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對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對甲基苯乙酮又名對甲基苯乙酮、1-(4-甲基苯基)乙醇、對乙酰甲苯、4-甲基苯乙酮,具有類似山楂花的芳香,并有紫苜蓿、蜂蜜、草莓的混合香味,香味尖銳而帶甜,可用于配制金合歡型皂用紫丁香型香精,亦可作果實食品香精,該合成在有機合成中應用較為廣泛。

對甲基苯乙酮為無色針狀晶體(或無色至淡黃色液體),分子式:C9H10O,分子量:134.18,沸點:225℃,熔點:28℃,折射率:1.5335(20℃),相對密度:1.0051(20/4℃),閃點:92℃,易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和丙二醇,幾乎不溶于水,分子結構式為:

一、制備方法分析

對甲基苯乙酮可由甲苯和乙酸酐在無水三氯化鋁催化作用下制得,屬于C-酰基化反應。反應式為:

制備對甲基苯乙酮反應機理為:

可能的副產物是鄰甲基苯乙酮,它與主產物之比一般不超過1∶20。

二、對甲基苯乙酮的實驗室合成

(一)藥品準備

無水甲苯(20+5)mL、醋酸酐3.7mL(約4.0g,0.039mol)、無水三氯化鋁13.0g[注](0.098mol)濃鹽酸、苯、5%氫氧化鈉溶液、無水氯化鈣。

(二)實驗步驟

1.操作步驟

在100mL三口燒瓶上安裝攪拌器,滴液漏斗和上口裝有無水氯化鈣干燥管[注]的冷凝管,干燥管與一氣體吸收裝置[注] 相連。

快速稱取13.0g無水三氯化鋁,研碎放入三口燒瓶中,立即加入20mL無水甲苯,在攪拌下通過滴液漏斗緩慢滴加3.7mL醋酸酐與5mL無水甲苯的混合液[注],約需15min滴完。然后在90~95℃水浴中加熱30min至無氯化氫氣體逸出為止。待反應液冷卻[注]后,將三頸燒瓶置于冷水浴中,在攪拌下緩慢滴入30mL濃鹽酸與30mL冰水的混合液。剛滴入時,可觀察到有固體產生,而后漸溶。當固體全部溶解后,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機層,依次用水、5%氫氧化鈉溶液、水各15mL洗滌,用無水硫酸鎂干燥15min。

將干燥后的粗品溶液濾入蒸餾燒瓶中,在油浴上蒸去甲苯[注] ,當餾分溫度升至140℃左右時,停止加熱,移去油浴。稍冷后換用空氣冷凝管,在石棉網上[注]蒸餾收集220~222℃的餾分。也可當蒸氣的溫度升至140℃時,停止加熱。稍冷后,把裝置改為減壓蒸餾裝置,先用水泵減壓進一步蒸除甲苯,然后用油泵減壓,收集112.5℃/1.46kPa(11mmHg)、93.5℃/0.93kPa(7mmHg)的餾分,可得對甲苯乙酮約4~4.5g。

純對甲苯乙酮為無色液體,沸點為225℃/98.12kPa(736mmHg),熔點28℃,=1.5353。本實驗約需6~8h。

2.計算產率

按實際收率和理論值計算本次實驗的產率。

3.產物的檢測和鑒定

觀察產品外觀和性狀,測定折射率、熔點,紅外光譜測定。

三、對甲基苯乙酮的工業生產

對甲基苯乙酮的工業生產工藝流程圖如圖4-1所示。

圖4-1 對甲基苯乙酮的工業生產工藝流程圖

1—酰基化釜;2—溶解釜;3—洗滌干燥釜;4—精餾釜;5,6—冷凝器;7,8—油水分離器;9—前餾分罐;10—產品罐

將500kg干燥的甲苯和20kg干燥的三氯化鋁加入干燥的搪玻璃反應釜中,攪拌并滴加乙酐,升溫至90℃左右,至無氯化氫氣體放出。冷卻至室溫,將物料放入碎冰和濃鹽酸的混合物中,將三氯化鋁全部溶解。分出甲苯,用10%的氫氧化鈉洗滌,再用水洗兩次。用無水氯化鈣干燥后,放入精餾釜進行精餾,以色譜儀跟蹤分析,收集含量97%以上的產品,可得對甲基苯乙酮約550kg。

分析與討論

1.對甲基苯乙酮的合成任務實施中:

(1)反應體系為什么要處于干燥的環境,為此你在實驗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2)氣體吸收裝置的漏斗應如何放置?為什么要把漏斗半浸入水中?

(3)反應完成后加入濃鹽酸與冰水的混合液的作用何在?

(4)在減壓蒸餾中毛細管起什么作用?如果被蒸餾物對空氣極為敏感將如何處置?

2.下列試劑在無水三氯化鋁存在下相互作用,應得到什么產物?

(1)苯和1-氯丙烷

(2)苯和丙酸酐

(3)甲苯和鄰苯二甲酸酐

(4)過量苯和1,2-二氯乙烷

3.什么是酰基化反應?常用的酰基化試劑有哪幾類?

4.寫出由苯和苯酐為原料合成蒽醌的反應式。

5.查閱相關資料,分析對甲基苯乙酮工業生產條件。

人物小知識

凱庫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e,1829—1896年),德國有機化學家,1829年9月7日出生于德國的達姆斯塔德市,中學時,就懂四門外語,從小熱愛建筑,立志長大后要當一名優秀的建筑大師。1847年考入吉森大學學習建筑,當他聽了李比希的化學課后,轉而學習化學。1851年到法國、英國留學,與杜馬、熱拉爾、武慈、威廉遜等一流學者接觸,并開始經典有機結構理論的研究。1860年9月組織召開了世界上第一次國際化學家會議,即卡爾斯魯厄會議。1875年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并獲該會考普利獎章。他還是法國科學院院士和國際化學學會的會員。1896年7月18日在伯恩逝世。

凱庫勒在有機化學理論方面貢獻很大。1857年左右提出有機化合物的甲烷類型;1858年提出碳鏈學說;1861年把有機化學定義為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學;1865年提出了苯的環狀結構理論。苯環結構的誕生,是有機化學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凱庫勒認為苯環中六個碳原子是由單鍵與雙鍵交替相連的,以保持碳原子為四價。1866年,他畫出一個單、雙鍵的空間模型,與現代結構式完全等價。這些成就為有機結構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著作有《苯衍生物化學》《有機化學教程》《有機化合物結構研究》等。

被譽為化學建筑師的凱庫勒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同時又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謙遜的人。他總是指出自己的全部思想和工作只不過是前人成就的繼續。他志愿為科學而獻身,他說:“到達知識高峰的人,往往是以渴望求知為動力,用盡畢生精力進行探索的人,而絕不是那些以謀取私利為目的的人。”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化學教育家,培養出像拜耳、范霍夫等一批優秀化學家。1895年被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賜予貴族封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响水县| 东宁县| 平利县| 突泉县| 开鲁县| 万荣县| 霍林郭勒市| 唐河县| 成武县| 林口县| 尼玛县| 寻乌县| 长治县| 绥江县| 武冈市| 郓城县| 肥乡县| 荥经县| 绥芬河市| 湖州市| 香港| 新宁县| 灵寿县| 扶沟县| 屯昌县| 垣曲县| 缙云县| 新丰县| 赫章县| 榆社县| 沧源| 崇义县| 临澧县| 郧西县| 夏邑县| 安宁市| 改则县| 忻城县| 修文县|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