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 住宅小區規劃
- 駱中釗 方朝暉 楊錦河
- 993字
- 2020-01-22 10:01:12
2 融于自然的傳統聚落布局意境
2.1 中國建筑具魅力獨樹一幟驚世殊
人類修造建筑,目的是在變幻無常的自然界中取得安全、舒適和身心愉悅的棲身之所。從人類的先祖們用原始的材料搭建棚舍開始(圖2-1),世界建筑文明的歷史已經延續了上萬年。建筑承載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凝聚了人們的思想情感,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縱觀當今世界各地的城市、房屋和園林,所有這些可以納入建筑范疇的人工環境,都是人類改造自然、發展自我的有力見證。

圖2-1 《建筑十書》中描繪的原始人棚舍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不同的水土也會滋養出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建筑。
西方建筑文明是以地中海為紐帶建立起來的。這一地區幅員遼闊,文化各異,各地區、各國家、各民族之間交流得很頻繁,相互影響和融合得很深。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為西方建筑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在促進這一地區建筑的交流和整合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中世紀以后,西歐各民族國家相繼崛起,意大利、法蘭西、西班牙、德意志,各領風騷。18世紀,工業革命首先在英格蘭爆發,掀起了一場席卷全世界的變革風暴,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篇章。
縱觀西方建筑,雖歷經古典建筑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風格,變化起伏跌宕,但無論法老王的陵墓、希臘諸神的廟宇、羅馬的公共建筑、基督教的大教堂,抑或是帝王的宮廷,都是以磚石為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西方各個歷史時期大多數的標志性建筑都具有驚人的尺度,迥異于普通的平民建筑。
中國的建筑體系迥異于西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東西方相距遙遠,彼此雖屢有滲透,但大都限于表層和局部,并未觸及本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形成了獨立而完備的思想觀念體系,這一思想體系博大精深、成熟厚重、獨樹一幟。在這一體系下形成的建筑,必然呈現出與西方完全不同的面貌。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建筑體系完整地延續下來,在數千年間未曾出現過斷層,可以說是建筑文明史奇跡中的奇跡。這不是歷史的偶然,這正是中國建筑的偉大之處。究其原因,是由于獨特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圖2-2)。

圖2-2 甲骨文、現代漢字與中國建筑形態
20世紀以來,東西方建筑之間的隔離狀態被打破了,殊途同歸成為東西方建筑發展的主流方向,但全球一體化的主旋律中仍不能缺少地方性和多元化的和弦音。
讓我們用心去體會和感悟中國建筑的偉大文明史,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努力思考和開拓全人類建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