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家車主購車·用車·養車全程通
- 李學智 李瑾澤
- 8385字
- 2020-02-26 13:11:57
第一篇 購車
一、購車前準備
?1.選擇合適的購車時機
“如今人們買車已經漸趨理性,雖然會有很多人等到‘五一’‘金九銀十’買車,但也有很多人選擇在車市的不同優惠時段購車,以獲得更大的優惠,如大型車展期間、6~8月的車市傳統淡季等這些有較大優惠出現的時段。所以消費者在購車時機方面,可以選擇的余地很大。”業內人士這樣說。
某汽車4S店透露,通常情況下,進入9月后,前來店里看車的客戶會逐漸增多,很多暢銷車型經常供不應求,所以他們一般會將價格把控得很嚴,當然也會推出名目眾多的“優惠促銷”活動吸引客戶,潛移默化地讓客戶在“優惠政策”的誘惑下簽單訂車,從而彌補6~8月淡季售車所造成的虧損。
有業內人士透露,其實很多經銷商并不希望銷量扎堆兒,因為他們每月、每季度都有任務,所以節慶購車優惠并不明顯。而且在業內人士看來,“金九銀十”不一定是購車的最佳時間,甚至有少數車商在“金九銀十”前夕暗地提價,優惠存在一定“水分”,雖然不會比前幾個月貴,但優惠力度已經大打折扣。
而在6~8月這個車市的傳統淡季購車,砍價空間會比較大,尤其是到8月,車商庫存壓力巨大,汽車售價往往會在8月觸底,車商甚至會在這個階段推出更多的超值服務,所以,8月應該是值得消費者期待的一個購車期,當然,如果急著用車,就另當別論了。但要想買車,應該多留意車的價格信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2.購車防被騙,要用些“兵法”
(1)隔岸觀火
無論誰買車,事先必須要做足功課。首先就是要上網了解一下自己要買車的各種信息。因為專業汽車網站都會采集各家4S店的實時信息,了解的信息越多,上當的可能性就越小。
(2)遠交近攻
要想買車不被騙,就不能怕辛苦。多跑幾趟4S店,參加試駕也好,看看車展也罷,總之腿兒要勤快,多跑多問,貨比三家,這樣才能拿到想要的底價。導購員或者店經理隨口說一句話便宜一個點,就有可能省下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怎么都劃算。
(3)欲擒故縱
買車要多帶朋友,目的不是為了商量,而是為了討價還價或者后悔的時候有個說辭,拿朋友“打馬虎眼”。看上的車也別沖動,要欲擒故縱,佯裝看好低配車型,然后“猛砍”高配車型。
(4)反客為主
提車時要格外注意,因為這時車輛基本就是你的了,要反客為主,防止經銷商提供的是試駕車或改裝車。首先是里程表,一般為4~8km最好;其次要看水箱散熱片、座位包裝、車頭塑料完整與否。要格外注意看出廠日期和提車日期,如果兩個日期相距過長,那這輛車有可能是翻新車。另外也要注意外表有無剮蹭,發動機是否有油漬,燈光和音響是否正常等。
(5)笑里藏刀
買車一般都會有贈品,比如全車貼膜,這時銷售人員可能說送的都是進口車膜,價值幾千元之類,千萬別信,大部分贈膜都是一般品。車膜一般按卷銷售,品牌貨價值8000元左右,車前擋風玻璃也就用1.5m,成本價不過700元左右,而其他國產貨的成本還不到100元。
?3.買車前應該了解的一些參數和術語
每個人選車的側重點都不太一樣,但無非就是從性能、配置、空間、設計、做工和品牌等幾個方面來綜合選定自己的理想之車。因此,我們需要稍微了解一下廠商配置單中的參數或者英文簡稱,然而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不大知道DOHC、VVT、ESP、AWD等簡稱的具體含義。很多人判斷一輛車好壞的基本依據就是發動機性能好不好,有沒有更先進技術。下面介紹一些關于發動機方面的參數和技術。
(1)功率
最大功率是反應發動機性能的基本參數之一,單位用千瓦或者馬力(1kW≈1.35hp),從買車的角度來說,同排量發動機橫向對比,功率越大就越好,這點毋庸置疑。功率其實可以與汽車的極速掛鉤,功率越高,極速越高。但在買車時一定要注意最大功率爆發轉速區間,不能只看數值大小。舉個例子,某款2.0L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20kW,但發動機轉速在6400r/min才會出現。因此,這120kW其實參考意義不大,因為正常行駛時發動機轉速多為1500~3000r/min。所以,此時如果再關注一下行駛轉速區間的發動機表現,才更有參考價值。
(2)扭矩
扭矩是反映發動機性能的另一個基本參數,單位是牛·米(N·m)。扭矩數值越大,可以簡單理解為瞬間加速能力就越好,同排量發動機扭矩數值越大,基本上加速性能也就越好。但和功率不同的是,峰值扭矩給出的爆發轉速比功率要提前一些。以2.0L發動機為例,最大功率120kW時為6400r/min,最大扭矩200N·m時為4600r/min。也就是說,該輛車的加速性能從4600r/min之后開始減弱。此外,何時進入峰值扭矩爆發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爆發越提前,低扭矩表現就越好,如2.0T的發動機,峰值扭矩轉速區間為1800~3500r/min,而另一款同排量發動機峰值扭矩轉速為2200~3700r/min,因此,前者肯定更適合在城市中走走停停,低扭矩時動力表現更為強勁。
(3)渦輪增壓
渦輪增壓是在相同的單位時間內,利用發動機的廢氣帶動渦輪來壓縮進氣,通過提升燃燒效率來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輸出。在購買渦輪增壓車型時,需要著重參考的一個因素是渦輪介入轉速,其實這與看扭矩數值是相通的,渦輪介入越遲,遲滯現象越嚴重。渦輪在轉速為1200r/min時介入與在轉速為2000r/min時介入,駕駛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4)機械增壓
機械增壓的車型目前逐漸減少。與渦輪增壓相同,都是通過壓縮進氣來提升發動機燃燒效率的,不同的是,機械增壓不是利用廢氣驅動,而是通過曲軸的動力帶動一個機械式的空氣壓縮機來壓縮進氣。因此,與渦輪增壓相比,機械增壓沒有遲滯,只要發動機啟動,曲軸活動,就可以開始增壓;缺點是受曲軸轉速限制,不如渦輪轉速那么高,動力提升不是那么明顯,此外,由于與曲軸相連,機械增壓是會損耗一定的動力的。
(5)SOHC與DOHC
SOHC和DOHC是單頂置凸輪軸和雙頂置凸輪軸的英文縮寫。先來看看凸輪軸的作用,可以簡單理解為驅動進排氣門。頂置,即放置于發動機燃燒室之上。所謂單頂置凸輪軸就是由一個凸輪軸來驅動進排氣門開合,而雙頂置凸輪軸就是由兩個凸輪軸分別驅動進排氣門開合。SOHC由于結構簡單,轉速更快,因此低扭矩表現較DOHC要稍微好一些;反之DOHC在高速時的表現要好于SOHC。至于油耗方面其實沒有太大差距,一般認為SOHC要比DOHC略省油。當然,以現在的技術來說,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選車時不必過分在意。目前市面上來說,采用DOHC發動機的車型要遠多于采用SOHC發動機的車型。
(6)電噴與缸內直噴
吸入的空氣流經化油器形成負壓將汽油吸出,然后在進氣歧管內與空氣混合進入氣缸燃燒。電噴就是在進氣歧管中直接設置電子噴油嘴,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噴油量控制更精確。
而缸內直噴,簡單理解就是將噴油嘴安裝在進氣門附近,將燃油直接噴進氣缸,并在氣缸內直接完成與空氣的混合,缸內直噴能夠更好地根據進氣量來控制噴油量并取得最佳的燃燒時間點及燃燒效率。因此,一般來說,缸內直噴發動機能更好地提升功率;而缺點是易積炭,后期維護成本稍高。
(7)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技術
各個品牌對于這個技術的英文簡稱不盡相同,例如豐田的VVT-i、本田的VTEC、日產的VVL、三菱的MIVEC。嚴格來說,各家技術都有不同,但整體區別不大,其初衷是使配氣系統能夠根據發動機轉速和工況的不同進行調節,高低轉速下都能獲得理想的進、排氣效率。對于購車者來說,廠家宣稱有連續可變氣門技術,可以理解為車很省油,動力也有所提升。
(8)壓縮比
壓縮比就是氣缸在下止點時的最大體積與在上止點時的最大體積之比,它是影響發動機輸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壓縮比越高,需要的燃油標號就越高,否則會爆震。而對于動力輸出方面,一般認為同排量發動機相比,壓縮比越高,動力性能就越好,技術就越先進。
?4.汽車顏色選擇應多因素考慮
有人做過測試,將黑色轎車、白色轎車一同置于陽光下,當時室外溫度接近35℃,光照3h后,最后將兩輛車的車內溫度進行對比,發現黑色轎車的車內溫度比白色轎車的車內溫度高出約5℃。
有資料顯示,在眾多顏色中,最吸熱的顏色莫過于黑色,接下來是茶色、藍色和綠色等濃重的顏色,之后依次排下去分別是紅色、黃色和白色。
現在換車周期在3~5年間已經很普遍,所以也應該考慮二手車保值率。
“除了品牌和車型與二手車保值率有著密切關系以外,車身顏色對于車輛保值也有很大影響,少則千元,多則過萬。”從事汽車維修保養多年的一位師傅說。
一般情況下,常見色系最為保值,比如銀色、黑色、白色,主要是因為這三種顏色不容易褪色,而且劃痕不明顯,即使有小剮蹭也很容易補漆,因而受眾群體最高。而對于一些個性顏色,比如粉色和綠色,用戶群體相對少一些,導致整車價格稍低。所以,購車時不僅要選擇喜愛的顏色,保值率等現實的問題也需要考慮。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黑色汽車在白天與黑夜的事故率均高居榜首。在白天,黑色汽車比最安全的白色汽車事故率高12%,在黎明前和黃昏后,黑色汽車比白色汽車事故率高47%。
除黑色外,不安全的汽車顏色依次為灰色、藍色和紅色,而安全的汽車顏色依次為白色、金色、黃色、銀色。這是因為淺色車身會給人明顯的警示作用,而且會顯得車距很近。所以,我們在選擇車體顏色的時候,一定要多因素考慮。
?5.車輛配置面面觀
(1)不可或缺型
國內許多廠家為了區分高、低配車型會在主動安全配置方面也有所區分,他們把很多必不可少的配置變成了選裝。在“安全第一”的理念下,筆者認為這些選裝配置是不可或缺的!
ESP等主動安全系統(推薦指數:★★★★★)
往往有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很好,完全不需要用主動安全系統;也有人認為主動安全系統并不完全可靠。筆者認為多一重保險就少一分危險,多花幾千元還是值得的!
倒車影像、全息影像(推薦指數:★★★★☆)
筆者有近20年的駕駛經驗,強烈推薦倒車影像這個配置。原因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看到無法觀察到的盲區,孩子喪生在車輪下的血淋淋的事例告訴我們,重視盲區十分重要。
兩廂轎車的后雨刷器(推薦指數:★★★★☆)
兩廂轎車的后擋風玻璃由于空氣負壓的原因很容易積攢污物,尤其是在雨、雪天氣時,后擋風玻璃如果沒有雨刷幾乎是看不到任何后方情況的,開車需要全方位視野開闊才能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所以后方視野的好壞對防止追尾和剮蹭事故十分重要。
氙氣大燈(推薦指數:★★★★)
氙氣大燈相比傳統鹵素光源優點多,節能高效,壽命長,一般都必須配合透鏡使用,感覺上也更“高大上”。而它最大的優點就是照射光線均勻且亮度高,保證夜間行車的良好視野,優異的聚集性也不易晃到對向來車的駕駛員,保證了夜間行車安全。此外,改裝后的氙燈透鏡的質量不穩定,因此原廠的選裝件就顯得更加值得購買了,更何況還有質保;另外,現在一些車型使用了LED燈,也值得推薦。
(2)豪華商務型
有一些較高端的配置并非我們日常所能經常用到的,其中的一類就是偏重豪華、偏重商務的配置,但它們能夠非常有效地提升乘坐舒適性。
電動座椅調節和記憶功能(推薦指數:★★★☆)
省力和連貫是電動座椅調節的優勢所在,能夠提升座椅調節的便利性。如果家里人也會經常駕駛愛車,那么記憶功能是個不錯的配置,讓每個人都能很快地將座椅調整到合適的坐姿,而副駕駛座椅如果也是電動調節會更顯檔次。如果是商務用途的豪華車,領導座椅如果能有電動調節功能那就更完美了。
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系統(推薦指數:★★★☆)
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也是日益流行的便利性配置,可以讓人們更加從容地打開車門和發動車輛,只需將鑰匙隨身攜帶即可。此外,還有不少車型可以選配后備廂感應開啟,也就是車尾底部感應人腳來自動開啟后備廂。
后排遮陽簾(推薦指數:★★★)
后排遮陽簾可以為后排乘客提供更好的遮陽效果,一般商務車型才用得到,畢竟家用轎車后排坐人的概率很小。
車內冷暖箱(推薦指數:★★★)
車內冷暖箱是豪華車型才有的選裝配置,一般位于后排座椅中央,無論是夏日還是寒冬都可以享受到可口的飲料,非常愜意。
(3)物有所值型
選裝配置是大部分購車者日后用車會經常用到的配置,能夠有效地提升車輛的舒適便利性,值得增配。
電子手剎(推薦指數:★★★★☆)
帶有電子手剎的車型多為中級及以上車型,一般售價在20萬元以上,當然現在很多國產中級車也配有電子手剎。
同樣在速度80km/h的時候,如果不踩剎車,有人通過抬起電子手剎來模擬剎車失靈的情況。當抬起電子手剎的時候,汽車會明顯減速,同樣伴隨著猛烈的“噔噔”聲。大概過了2~3s后,汽車已經完全靜止。從抬起電子手剎鍵到靜止,汽車滑行的距離明顯短于傳統手剎和腳踏式手剎。
有人通過傳統手剎、腳踏式手剎(腳剎)和電子手剎三個試驗后發現,電子手剎的緊急制動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手剎和腳踏式手剎(腳剎)。
對于普通的停車而言,無論是傳統手剎、腳剎還是電子手剎,在沒發生操作失誤和零部件故障的情況下,都沒有任何問題。但在行駛過程中,如果發生剎車失靈或剎車停不下來的緊急情況時,有電子手剎的車輛顯然更加安全。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筆者還是推薦帶電子手剎的車型(從4S店售后了解到,即使配備一般的原廠電子手剎,成本也在2000元以上,品牌越好,價格越貴)。如果因經濟原因,不得不選擇帶有傳統手剎的車型,各位也不要擔心,提前預判,也能安全駕駛。
USB、藍牙等外接音源(推薦指數:★★★★)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音樂是駕駛者和乘車人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USB和藍牙等外接音源早已取代傳統CD。
真皮座椅加熱、通風功能(推薦指數:★★★★)
真皮座椅一直是高檔的代名詞,但同時也有天然的劣勢,就是它“冬冷夏熱”的硬傷。好在座椅加熱和通風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有效地提高乘坐的舒適性。
(4)特殊需求型
有一些這樣的配置,它的實用性并非存在爭議,而是因人而異。也許對于只是把車輛當作普通代步工具的人來說并無意義,但對于特定人群卻是不二的選擇。
人機交互系統(推薦指數:★★★★☆)
人機交互系統是近年流行的車載系統,一般包括儀表顯示、中控臺顯示、方向盤多功能鍵控制以及語音控制功能。人機交互系統主要推薦給電子產品“玩家”,此系統不僅有大量功能和更高的趣味性,還能夠通過多種人機交互方式,有效提高操作系統時的駕駛安全性。
定速巡航(推薦指數:★★★☆)
對于經常跑高速的人來說,定速巡航能夠解放右腳、降低駕駛強度,并且大部分豪華品牌車型更是可以提供自適應巡航控制(ACC),讓駕駛更加輕松。但是需要提醒大家,“巡航”雖然讓駕駛更輕松,但絕對不可以因此而懈怠,以免發生緊急情況時來不及做出正確反應而導致嚴重事故。
方向盤換擋撥片(推薦指數:★★★☆)
對于多數熱愛駕駛的“熱血青年”來說,方向盤換擋撥片是不可或缺的配置,不僅視覺效果非常有運動感,更讓駕駛員手不離方向盤便可便捷換擋,從而更加專注于操控車輛。
方向盤加熱(推薦指數:★★★)
對于冬天較長而且氣溫極低的北方車主來說,早晨握在冰手的真皮方向盤上著實不爽,若戴上一般的手套又容易打滑,故方向盤加熱可以說是北方車主的福音。
?6.因人而異的功能配置
(1)自動擋雪地模式(實用指數:★★★★)
很多自動擋車型在擋把附近都有一個雪花一樣的標識,這是雪地模式的開關。雪地模式可以協調車內的安全系統,增加雪地駕駛的安全性,比如采用高擋起步的方式來防止起步打滑等。在南方就另當別論了。
(2)定速巡航(實用指數:★★★)
按照駕駛員設置的速度行駛,不用踩油門踏板就自動地保持車速,使車輛以固定的速度行駛。有了這種配置,在高速公路上長時間行車,駕駛者可減輕疲勞,同時勻速行駛還可以減少燃油消耗。不過除了經常跑高速的車主外,大多數車主都行駛在路況復雜的城市中,這時定速巡航系統基本不會用到,甚至說真的沒有必要配備。
(3)兒童鎖(實用指數:★★★)
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車上還有這種裝置。通過兒童鎖我們可以設置后門只能從外側開啟,這樣就能避免車內兒童在行車過程中打開車門發生危險。
(4)“伴我回家”智能照明(實用指數:★★)
在夜晚回家停好車并且離開車輛后,車燈不會立刻熄滅,大燈仍將點亮一段時間,好讓車主從容回家。
(5)前車雷達(實用指數:★★)
一般駕駛員對前方距離的判斷應該都相對準確。如果在等紅燈或者處在擁擠的路況時,車前的障礙物距離雷達很近,雷達就會不斷發出刺耳的聲音,可能影響判斷。
(6)后備廂逃生拉環(實用指數:★★)
這個不是所有車型都有的,部分車型在后備廂的蓋板內側有一個拉環或者扳手,通過它可以從里面打開后備廂供逃生時使用。當然如果后備廂從外面打不開的時候也可以用它試試,但前提是后排座椅可以放倒讓人鉆進后備廂。
?7.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看自己的喜歡
(1)渦輪增壓壽命已經不是問題
早期的渦輪由于技術的不成熟,材料也不夠先進,所以確實顯得非常“嬌氣”,動不動就出問題,但是經過近20年的發展,現在的渦輪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那些易損的問題早就沒有了,基本可以做到渦輪跟隨發動機“一同報廢”。
(2)不一定需要高標號汽油
加多少號的汽油是由發動機壓縮比決定的,并不是由有沒有渦輪決定的。加多少號的汽油要看廠家在說明書及油箱蓋內的說明,很多帶渦輪的發動機的車型都可以添加92號汽油,所以大家不用為油號(錢)擔心。
(3)是可持續性的環保需求
與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渦輪增壓發動機有著出色的動力性能與較好的燃油經濟性,且更加環保。以某1.0T發動機為例,其最大功率可達92kW,幾乎相當于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但是在燃油經濟性上,搭載1.0T發動機的車型比搭載1.5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同款車型可節油10%左右,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就少了,因此更加環保。
(4)保養確實貴不少
由于渦輪增壓發動機要用機油來潤滑和冷卻超高轉速的渦輪,所以對機油的要求就比較高。傳統的礦物油根本無法滿足這個需求,只能用合成機油,甚至是全合成機油,機油費用立刻提升了很多,保養當然就貴了。
(5)自然吸氣發動機依然“生機勃勃”
在駕駛的平順性及可靠性方面,自然吸氣發動機始終是“優勝方”,大排量自然吸氣所帶來的操控順暢性也更加適合一幫“大排量派”。此外,在排氣量相同的情況下,由于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進氣量受到增壓而增多,噴油量隨之增加,所以此時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油耗反而會高。
盡管一些車系的車型也在“加碼”渦輪增壓,但仍沒有放棄對自然吸氣發動機潛力的挖掘,在傳統動力技術上進行革新,在保留自然吸氣發動機平順性與可靠性的同時,也在追求更好的動力輸出、更低的油耗、更低的排放以及更好的安全性,所以自然吸氣發動機仍然有存在的道理。
?8.省油是否要作為選車的參考
購車前多了解一些汽車節油的核心技術,購車之后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你的愛車就肯定不會變成令人懊惱的“油老虎”。
(1)外觀不止好看就行
汽車的外觀影響著消費者的第一印象,也成為部分消費者購車的關鍵因素之一。有些人購買SUV,除了喜歡它的大空間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鐘情于SUV棱角分明、“肌肉感”十足的外觀設計。而轎車通常都擁有流暢的車身線條。你是否能想到,這與油耗也有直接的關系?
從專業角度講,汽車的外觀造型直接決定著風阻系數,而風阻系數又直接影響著油耗。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風阻系數越小,車輛的油耗也越低,如今的家庭轎車設計非常注重風阻系數的降低。要知道,大多數轎車的風阻系數為0.3~0.4,而同等速度下,風阻系數每下降0.1,就可以降低約7%的油耗。
(2)輕量化車身使節油性能更出眾
隨著技術的進步,鋼材的強度越來越大,同時也越來越輕。車身輕量化技術也成為造車過程中的要點。轎車自重的25%在車身,因此車身的輕量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降低整備質量的同時,節油性能也更加出眾。據統計,汽車整備質量每降低10%,可節省燃油6%~8%。
(3)動力系統直接決定節油效果
可以說發動機和變速箱直接決定著油耗,先進技術的應用和良好的匹配可以大幅降低燃油消耗。發動機輕量化技術的加入,在提高動力的同時,燃油效率更高。而多擋位變速箱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駕駛更平順、更省油。因為擋位的增加使得發動機與變速箱匹配更合理,從而降低油耗。
?9.天窗的四大用處
(1)天窗堪稱天然的“空氣凈化器”
天窗的作用來自于負壓換氣的原理,汽車在行駛時,氣流在車頂快速流動形成車內的負壓,可以“抽出”車內的空氣。比如在高速行駛中,打開側車窗,風會吹進來,這樣直吹人身的風讓人非常不舒服,但是由天窗進入的風則會緩和許多,而且換氣效果更好,還能避免開側窗時,塵土和前車排放物進入車內,另外風阻也相對要小很多。
(2)用天窗除霧非常快捷
在夏秋兩季交替的時候,雨水多、溫差大。開車的人都知道,如果行車過程中將車的側窗緊閉,前擋風玻璃容易形成霧氣。雖然大多數車都配備了防霧裝置,但有的效果并不那么明顯。此時,在不下雨的時候,車主只需要打開天窗便可快捷消除前擋風玻璃的霧氣。
(3)快速降溫
車在太陽下暴曬1h,車內溫度便會達到60℃左右。很多車主會選擇馬上打開車內的空調降低車內溫度。如果你的車有天窗,那么只需打開天窗,利用車輛行駛過程中車頂形成的負壓“抽出”燥熱的空氣便可降溫。使用這種方法比使用空調降溫的速度快2~3倍,而且還降低了能耗。
(4)過濾空氣
過夜的汽車,經過一夜的停泊,密閉的車內充斥著裝飾材料中散發出的氣體,嚴重時會危害車內人員的健康與安全。所以,過夜后上車的第一件事就應該是打開汽車天窗,利用它優越的負壓換氣原理過濾車內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