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理論分析與結構優化設計
- 孔為 潘澤華 韓雷濤
- 5字
- 2020-03-13 17:51:50
第1章 緒論
1.1 燃料電池簡介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燃料電池雖然叫“電池”,但其本質上有別于傳統的儲能電池。儲能電池使用電化學方法儲存電能,其氧化劑和還原劑通常位于電池內部,本質上是一種儲電裝置。而燃料電池是利用電化學原理發電,其氧化劑和還原劑位于電池外部,本質上是一種發電裝置。燃料電池的歷史并不比傳統的熱機短,實際上在19世紀早期燃料電池的原理就被Humphry Davy論證,Christian Friedrich Sch¨onbein于1838年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更多的開創性工作,這直接引導化學家兼物理學家的William Grove在1839年發明了被他稱作“氣體伏打電池”的發電裝置,最終證明利用鉑催化劑使氧氣和氫氣發生電化學反應能產生電流。而“fuel cell(燃料電池)”這一稱謂則是在1889年由Charles Langer和Ludwig Mond首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當時就已經研究使用煤氣作燃料,到20世紀早期更有直接用煤為燃料的嘗試,雖然當時不是很成功,但提供了另一種煤發電的思路,而如今直接碳SOFC(direct carbon SOFC,DC-SOFC)已成了研究熱點。1932年劍橋大學工程學教授Francis Bacon改進了Mond和Langer的裝置,發展出了第一種堿性燃料電池(alkaline fuel cell,AFC),但直到1959年,Bacon才演示第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5kW的電池系統。與此同時Harry Karl Ihrig將一個改進的15kW“Bacon”電池裝入了一輛農用拖拉機。后來Allis-Chalmers與美國軍方合作發展了一系列燃料電池驅動的交通工具,包括叉車、高爾夫球車和潛水器。所以也正是在20世紀中葉,燃料電池開始進入實際應用,并引起各方注意。而燃料電池最風光的時刻則是在美國NASA的太空計劃中,從早期的雙子星計劃到阿波羅登月再到航天飛機都有大量的、不同種類的燃料電池被應用。發展至今,燃料電池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應用領域也已擴展到海陸空天。
燃料電池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并在各種發電場合得到應用,主要基于以下幾個特點和優勢:首先是發電效率高,這一點很好理解,燃料電池基于電化學反應,直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轉換環節少。傳統基于燃燒的發電方式,一方面受到卡諾循環的效率限制,另一方面轉換環節繁多,又進一步降低了效率。其次燃料電池比較清潔,如果是基于氫氣,那么產物只有水,在太空中,水還能進行進一步循環。即使是基于化石燃料,由于效率更高,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少,而且二氧化碳的排放純度較高,便于捕集,這在當今限制碳排放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燃料電池工作溫度一般都低于熱機內燃料燃燒的溫度,對氮氧化物(NOx)的排放也很少。然后,燃料電池沒有運動部件(部分燃料電池配套設備分系統中的泵和壓縮機除外),發電過程安靜,無振動,這也是其被用于潛艇的一大原因。最后燃料電池種類多,適用范圍廣。燃料電池發展至今已有以下幾大類: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磷酸燃料電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和堿性燃料電池(alkaline fuel cell,AFC)。這些電池工作溫度有高有低,功率可大可小,燃料種類多種多樣(氫氣,甲醇,烷烴,煤制氣甚至煤粉),總有一種能匹配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