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6 PLC的工作原理

3.6.1 PLC的工作方式和運行框圖

眾所周知,繼電器控制系統是一種“硬件邏輯系統”,如圖3-7(a)所示,它的三條支路是并行工作的。當按下按鈕SB1時,中間繼電器K得電,K的兩個觸點閉合,接觸器KM1、KM2同時得電且并行動作,所以繼電器控制系統采用的是并行工作方式。

PLC是一種工業控制計算機,其工作原理建立在計算機工作原理基礎之上,即通過執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戶程序來實現,如圖3-7(b)所示。但是CPU是以分時操作方式來處理各項任務的,計算機在每一瞬間只能做一件事,所以程序的執行是按程序順序依次完成相應各電器的動作,所以它屬于串行工作方式。

圖3-7 PLC控制系統與繼電器控制系統的比較

概括而言,PLC是按集中輸入、集中輸出,周期性循環掃描的方式工作的。每一次掃描所用的時間稱為掃描周期或工作周期。CPU從執行第一條指令開始,按順序逐條地執行用戶程序,直到用戶程序結束;然后返回第一條指令,開始新一輪的掃描。PLC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重復上述循環掃描的。

PLC工作的全過程可用圖3-8所示的運行框圖來表示。整個過程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圖3-8 PLC運行框圖

第一部分是上電處理。機器上電后,對PLC系統進行一次初始化,包括硬件初始化、I/O模塊配置檢查、停電保持范圍設定及其他初始化處理等。

第二部分是掃描過程。PLC上電處理完成以后進入掃描工作過程。先完成輸入處理,其次完成與其他外設的通信處理,再次進行時鐘、特殊寄存器更新。當CPU處于STOP方式時,轉入執行自診斷檢查。當CPU處于RUN方式時,還要完成用戶程序的執行和輸出處理,再轉入執行自診斷檢查。

第三部分是出錯處理。PLC每掃描一次,執行一次自診斷檢查,確定PLC自身的動作是否正常,如CPU、電池電壓、程序存儲器、I/O和通信等是否異?;虺鲥e。若檢查出異常,CPU面板上的LED及異常繼電器會接通,在特殊寄存器中會存入出錯代碼;當出現致命錯誤時,CPU被強制為STOP方式,所有的掃描停止。

PLC運行正常時,掃描周期的長短與CPU的運算速度、I/O點的情況、用戶應用程序的長短及編程情況等有關。通常用PLC執行1KB指令所需時間來說明其掃描速度(一般1~10ms/KB)。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不同指令,其執行時間是不同的,從零點幾微秒到上百微秒不等,故選用不同指令,所用的掃描時間不同。若用于高速系統,要縮短掃描周期,可從軟、硬件上同時考慮。

3.6.2 PLC的掃描工作過程

分析上述掃描過程,如果對過程I/O特殊模塊和其他通信服務暫不考慮,掃描過程就只剩下“輸入采樣”、“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了。PLC典型的掃描周期如圖3-9所示(不考慮立即輸入、立即輸出情況)。

圖3-9 PLC掃描工作過程

(1)輸入采樣階段

PLC在輸入采樣階段,首先掃描所有輸入端子,并將各輸入狀態存入相對應的輸入映像寄存器。此時,輸入映像寄存器被刷新。接著,進入程序執行階段。在此階段和輸入刷新階段,輸入映像寄存器與外界隔離,無論輸入信號如何變化,其內容保持不變,直到下一個掃描周期的輸入采樣階段,才重新寫入輸入端的新內容。所以一般來說,輸入信號的寬度要大于一個掃描周期,否則很可能造成信號丟失。

(2)程序執行階段

根據PLC梯形圖程序掃描原則,一般來說,PLC按從左至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執行程序。當指令中涉及輸入、輸出狀態時,PLC就從輸入映像寄存器中“讀入”對應的輸入端子狀態,從元件映像寄存器“讀入”對應元件(“軟繼電器”)的當前狀態。然后,進行相應的運算,運算結果存入元件映像寄存器。對元件映像寄存器來說,每一個元件(“軟繼電器”)的狀態會隨著程序執行過程而變化。

(3)輸出刷新階段

在所有指令執行完畢后,元件映像寄存器中所有輸出繼電器的狀態(接通/斷開)在輸出刷新階段轉存到輸出鎖存器中,通過一定方式輸出,最后經過輸出端子驅動外部負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莱芜市| 兴仁县| 大荔县| 舞钢市| 吉木乃县| 司法| 衡南县| 金秀| 成武县| 和政县| 台州市| 达州市| 柯坪县| 平湖市| 固原市| 公主岭市| 喜德县| 吉木乃县| 汾西县| 昆山市| 邓州市| 昭觉县| 盐津县| 虎林市| 深水埗区| 同心县| 邵东县| 长沙县| 呼和浩特市| 新乡县| 高邮市| 大埔区| 仁化县| 庆安县| 和硕县| 项城市| 综艺| 洛隆县| 杂多县|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