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鈑金技術手冊
- 王兵 顧齊志 林莉 沈陽
- 2368字
- 2020-02-26 14:30:24
2.2 展開實長與實形的求法
2.2.1 旋轉法
2.2.1.1 旋轉法求實長的原理
旋轉法就是將傾斜線環繞垂直于某投影面的軸線,旋轉到與另一投影面平行的位置,則在該投影面上的投影線段,即為傾斜線的實長。為了作圖方便,軸線一般過傾斜線的一個端點,也就是以該端點為圓心,以傾斜線為半徑進行旋轉。
圖2-24 所示是旋轉法求實長的原理圖。AB是一般位置線段,它傾斜于任一投影面。AB在V面的投影a'b'和在H面的投影ab,都比實長縮短。假設過AB的一端點A作垂直于H面的軸AO,當AB線繞AO軸線旋轉到與V面平行的位置AB1時,它在V面上的投影(圖中以虛線表示實長)反映其實長。

圖2-24 旋轉法求實長的原理
2.2.1.2 旋轉法求實長的作法
如圖2-25所示,是運用旋轉法求實長的作法,圖中(a)是將水平投影ab進行旋轉,使之與正面投影面相平行,得出點a1、b1,連接a1b'或a'b1,就是線段AB的實長。圖中(b)是將正面投影a'b'進行旋轉,使之與水平投影面相平行,得出a1、b1,連接a1b或ab1就是所求線段AB的實長。

圖2-25 旋轉法求實長的作法
2.2.2 直角三角形法
2.2.2.1 直角三角形法求實長的原理
直角三角形法求實長的原理如圖2-26所示,它實質上是輔助投影畫法的簡便做法。

圖2-26 直角三角形法求實長原理圖
從圖2-26中已知一般位置線段AB的正面投影為a'b',水平投影為ab,用直角三角形法求AB線段的實長,一是以AB線段的水平投影ab為一個直角邊,以正面投影a'b'線段兩端點的高度差Bb為另一直角邊,作直角三角形,其斜邊Ba就是AB的實長;二是以AB線段的正面投影a'b'為一個直角邊,以水平投影ab線段兩端點的寬度差Bb'為另一直角邊,作直角三角形,其斜邊Ba就是AB的實長。
2.2.2.2 直角三角形法求實長示例
如圖2-27所示,是用直角三角形法求四棱錐棱線實長并將其展開的實例。

圖2-27 直角三角形法求四棱錐棱線實長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四棱錐棱線實長的操作步驟如下。
1)畫出工件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圖2-27中ab、bc、cd、da是實長,oa、ob、oc、od四條棱線不是實長。
2)在正交投影a'b'的延長線上求oa線段的實長。方法是:以oo和oa作為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畫出直角三角形,其斜邊oa即oa線段的實長,也是ob、oc、od線段的實長。
3)分別以ab、oa、ob,…,da、od、oa的實長作三角形,所得即四棱錐Ⅰ、Ⅱ、Ⅲ、Ⅳ四個側面的展開圖。
2.2.3 直角梯形法
2.2.3.1 直角梯形法求實長的原理
圖2-28所示是直角梯形法求實長的原理圖。

圖2-28 直角梯形法求實長原理
圖2-28 中一般位置線段AB在V面和H面上都不能反映實長,但線段AB的兩個端點與V面之間的距離可以在H面上得到,即Aa'和Bb'。同樣,A、B兩點與H面之間的距離也可以在V面上得到,即Aa和Bb。根據這一原理,用直角梯形法,就可以求出線段AB的實長。
2.2.3.2 直角梯形法求實長的方法
(1)利用正交投影求線段AB的實長 將AB的正交投影a'b'作為直角梯形的底邊,由a'、b'兩點分別向下引垂線,截取長度為Aa'和Bb',連接AB,即為所求。
(2)利用水平投影求線段AB的實長 將AB的水平投影ab為直角梯形的底邊,由a、b兩點分別向上引垂線,截取長度為Aa和Bb,連接AB,即為所求。
2.2.4 輔助投影面法
2.2.4.1 輔助投影面法的基本原理
如圖2-29所示,AB是一般位置線段,它不平行于任一投影面,在各視圖里的投影都比實長縮短,因此在作圖時應保持AB的位置不變,并新設置一個輔助投影面V1,使V1平行于AB且垂直于H面,這樣,AB直線在V1面上的投影a1b1就反映實長(如圖所示虛線)。

圖2-29 用輔助投影求實長原理圖
從圖2-29中可以看出,點a'、A和a1距H面的高度差是一致的。將圖攤平后得出的實長在俯視圖里,即a1b1。求AB實長時,首先在俯視圖里量取寬度差,然后連接a1b1,即為實長。
2.2.4.2 輔助投影面法求實長示例
圖2-30所示為用輔助投影面法求圓面的實形。其操作步驟如下。

圖2-30 用輔助投影面法求圓柱截面的實形
1)做出主視圖和俯視圖,將俯視圖的1/2圓周進行6等分。
2)過等分點向上引垂線,得出素線在主視圖里的位置。
3)從等分點向下引垂線,與底中心線相交,即得截面各素線間的寬度。
4)過截面斜口上各素線交點向平行于截面斜口的長軸引垂線,然后按照“寬相等”的規則,把俯視圖里各等分點與底圓中心線之間的距離,依次相對應地畫到俯視圖里去,得出各點。
5)順連各點,即為截面的實形——橢圓。
2.2.5 二次換面法
2.2.5.1 二次換面法原理
當物體的傾斜部分比較復雜時,只用一次輔助投影面仍不能滿足表達實形的要求,就需要在一次輔助投影面上再加一個新的投影面,以解決求實形的問題。這種采用第二次投影面的方法,稱為二次變換投影面,簡稱二次換面法。
2.2.5.2 二次換面法應用示例
如圖2-31(a)所示,是加料斗的形狀(即由斜面組成的棱臺),它是用鋼板焊接成的。為了增強料斗接縫處的強度,常在接縫外面加焊一塊角鋼。角鋼原材料的斷面為90°。為將角鋼加工成符合α角的形狀,就需用“二次換面法”求出實際需要的角。

圖2-31 加料斗
(1)分析 α角由兩個斜面相交而成,斜面相交處的棱線為ab,要求出實形,就須使棱線ab與投影面垂直,這樣α角的真實大小才能在視圖上反映出來,如圖2-31(b)所示。
圖2-27(a)是把棱錐臺截去角部的1/2,方便看到由△abc圍成的截面F。再選取第一個輔助投影面P1,與原來的水平投影面垂直,又與截面F平行,也與棱線ab平行。從棱錐臺角部的一端斜看過去,可以看到截面F的實形,即△a'b'c'。△a'b'c'同時也是棱錐臺角部的實形。這時,再取第二個輔助投影面P2,與棱線ab的實長a'b'相垂直,就滿足了求a角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從而做出a角的真實形狀。
(2)求實形 操作步驟如下。
1)做出棱錐臺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如圖2-32所示。

圖2-32 二交換面法求實形
2)在俯視圖里通過棱線ab的兩端點,作與ab相垂直的引線,得出d、e各點。
3)在de延長線上截取a'c',使a'c'的長度等于棱錐臺的高度H,過點c'作a'c'的垂線,得點b',連接a'b',得直角△a'b'c',完成第一次輔助投影。
4)取第二次輔助投影面P2,使之與a'b'相垂直,a'b'積聚為一點a″(b″)。取d″c″等于c″e″等于dc(ec),連接等腰三角形d″a″(b″)e″,得出α角,完成第二次輔助投影,求出α角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