性領域,需要我們去關注并與時俱進地運用到設計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