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讀圖思維基礎和思維方法

1.2.1 標注尺寸的基本規則

鈑金工所接觸的工件材料主要是板材、型材和管材,生產中,國標規定了標注尺寸的規則和方法,在畫圖時必須遵守這些規定,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混亂,給生產帶來損失。

(1)公差 允許的尺寸變動量稱尺寸公差。它是上極限尺寸和下極限尺寸減其公稱尺寸所得的代數差,分別稱為上極限偏差和下極限偏差,統稱為極限偏差。國標規定:孔的上、下極限偏差代號分別用ES和EI表示;軸的上、下偏差代號分別用es和ei表示,如圖1-67所示。

圖1-67 尺寸公差名詞

在公差標準中所列的用以確定公差帶大小的任一公差稱為標準公差。標準公差是由公稱尺寸和公差等級所決定的。公差等級是用以確定尺寸精度的等級。國家規定了20個等級,即IT01、IT0、IT1~IT18。IT表示標準公差,數字表示公差等級。IT01精度最高,以下逐級降低,IT18精度最低。IT01~IT11用于配合尺寸,IT12~IT18用于非配合尺寸。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應采用較低的公差等級。標準公差的數值和兩因素有關:標準公差等級與基本尺寸分段。確定尺寸精確程度的等級稱為標準公差等級。標準規定:同一公差等級對所有基本尺寸的一組公差被認為具有同等精確程度。

用于確定公差帶相對于零線位置的上極限偏差或下極限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線的那個極限偏差。當公差帶在零線的上方時,基本偏差為下極限偏差;反之,則為上極限偏差。

孔和軸的基本偏差各有28個,其代號用拉丁字母表示,孔的基本偏差代號用大寫,軸的基本偏差代號用小寫,如圖1-68所示。

圖1-68 基本偏差系列圖

基本偏差系列圖只表示公差帶的位置,不表示公差帶的大小。因此,孔和軸的公差帶代號應由極限偏差代號和公差等級代號兩部分組成。

(2)配合 公稱尺寸相同、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稱為配合。根據使用要求的不同,孔和軸之間的配合有松有緊。國標中按照松緊程度將配合分為三種,即間隙配合、過盈配合和過渡配合,如圖1-69、圖1-70所示。

圖1-69 基孔制配合

圖1-70 基軸制配合

(3)公差與配合的標注 圖1-71所示為箱體零件上孔、軸套、軸配合的局部結構圖。

圖1-71 圖樣上公差與配合的標注方法

1)在裝配圖上的標注。在裝配圖上標注公差與配合,采用組合式注法,即:基本尺寸孔的公差代號/軸的公差帶代號。

2)在零件圖上的標注。在零件圖上標注公差的方法有三種形式:只標注公差帶代號、只注極限偏差數值和公差帶代號和上、下偏差值同時注出。

(4)標注尺寸的基本規則 標注尺寸的基本規則見表1-19。

表1-19 標注尺寸的基本規則

1.2.2 鈑金讀圖的思維方法

1.2.2.1 鈑金圖樣的識圖方法

掌握正確的識圖方法,有助于進一步分析圖樣結構,理解圖樣內容。鈑金圖樣的識讀方法如下。

①把圖樣正確地面對自己(標題欄在右下角)。

②首先閱讀圖樣的標題欄,注意零件的名稱、圖號、材料等資料是否與修配單上的要求相符。

③仔細分析零件的有關視圖,明確哪一個是主視圖,哪一個是俯視圖和左視圖等(鈑金的板材、管材和型材等零件圖,一般只有主視圖和左視圖,或主視圖和俯視圖。因為一般零件形狀較為簡單,只需兩個視圖就能說明問題)。根據這些有關的圖形來確定零件的形狀。

④看清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尺寸或位置尺寸,以及這些尺寸的允許偏差與有關的代號和技術要求。

⑤看清零件表面的粗糙度等級,然后根據圖樣和有關工藝卡片來考慮零件的加工過程。

讀鈑金構件視圖除了應熟練地掌握讀圖思維基礎和注意點外,還應考慮到鈑金制件的結構特點,如制件壁厚較薄,在視圖中往往直接用線表示,而不畫出壁厚,以及制件大都是管件、接頭或漏斗等,一般不是全封閉,往往有進出口。因此,讀圖時,還應注意其與讀機械零件視圖的不同點。

(1)形體分析法 形體分析法是讀圖的基本方法。形體分析法的著眼點是體,它把視圖中線框分為幾部分來想象,通過在相鄰視圖中逐個線框找對應關系,然后逐個線框想象其所示基本立體形狀,并確定其相對位置、組合形式和表面連接關系,從而綜合想象整體形狀。

1)集粉筒的讀圖。如圖1-72所示,讀主、俯視圖,想象其立體形狀。

圖1-72 讀集粉筒的主、俯視圖

從名稱可知漏斗的結構應有進口和出口,從視圖上看都是線段,說明該漏斗是由平面所圍成的。其讀圖思路如下。

①對投影分離線框。視圖中對應關系的封閉線框,一般都表示物體上的一個基本形體。如圖1-72(a)所示,根據三視圖投影關系,把主視圖劃分為線框1'、2'、3'、4'、5'五個部分。

②逐個線框想形狀。在已分離的封閉線框,通過逐個線框與相鄰視圖對投影關系,找到與其相對應的線框,并以特征形線框為基礎,想象每個線框所示基本形體的形狀。

如圖1-72(b)所示,主視圖的線框1'、2'對應俯視圖中的圓形線框1和2,線框1和2是圓形,想象為圓柱管Ⅰ(?。﹫A柱管Ⅱ(大);線框3'對應線框3,線框3'是方形,想象為方體管Ⅲ;線框4'對應線框4,線框4'為同心圓,想象為圓臺筒Ⅳ;線框5'對應線框5,初步認定臺體形狀。

從俯視圖的虛線圓形和矩形可知該形體上端口是圓形,下端口為矩形,其側面不可能是單純的綜合面。要達到平面和曲面圓滑過渡,必須把其側面分為4個三角形平面和4個橢圓錐面。橢圓錐面的錐頂是底面矩形的頂點,橢圓錐底在上端口的1/4圓周上。這樣劃分出立體形狀才是合理的結構。

圖中主、俯視圖三角形細邊線是平、曲面過渡的示意線,不是平、曲面上相接輪廓線。

③綜合想象整體形狀。由各個獨立線框交接和相對位置關系及視圖上表示的“六方位”,便可把已想象出的各個基本立體形狀綜合起來,想象整體形狀。

圖1-72(c)中,除了方形管Ⅲ和圓柱管Ⅱ是相交相切外,其他4個形狀都是同軸相接和疊加所組成的立體。

2)褲衩形三通管的讀圖。如圖1-73所示,讀主、俯視圖,想象其立體形狀。

圖1-73 讀褲衩形三通管主、俯視圖

褲衩形三通管讀圖思路如下。

①對投影分離線框。該制件形狀左右、前后對稱。根據主、俯視圖的線框的對應關系,把主視圖的線框劃分為線框1'、2'(2個)、3'(2個),初步判斷該制件由5個部分組成的形體。

②逐個線框想象形狀。主視圖線框1'對應俯視圖矩形線框1,形體Ⅰ為矩形下端口,如圖1-73(b)所示;線框2'對應線框2,形體Ⅱ為斜方臺錐管(左右兩個),被側平面(對稱平面)切去一部分,如圖1-73(c)所示;線框3'與3對應,形體Ⅲ為四棱臺管(左右兩個),如圖1-73(d)所示。

③綜合想象整體形狀。根據已想象出的五部分的形狀,按主、俯視圖上各線框相對位置的連接、相交關系,想象出圖1-73(e)所示立體圖。

(2)線面分析法 當視圖所表示形體較為不規則或輪廓線投影相重合時,若應用形體分析法讀圖難以奏效時,應采用線面分析法。線面分析法著眼點不是體,而是體上面(平面或曲面)。它把視圖中的線框、線段的投影對應關系想象為表示體上某一面。由于體都是由一些平面或曲面圍成的,所以只要把視圖中每個線框、線段空間含義搞清楚,想象其所表示空間線段、平面的形狀和相對位置,然后再綜合起來想象,并借助于立體概念,便可想象出整體形狀。

在進行線、面分析法讀圖時,應根據點、直線、曲線、平面、曲面的投影特性來分析、想象體上面形狀和所處空間位置。

如圖1-74(a)所示,讀其三視圖,想象其立體形狀。

圖1-74 讀漏斗三視圖

從名稱可知漏斗的結構應有進口和出口,從視圖上看都是線段,說明該漏斗是由平面所圍成的。

1)對投影分離線框。在三視圖中對投影關系,把主視圖分為線框1'、2'、3';左視圖分為線框4″、(5″);俯視圖分為線框m、n。

2)逐個線框對投影,想象其形狀和空間位置。主視圖的線框1'、2',對應的左視圖均無類似形線框,應對應積聚性線段1″、2″,根據相鄰線框1'、2'表示不同面,所以線框1'應凹入,即表示漏斗出口的輪廓形狀;線框2'表示面Ⅱ為梯形正平面,是漏斗的前壁;主視圖的三角形線框3',對應左視圖的三角形類似形線框3″,線框3'表示三角形平面為左側壁Ⅲ。由于a'b'對應a″b″都是豎向線,三角形一個邊ABH面,所以側壁Ⅲ為鉛垂面,如圖1-74(b)所示。

左視圖的線框4″、5″對應主視圖為斜線4'和豎向線5',面Ⅳ和面Ⅴ為直角三角形正垂面和側平面。面Ⅳ與面Ⅲ相交組成左側壁,面Ⅴ為右側壁,如圖1-74(c)所示。

俯視圖的外形線框為矩形m,對應主、左視圖為橫向線m'm″,可以認為矩形M為水平面,表示漏斗的上壁面或是進口的輪廓形狀。又從俯視圖斜線3為實線和根據漏斗結構特點,可判斷為后者;線框n對應線框n'和斜線n″,線框n表示梯形斜底壁N,是側垂面,如圖1-74(d)所示。

3)組裝想象整體形狀。把視圖中各線框和線段“立體化”后,根據各線框和各線段所表示面的形狀和空間位置,分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進行組裝想象,并從立體所具有特征和鈑金件的結構特點,便可綜合想象出整體形狀。

如把面Ⅱ、Ⅲ、Ⅳ、Ⅴ、Ⅵ的相對位置進行組裝想象,便可想象出如圖1-74(e)所示漏斗的形狀。

1.2.2.2 視圖的審核

鈑金制件的制作是通過圖樣來組織生產的,假如給定的視圖或放樣圖的畫法錯誤(如錯、漏圖線),而展開圖又是按這種錯誤圖樣來繪制的,其下料后在組合成制件時就會出現質量問題。因此,鈑金制件在制作過程中。對視圖的審視應用“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或者兩種方法綜合起來,先由視圖想立體形狀,再由立體形狀印證視圖。應用視圖中點、線、線框的含義和點、直線、平面的投影規律,確定視圖的正確性,對圖樣錯畫處的圖線給予糾正,是保證鈑金制件合乎要求的前提條件。

(1)碾米機漏斗圖的糾錯 審核如圖1-75(a)所示的碾米機漏斗三視圖。鈑金工根據圖1-75所示三視圖制造不出漏斗來。這是什么原因?

圖1-75 分析碾米機漏斗視圖的錯誤畫法

1)分析。通過三視圖的投影和空間分析,確定漏斗的內外形是一樣的,為了便于投影分析,設想該形體是實心體,如圖1-75(b)所示。主視圖的線框1'對應左視圖為斜線1″和豎線乙″,說明漏斗的前后壁是六邊形的側垂面和正平面。俯視圖中表示前壁Ⅰ應是六邊形線框(1),如圖1-75(c)前壁面Ⅰ的投影圖和圖1-75(f)立體圖。但圖1-75(c)的俯視圖把漏斗的前壁錯誤畫為梯形線框甲。主視圖的點a'b'是“點中表示直線”,它是漏斗左右兩側面上兩個梯形的相交線。左視圖漏畫了實線和虛線,如圖1-75(b)所示。

2)正確制造漏斗形狀。從以上分析可知,漏斗若按此錯誤線框形狀圖下料,就會出現質量問題,使漏斗合攏不起來。只有按圖1-75(d)和圖1-75(e)的俯、左視圖的正確畫法,想象漏斗的形狀,把漏斗的前后壁按六邊形下料,左右兩側壁均用兩塊梯形下料,就能使碾米機漏斗和各側面合攏起來。

(2)殼斗三視圖的糾錯 審核如圖1-76(a)所示的殼斗的三視圖,糾正錯誤的畫法。

圖1-76 殼斗三視圖的分析

1)讀圖想象殼斗形狀。補齊圖1-76(b)三視圖和缺角線,初步想象殼斗原形是長方形,再從三個視圖中的斜線段1'、2'、3',想象為長方形被三個不同的側垂面Ⅰ、正垂面Ⅱ、鉛垂面Ⅲ分別切去三個角后所形成的形體,如圖1-76(c)切割形成的立體形狀。由于截平面截切范圍不同,其截斷面的形狀也不相同,如切割的斷面Ⅱ(正垂面)、Ⅲ(鉛垂面)為梯形;切割的斷面Ⅰ(側垂面)為六邊形。

2)投影分析。在圖1-76(b)中,若不仔細進行三個截斷面的投影分析,是不易發現畫法上的錯誤的。如按圖1-76(a)所示各平面形狀和相對位置進行下料,殼斗是制造不出來的。

根據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征:其三個圖一定是“斜線對應兩個類似形線框”。如截面Ⅰ,左視圖是斜線1″,主、俯視圖是六邊形的類似形線框1'、1″;截面Ⅱ,主視圖上是斜線2″,俯視圖是梯形的類似形線框2'、2″;俯視圖上是斜線3,主、左視圖是梯形的類似形線框3'、3″,如圖1-76(d)所示三個截面Ⅰ、Ⅱ、Ⅲ的投影圖。

通過三個截面的投影分析,顯然可看出圖1-76(a)、(b)的畫法是錯誤的。

3)糾正錯誤的畫法。修改殼斗的三視圖。應用點、線、面的投影特點,修改圖1-76(a)的錯誤畫法,改成圖1-76(d)和所示殼斗的三視圖,想象為圖1-76(f)所示的立體形狀。

4)按殼斗各面形狀下料。該構件上口為六邊形,下口為矩形;前壁為矩形和梯形的兩平面相交;后壁為五邊形平面;左側壁為直角五邊形;右側壁為直角五邊形平面;頂面為直角梯形和矩形的兩平面相交所組成。若按這五個平面的實際形狀和大小進行下料,并按圖中所示和空間位置進行合攏,便可得到如圖1-76(f)所示的殼斗形狀。

1.2.2.3 管路圖的識讀方法

在工程上經常遇到管路圖,需想象整條管路的走向和布局。如常見的蛇形管,應讀懂蛇形管軸線的空間位置,明確其投影特性,以便確定哪段管的軸線反映實長,哪段管的軸線不能反映實長,以及求作其實長的方法,為繪畫放樣圖提供條件。

讀管路投影圖時,應采用線段分解法,即把整條管路分解為若干管段,然后逐個管段在投影圖中找投影對應關系,并根據點、線投影特性,想象每段管段形狀和空間位置,然后綜合起來想象整條管路的走向和布局。

(1)蛇形管的識讀 讀如圖1-77(a)所示的蛇形管主、俯視圖,想象蛇形管的空間位置。

圖1-77 讀蛇形管的主、俯視圖

1)對投影分離管。通過主、俯視圖對投影關系,初步把主視圖劃分為1'、2'、3'線框。

2)逐個線框對投影,想象蛇形管各段的空間位置。主視圖的圓形線框1'對應俯視圖線框1及點a'b')對應豎向ab,想象斜截圓柱管Ⅰ,其軸線AB為正垂線,ab線反映管Ⅰ軸線AB的實長。

線框3'對應圓形3及c'd'對應點cd),想象斜截圓柱管Ⅲ,軸線CD為鉛垂線,c'd'反映管Ⅲ軸線CD的實長。

線框2'與2對應及斜線b'c'對應斜線bc,想象斜截圓柱管Ⅱ軸線BC為一般位置直線,b'c'bc均不反映實長。若要求得該軸線BC的實長,應通過旋轉法或換面法求得。

3)綜合想象蛇形管的組成 把蛇形管分為三段斜截圓柱管的空間位置想象出來后,進行綜合想象,即通過一般位置斜截圓柱管Ⅱ,把垂直于正面的斜截圓柱管Ⅰ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斜截圓柱管Ⅱ連接起來,如圖1-77(b)所示。

(2)管路軸線的讀圖 讀如圖1-78所示的管路軸線主、俯視圖,想象管路軸線組的空間位置,求作側面投影。

圖1-78 讀管路軸線主、俯視圖求作左視圖

1)對投影分離線段。通過圖中“主、俯長對正”的投影關系中,初步分離出三條軸線段,并標注每段軸線段的字母,如圖1-78(a)所示。

2)逐個點、線對投影,想象每段線的空間位置。俯視圖的ab線對應主視圖為點a'b'),AB為正垂線,側面投影為橫向線a″b″,如圖1-78(c)所示。線aba″b″反映AB實長。

俯視圖的bc線對應主視圖的斜線b'c'BC為正平線,側面投影為豎向線b″c″,如圖1-78(d)所示。斜線b″c″反映BC線實長。

俯視圖的cd線對應主視圖的c'd'CD為側平線,側面投影為斜線c″d″,如圖1-78(e)所示。斜線c″d″反映CD的實長。

3)綜合想象線段的空間位置。按上述步驟想象出三條線段的空間位置及線段連接順序和相互位置,便可想象出圖1-78(b)所示的線段空間位置。

(3)管路軸線的讀圖 讀如圖1-79(a)所示的管路軸線三視圖,想象其走向和布局,并用鉛絲彎成模型加以驗證。

圖1-79 讀管路軸線三視圖

1)對投影分離線段。通過三個視圖對投影關系,確定反映管路走向較為明顯為主、俯視圖,并把俯視圖劃分為線1、線2、線3、線4,如圖1-79(a)所示。

2)逐個線段對投影,想象其形狀和空間位置。根據俯視圖分離出線1、線2、線3、線4,逐個線段與主、左視圖對投影關系,分離出各自對應關系,并標上字母,想象各線段的形狀和空間位置。

豎向線1的ab對應點a'b')及橫向線a″b″,線AB為正垂線,如圖1-79(b)所示。

橫向線2的edbc對應帶半圓弧的e'd'c'b'及豎向線d″e″b″c″),半圓線段EDC平行V面,線BC為側垂線,兩段線組合平行V面,如圖1-79(c)所示。

豎向線3的ef對應點e'f')及橫向線e″f″,線EF為正垂線,如圖1-79(d)所示。

橫向線4的fg對應圓弧f'g'和豎向線f″g″,FG圓弧平行于V面,如圖1-79(e)所示。

3)想象整條管路軸線的空間位置(走向和布局),用彎絲驗證。通過上述步驟把各線段的形狀和空間位置確定后,再根據各線段連接順序從線1開始找出結合點B、CE、F,把各段管連接為整條管路,確定其定向和布置,用鉛線彎成如圖1-79(f)所示形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阳高县| 南投县| 河曲县| 乡宁县| 富源县| 如皋市| 尼勒克县| 玛纳斯县| 龙南县| 仁怀市| 绥宁县| 阿拉善右旗| 涞源县| 安龙县| 游戏| 新丰县| 彰化市| 太和县| 永清县| 云霄县| 全州县| 平南县| 高陵县| 女性| 当雄县| 洛浦县| 洪湖市| 永仁县| 南昌市| 句容市| 邯郸市| 昆山市| 泽州县| 肥乡县| 民乐县| 罗田县| 崇明县| 崇礼县| 靖边县|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