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蘋果、華為等供應鏈實踐者
- 辛童
- 3121字
- 2020-03-20 14:14:11
第二節 合適供應商的認證
正確考察評估、認證選擇供應商是供應商管理的關鍵環節,供應商的優秀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采購的成功與否,選擇合格供應商,不但可以很好降低企業的成本,而且還會提高企業的業績。
一、樣品試制認證
樣品試制認證是供應商認證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其主要內容有簽訂試制合同、向初選供應商提供認證項目試制資料、供應商準備樣品、對過程進行協調監控、調整技術方案、供應商提供樣品、樣品評估、確定項目樣品供應商和落實樣品供應商等幾個步驟,如圖3-4所示。

圖3-4 樣品試制認證的步驟
1.簽訂試制合同
與初選供應商簽訂試制合同,目的是使初選供應商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供符合要求的樣品。合同中應包括保密內容,即供應商應該無條件地遵守企業的保密規定。試制認證的目的是驗證系統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同時達成在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技術折中方案。
2.向初選供應商提供認證項目試制資料
簽訂試制合同后,企業將向供應商提供更為詳盡的資料,并發出如表3-8所示的“樣品試制通知書”。在此期間內,所提供的資料可能會包括企業的一些機密材料,其內容的泄露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這一過程中保密條款的規定是非常重要的,決不能忽視。
表3-8 主副材料及成品的樣品試制通知書

3.供應商準備樣品
供應商獲得試制資料以后就開始著手進行樣品試制的準備工作。樣品試制的準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對于那些要求較高或者根本就是全新產品的樣品試制的準備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而對于那些只是稍作改動的產品,其樣品試制的準備則需要的時間較少。一般來說,同樣情況下,電子元器件、機械零件的準備周期相對較短,而組合設備的準備周期相對較長。
4.對過程進行協調監控
對過程進行協調監控,這一要求一般是對于那些準備周期比較長的認證項目來說的。對于這些認證周期比較長的認證項目,應該對其過程進行監控、協調,以便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提出解決對策。
5.調整技術方案
在有些情況下,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可能會進行技術方案的調整。因為隨著環境的變化或是知識的增加,設計人員的設計方案與加工過程出現要調整的地方,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有時技術方案是由采購方提出的,有時則是由供應商提出的。當后一種情況發生時,不能因為技術方案進行調整而懷疑供應商的能力。技術方案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多次調整后的技術方案才能更加完善。
6.供應商提供樣品
供應商把樣品試制出來之后,應把樣品送交給認證部門進行認證。體積比較小的樣品隨身攜帶即可,體積巨大的樣品則可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查看。
7.樣品評估
樣品送到認證部門之后要進行的工作就是樣品評估。一般需要參加評估的人員包括:設計人員、工藝人員、品管人員、采購人員、計劃人員等,其工作內容是對樣品進行綜合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樣品的性能、質量、外觀等,評估的基準是樣品檢驗報告、原物料(樣品)試驗報告等。最后對樣品是否確認要以書面的形式確定下來,在一些企業有樣板確認書、樣品承認書等叫法。
8.確定項目樣品供應商
經過以上各項工作的流程,就可以由集體決策,確定樣品供應商并報上級主管批準。
(1)對于那些技術要求簡單,能夠輕易完成樣品的產品來說,為了保證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同時也為了保證所采購產品的質量,一般要選擇三家以上的樣品供應商。
(2)對于那些復雜的采購項目,由于樣品試制成本太高,因此一般只選擇一家供應商。
二、中試認證
經過試制認證之后,接著進行的就是采購認證的下一個步驟,即中試認證。中試認證一般包括圖3-5所示的八個方面的內容。

圖3-5 中試認證包括的內容
1.簽訂中試認證合同
樣品試制過程結束以后,需要與供應商簽訂中試合同,讓供應商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供符合中試要求的小批件。中試認證的目的就是使得系統設計方案具有批量生產的可能性,同時尋求成本與質量的折中方案。
2.向初選供應商提供認證項目的中試資料
同前一過程一樣,簽訂中試合同以后就需要向供應商提供項目中試資料。項目中試資料是經過試制以后修改了的試制項目技術資料,如經過修改的機械圖紙、電子元器件參數、軟件方案等。
3.供應商準備小批件
準備小批件需要一個周期。一般來說,小批件的生產周期要比樣品周期短。因為供應商經過試制過程之后,在技術、生產工藝、設備、原材料等方面都有一些積累和經驗。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如目前技術條件還不具備批量生產),小批件的準備周期要比樣品準備周期更長,企業所承擔的風險也就更大。
4.對過程進行協調監控
在中試過程中,采購方對過程仍需進行跟蹤和協調監控,可以和供應商一起研究如何提高質量并且降低成本的方法,使批量生產具有可行性并最大限度地帶來收益。有時,采購企業的技術人員也要加入到跟蹤協調的隊伍中來。
5.調整技術方案
中試技術方案一般不會馬上就達到最佳狀況,需要經過多次的實驗和對比才能確定性價比最優的方案,如元器件的性價比、加工裝配調試的性價比等。
6.供應商提供小批件
供應商把試制的小批件送交到生產或者是認證部門。有時小批件需要送到生產組裝現場,有時則需上門驗證。
7.中試評估
對小批件進行綜合評估,其評估的內容包括質量、成本、供應情況等。進行中試評估時,還應協調其他部門共同制定認證項目的中試評估標準。參加評估的人員包括:設計人員、工藝人員、采購人員和計劃人員等。
8.確定項目中試供應商
中試認證的最后一步是確定物品項目的中試供應商。中試認證的要求比樣品試制認證要高,因此通過中試認證確定的供應商成為最后贏家的可能性比較大。
三、批量認證
批量認證主要包括圖3-6所示的幾個方面的內容。

圖3-6 批量認證包括的內容
1.簽訂批量合同
采購方與選定的中試供應商簽訂批量合同,使中試供應商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供符合批量認證要求的批量件。批量認證的目的是使系統設計方案具有大規模生產的可能性,同時尋求產品質量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解決方案。
2.向中試供應商提供認證項目批量生產技術資料
同中試項目資料一樣,項目批量生產資料是經過中試期間修改的技術資料,如可以大規模投放生產的機械圖紙、電子元器件參數、軟件方案等。
3.供應商準備批量件
準備批量件需要一定的時間,供應商要想生產批量件就要提高自動化水平,配備相應的批量生產機械,如機械行業中的沖床、專業機械,電子行業的自動化設備,軟件行業的大型拷貝機等。有些產品批量生產的技術要求很高,需要進行大量的技術攻關和試驗才能成功。企業在開始這種項目的生產時,要做好充分的風險評估和必要的心理準備。
4.對過程進行協調監控
同上述過程一樣,批量過程也需要進行跟蹤,應隨時跟蹤生產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
5.調整技術方案
大規模生產追求的目標是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否則便失去了批量認證的意義。認證機構不是官方部門,應該對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負責。因此,及時跟蹤技術方案的實施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對技術方案進行適當的修改,是十分必要和正常的。
6.供應商提供批量件
供應商把生產的批量件送交到生產部門,有時批量件也需要運送到生產組裝線。
7.批量評估
采購方組織協調相關部門的人員對批量件進行綜合評估,并制定出批量評估標準。評估內容包括:質量、成本、供應、售后服務、穩定性。參加評估的人員應該包括:設計人員、工藝人員、質量管理人員、采購人員、計劃人員等。
8.確定項目的批量供應商
經過以上幾個環節的工作,采購方所得出的物品批量供應商,是批量物品合格的供應商。
四、供應商RoHS認證
RoHS是由歐盟立法制定的一項強制性標準,它的全稱是《關于限制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該標準已于2006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主要用于規范電子電氣產品的材料及工藝標準,使之更加有利于人體健康及環境保護。該標準的目的在于消除電器電子產品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共6項物質,并重點規定了鉛的含量不能超過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