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質量控制指南
- 鄒克華 王亙 耿靜
- 1166字
- 2020-04-17 14:41:41
3.1 嗅辨員的篩選
3.1.1 用國標方法篩選嗅覺合格者
《空氣質量 惡臭的測定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GB/T 14675—93)中對嗅辨員的嗅覺能力做出了規(guī)定:“嗅辨員應為18~45歲,不吸煙、嗅覺器官無疾病的男性或者女性,經(jīng)嗅覺檢測合格者,如無特殊情況,可連續(xù)三年承擔嗅辨員工作”。標準中,對判定師的嗅覺能力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判定師雖然不需要直接參與嗅辨,但是仍然需要用自己的嗅覺能力判定并調整樣品的稀釋倍數(shù),為嗅辨員提供濃度適宜的嗅辨樣品。因此,判定師的嗅覺能力要求與嗅辨員相同。輔助人員則不涉及嗅覺的使用,因此對其嗅覺能力不作要求。嗅覺能力篩選的具體方法見《空氣質量 惡臭的測定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GB/T 14675—93)。
5種標準嗅液的物質、濃度及氣味類型見表3-1。
表3-1 5種標準嗅液的物質、濃度及氣味類型

測試步驟如圖3-1所示。用2根無臭紙條蘸取標準嗅液,3根蘸取無臭液,交予受試人員嗅辨。受試人員仔細嗅辨后,選擇出有氣味的兩根。能準確嗅辨出5種標準嗅液的人員為嗅辨能力測試合格者。

圖3-1 嗅覺能力測試實驗
近年來,國家環(huán)境保護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致力于全國惡臭嗅覺測試人員的培訓和選拔,通過國家標準中5種標準嗅液對一般人群進行測試后發(fā)現(xiàn)以下情況:
①受檢人群嗅覺合格率較高,一般在98%左右。
②5種標準嗅液篩選法只給出了嗅辨員個人嗅閾值的下限,而沒有上限。因此只能淘汰掉嗅覺遲鈍的人群,對嗅覺靈敏度高于平均線的人群沒有選拔效果。
③在后續(xù)的樣品測試中,雖然同為嗅覺測試合格者,但嗅辨員表現(xiàn)出較大的個體差異性。
④由于個人嗅閾值具有變動性,嗅覺測試合格者有可能因為生理或心理因素出現(xiàn)暫時的嗅覺異常,因此無法判斷嗅辨員測試當天的嗅覺情況是否符合嗅辨要求。
3.1.2 用正丁醇對嗅覺合格者進行二次篩選
國家環(huán)境保護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采用60μL/L的正丁醇對74名嗅覺測試合格者進行了嗅辨測試。測試人員年齡在20~40歲之間,其中20~30歲55人,30~40歲19人,男性42人,女性32人。按照《空氣質量 惡臭的測定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GB/T 14675—93)對污染源樣品的測試方法進行個人嗅閾值的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個人嗅閾值的算術平均值為3.26,標準偏差為0.51,相對標準偏差為0.16。測試人群個人嗅閾值的分布見表3-2。
表3-2 測試人群個人嗅閾值分布情況

從出現(xiàn)頻率來看,嗅辨員的個人嗅閾值集中在2.74、3.24、3.74三個數(shù)據(jù),取90%置信區(qū)間計算,嗅辨員個人嗅閾值的范圍為:2.43~4.10。處于該范圍內的嗅辨員的個人嗅閾值與上述統(tǒng)計結果吻合。嗅閾值為2.74~3.74的人群,折合正丁醇濃度為11~110mm3/m3。對照歐洲標準正丁醇的嗅閾值為40mm3/m3,嗅辨員的閾值區(qū)間設定在20~80mm3/m3(由于稀釋梯度為2倍,嗅閾值前后相差2倍以內都在可接受范圍)。考慮到亞歐人群的嗅覺差異,以及測試方法不同帶來的數(shù)據(jù)偏差,嗅辨員的二次篩選中,建議正丁醇嗅閾值區(qū)間為11~110mm3/m3。為保證嗅覺測試質量,建議在測試當天對嗅辨員進行二次篩選。
- 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與實訓(浙江省重點教材建設項目)
- 全球城市環(huán)境戰(zhàn)略轉型比較研究(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農村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
- 城市大氣顆粒物組分及污染
- 黎元為先:中國災害史研究的歷程、現(xiàn)狀與未來
- 頁巖氣勘查開發(fā)方法與評價技術
- 中國頁巖氣發(fā)展戰(zhàn)略與政策體系研究
- 污染物的環(huán)境行為及控制
- 綠色環(huán)保從我做起:低碳生活(全彩版)
- 煙草廢棄物綜合利用
- 寧夏自然災害防災減災重大問題研究:綜合卷
- 四川省環(huán)境質量報告(2011-2015年)
- 淡水附植生物的組成結構特征及其生態(tài)功能
- 探尋對策 興利除害:山東省淮河流域防汛抗旱研究文集
- 重金屬污染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