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 住宅小區規劃
- 駱中釗 方朝暉 楊錦河
- 2440字
- 2020-01-22 10:01:10
1.4 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研究的必要性和趨向
人居環境是現在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吳良鏞院士的《人居環境科學導論》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目標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宜人的居住環境。
發展城鎮是我國城鎮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就已提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而發展城鎮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途徑。住宅小區是城鎮規劃組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城鎮建設的一個重要起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鎮的發展水平。我國有13億多人口,其中有超過9.88億的人口生活在城鎮和村莊。他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城鎮的發展建設,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社會能否保持穩定的重大問題。
1.4.1 城鎮住宅小區規劃研究的必要性
城鎮住宅小區量多面廣,要想建設優美的城鎮景觀,就要從城鎮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住宅小區環境的規劃抓起。
(1)應注重研究
城鎮處于周邊的廣大農村之中,比起城市更貼近自然、保留著許多在城市之中已散失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民情風俗,在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如何弘揚和發展,亟待深入研究。
(2) 創造良好的城鎮居住環境,滿足城鎮居民不斷提高的居住需求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城鎮居民居住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的需求已經從有房住、住得寬敞這些基本生理要求,向具有良好居住環境和社會環境過渡,并渴望有一個具有認同感、歸屬感、緩解壓力的生活場所。
(3)規范和理論也不健全
我國目前有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主要適用于城市,城市和城鎮的實際情況是不符的,因此無法科學合理地指導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建設。正是由于沒有配套的相關法規與標準的指導,造成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及建設很不完善或無章可循。
城鎮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既帶來了住宅小區建設高速發展的契機,也暴露出了居住環境上的重大隱患,出現了諸多問題亟待研究解決。本書以此為出發點,分析當前城鎮住宅小區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例證方面,研究城鎮住宅小區建設的方法和措施,得出一些科學合理并切實可行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用以指導城鎮住宅小區發展建設,從而為居民創造舒適、實用并安全的居住環境,促進城鎮人居環境規劃和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4.2 城鎮住宅小區的環境特征
城鎮住宅小區環境的特征,表現在其介于城市和鄉村兩種居住環境之間,它一方面具有鄉村更接近生態自然環境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擁有城市性的相對完善的公共和基礎設施。同時,因城鎮形成與發展的差異,其住宅小區環境內部也具有類型多樣性和地方差異性等特征。
(1)類型多樣性
雖然城鎮人口規模小,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但因其分布廣、數量多,類型比較復雜,使城鎮住宅小區環境存在多樣性和多變性。不同要素(如地形、氣候、交通、文化等)可形成相應的居住環境類型;而且,城鎮功能定位的不穩定性導致居住環境容易發生轉變。
(2)結構雙重性
受城鄉二元結構和管理制度差異的影響,城鎮居民戶籍存在雙重性,這一特征也造成城鎮居住環境在組織方式、投資體制、用地制度、規劃手段、建設方式以及維護方式等方面的雙重特征。基于此,城鎮住宅小區環境無論在物質環境居住形態上,還是在社會人文環境方面均體現為城鎮型和鄉村型共存的格局。
(3)社區單一性
城鎮通常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社區。鎮區居民之間的鄰里交往和關系狀況保持良好,居民對本鎮的心理歸屬感和社區榮譽感較強,社區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能得到很好地延續和保護。近年來,雖然城鎮人口急增,流動頻率加快,但因人口流向主要是從城鎮農村腹地進入鎮區,新入住居民與原鎮區居民具有本質上相同的生活文化屬性,因此,城鎮社區仍保持著較高的單一性與和諧性。
(4)地區差異性
這一方面由區域的自然條件差異造成,如平原與山區、南方與北方,城鎮住宅小區環境存在著顯著的差別。另一方面也由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所致,如東部城鎮發展較快,居民生活水平較高,城鎮居住環境現代化成分較濃,城市性質顯著;西部城鎮發展較慢,傳統的社會文化習俗保存較好,農村屬性突出。
1.4.3 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研究
(1)努力探索城鎮住宅設計的特點
我國城鎮住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變化,各地都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傳統居住模式和居住形態。但近年來城鎮建設普遍存在“普通城市”的理論影響,在“城市化”的口號之下,城鎮住宅建設向城市看齊,力求縮小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使城鎮住宅小區建設缺少或破壞了原有的建筑傳統和文脈,千屋一面,萬鎮一統,居住群景觀單調乏味。
城鎮與城市住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也有許多完全不同的地方。對城鎮與城市住宅的特征進行分析、比較和研究,有利于我們弄清楚它們之間的相似與不同之處,以界定城鎮住宅及環境的特征,也是我們構建城鎮住宅小區生活場所的基礎。
(2)深入研究城鎮住宅小區的規劃布局
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看到,城鎮與城市住宅小區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許多完全不同的地方,特別是在社會經濟、歷史文化、人口結構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城鎮住宅小區環境規劃不同于城市的居住區環境規劃,這不僅是人口和用地規模上的差別,而更主要的是住宅小區的用戶——使用對象的不同。一方面,城鎮居民生活節奏慢,余暇時間多,較城市居民而言,人與人之間關系密切,來往較多,另一方面,城鎮因為缺少城市中眾多的交往渠道(如酒吧、咖啡廳、舞廳、網吧、影劇院等),所以對住宅小區戶外交往的需求比城市居民要強烈;城鎮居民依戀土地,較之人工構筑物更喜歡親近天然構筑物,較之多層住宅更喜歡低層住宅;另外,城鎮居民的經濟收入和文化水平比城市居民要低,不少地方傳統習俗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在城鎮居家養老的情況比較多等。
對于這些種種不同,我們在進行環境設計時,都不能忽略。要充分了解城鎮居民的生活狀況與居住意愿,滿足其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情感的需求,從而有可能為他們建構富于人情味的美好家園。否則,如果一味按照城市住區環境設計的方法去設計城鎮住宅小區,現實往往會與設計師的美好構想相差甚遠,從而造成生活場所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