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蘋果周年修剪技術
- 張鵬飛
- 10761字
- 2020-01-22 10:09:54
第一節 蘋果的生物學特性
一、樹體的基本結構
樹體結構是指各種骨干枝和結果枝組在樹冠中的分布排列情況,一株蘋果樹包括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圖1-1)。地上部分包含主干、中心干、主枝、結果枝組等結構,大冠樹形還有側枝、輔養枝等,小冠樹形可能沒有主枝,而是在中心干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開心形沒有中心干。主干、中心干、主枝等是樹體的骨干枝,其生長形式決定了樹冠的形狀。地下部分的根系有主根、側根、毛根、吸收根等,現在的蘋果樹苗一般都是用砧木嫁接的,根系就是砧木的根系,連接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過渡部分稱為根頸。

圖1-1 蘋果樹體的基本結構
1.主干
主干是地面至第一個主枝之間的樹干。主干的高低對樹體的生長有較大的影響,主干高的樹冠形成晚,體積小,樹勢弱,有利樹盤管理,通風透光性好,對于樹性開張,枝條柔軟的品種主干要稍高一些。主干低時樹冠形成快,體積大,樹勢強,但不利樹盤管理,通風透光差,后期易于郁閉,導致下部結果較差。需要注意的是“干高”和“定干高度”是兩個概念,在新栽幼樹定干時,所剪留的高度稱為定干高度,是干高加上整形帶的高度,整形帶的長度一般是20厘米,因此定干高度就是目標干高加上20厘米。切勿將干高和定干高度混淆。
2.中心干
中心干和主干是同一個枝軸,是主干枝軸的延伸,第一個主枝以下的部分為主干,第一個主枝以上的部分為中心干。一般要求中心干要垂直于地面,在中心干上著生主枝、輔養枝或者結果枝組。根據中心干的有或無一般把樹形分為有中心干樹形和無中心干樹形兩類,有中心干的果樹一般應注意垂直向上的中心干,中心干是支撐樹體的主要枝條,所以要求中心干要有一定的強度,當中心干較弱時需要人為輔助支撐。中心干也被叫做中央領導干。
3.主枝
主枝是著生在中心干上的大的一級分枝。主枝的數量、枝展長度、開張角度、在中心干上的著生距離、方位角等是樹形結構的主要指標。大冠樹主枝數量少,主枝比較長,體量大,開張角度小,在中心干上的著生距離大。小冠樹主枝數量多,主枝較小,開張角度大,在中心干上的著生距離小。主干形甚至沒有主枝,而是在中心干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大冠樹在主枝的適當部位要培養1~2個側枝,以充分占據空間,小冠樹一般不配備側枝,而以大型結果枝組來代替。
主干、中心干、主枝和側枝總稱為骨干枝,是構成樹冠骨架、承擔果實重量的主要枝條,原則上在能充分占領空間的情況下,骨干枝越少越好。骨干枝數量與級次的要求,稀植大冠的蘋果樹骨干枝級次較多,分為中心干、主枝、側枝等,要求分層配置。密植果園的樹冠窄小,要求骨干枝級次少,延伸短一些,枝條也細一些,可以不分層。
主枝的開張角度是衡量主枝的重要指標。開張角度是主枝與中心干之間的角度,對結果早晚、產量高低和主枝的生長勢影響很大,一般有基角、腰角、梢角等說法(圖1-2)。主枝角度過小,樹形直立,主枝上的枝條生長旺,上強下弱,結果遲,主枝易劈裂,樹冠郁閉,花芽形成困難,早期產量低。主枝角度大,其上的枝條生長勢緩和,樹冠開張,易成花,結果早,但易早衰。

圖1-2 主枝開張角度
1—基角;2—腰角;3—梢角
主枝尖削度是指骨干枝的基部到梢端逐漸變細,其粗細的差異程度。粗細差異越大,尖削度越大,分枝越多、分枝越強則尖削度越大,反之尖削度小。
4.輔養枝
輔養枝是大冠樹整形過程中留下的較大的臨時性枝條,多平斜生長,單軸延伸。輔養枝不是樹體的結構性枝條,在有空間時可以用來結果,沒有空間或者影響到主枝的生長時要及時回縮或者疏除。幼樹多留輔養枝是促進蘋果早果豐產的重要措施,小冠樹不配置輔養枝。整形修剪中輔養枝數量過少,樹勢不旺,樹冠擴大和枝量增加受到影響,但數量過多會影響中心干延伸,使中心干轉弱。因此在早期豐產技術中,必須分清骨干枝與輔養枝,分別加以利用,以達到既整好形又能早結果的目的。
5.結果枝組
結果枝組是著生在骨干枝上的分枝,是由多個營養枝和結果枝組成的群體,是著生葉片和開花結果的主要部位(圖1-3)。優良的結果枝組有利于樹冠通風透光,立體結果,結果枝經局部更新,可以延緩結果部位外移。整形過程中要盡量多培養結果枝組,合理配置,為增加葉面積,提高產量和品質創造條件。結果枝組是結果期樹主要的修剪對象。

圖1-3 結果枝組及其修剪
6.樹冠
樹冠是整個樹體主干以上部分,是由中心干、主枝、輔養枝、結果枝組等構成的。樹冠決定結果空間的大小、光能的利用和果園的生產效率,關系到果園的產量、品質和效益。
(1)樹冠大小 衡量樹冠大小的指標主要是冠徑、冠高、樹冠間隔等,現代果園的樹冠體積比較瘦小。樹冠體積大小與光能利用率有關,在一定范圍內,樹冠體積越大光能利用效率越高,產量越高。樹冠體積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增大樹冠,光能利用效率反而降低。體積大時可充分利用空間,立體結果,結果比較多;體積小時光照條件好,但樹冠過小則會導致結果平面化而產量降低。確定目標樹冠大小時要綜合考慮品種特性、株行距、光能利用率、勞動效率等因素,耐陰的品種可選擇大冠樹形,喜光的品種選擇小冠樹形,保證樹冠下部、內膛等部分光照滿足,光能利用率高,果實著色好;栽植密度也很重要,稀植時選擇大冠樹,密植時選擇小冠樹,同時考慮提高勞動效率,樹體要管理方便,滿足機械化操作的需要;最后還要盡量提高抗災能力,一般密植有利于提高抗災能力。
干高、冠高和冠徑是決定樹冠大小的主要因素。現代果園提倡“低干矮冠”樹形,干高以60厘米為宜,冠高一般根據株行距來確定,株行距為2米×4米,樹高以2.8~3.2米為宜。冠徑的大小是由栽植的株行距決定的,一般行內冠徑與株距相等,行間冠徑以保證樹冠成形后相互之間有2米的間隔為宜,即:行間冠徑=行距-2米。這2米的間隔是進行除草施肥,果實采收運輸等機械操作,保證通風透光的必要條件。
(2)樹冠形狀 樹冠形狀是整形修剪后的外在表現,常見樹冠形狀有立體形、扁形和水平形(如“三挺身”樹形,圖1-4)等。立體形也稱自然形,有圓形、半圓形、圓錐形、圓柱形、紡錘形等多種形狀,是目前最常見的樹冠形狀,有效體積大,能夠立體結果,但容易導致樹勢生長過旺,內膛不結果等現象。扁形(籬架形、樹籬形)有效體積、樹冠表面積最大,產量高,管理方便。水平形產量低,但葉片受光好,果實品質最好,經濟效益可能超過扁形。目前生產上多趨向于比較細長的立體樹形,即樹高大于冠徑,如圓錐形、自由紡錘形、細紡錘形等。

圖1-4 三挺身的樹冠形狀(單位:厘米)
(3)葉幕配置 大中型樹冠的葉幕配置要求具有層性,葉幕呈扁平圓錐形或三角形,葉片叢生,在骨干枝的支撐下成層分布。蘋果在短截修剪情況下,骨干枝成層排列,層性比較明顯,實踐證明大冠樹的層間距離以1米左右為宜。在修剪中要調節上下層的開張角度,使葉幕層間具有有效的層間距離,同時注意上下層大枝盡量不重疊,減少上層枝的枝展和分枝量,少留或不留側枝。
蘋果的樹體結構因素還包括骨干枝級次、層次和數量,葉幕厚度及層數等。
7.根系
根系是樹體在土壤中的部分,主要起支撐固定樹體,吸收水分、營養等功能。現代的蘋果苗木一般都是通過嫁接來繁殖的,所以蘋果的根系其實是砧木的根系。從根系的結構看有主根、側根、毛根、吸收根等,主根、側根主要起固定、運輸的作用,毛根、吸收根主要起吸收土壤中養分、水分的作用。精細的修剪還包括根系修剪,但由于根系生長在土壤中,所以一般不對根系進行修剪,深翻施肥時可鏟斷細根、毛根,應盡量避免對大根造成損傷。
二、果園群體結構
果園群體結構按株間群體葉幕的相互關系可分不連續和連續兩大類。不連續型葉幕大多為單株整形,株與株之間相互獨立,葉幕不連接;連續型是指行內株間群體葉幕呈連接狀,行間需保持適當的間隔。現代果園的栽植密度較高,一般遵循“大行距、小株距”的原則,在樹行內的葉幕是連續的,株與株之間可以交接,但是不要交叉;行與行之間的葉幕是不連續的,需要有一定的間隔,一般以2米為宜。行間距離太小是造成果園群體郁閉的重要原因。
果園的群體結構是由單株結構組成的,每個單株在整形修剪時都要按照樹形的結構指標來做,不按照樹形要求來整形時極容易造成群體結構混亂。
栽植方式和栽植密度是決定果園群體結構的重要因素。果園栽植方式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目前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行向以南北成行,這樣便于操作,利于間作,風、光條件好。栽植密度的影響因素較多,主要與砧木、品種、土壤、管理水平等有關。土壤肥沃、水分供應良好,可以栽得密些;極矮化的砧木比半矮化和矮化砧木密度大些。樹體越小,密度越大,生產上多實行寬行距窄株距的栽植方式,行距要大于株距,株行距2米×4米屬于中等密度栽植(圖1-5),在生產中最為常用。

圖1-5 矮化密植栽培株行距示意
三、樹形、群體結構的適宜參數
樹形是指樹冠的外形,是樹體結構的外觀表現與表達形式,樹體結構決定樹冠外形,樹形反映樹體結構,二者是同一個問題的兩種說法,豐產樹形的樹體結構必然是合理的,不豐產樹形的樹體結構必然是不合理的。選擇合適的樹形和群體結構是生產優質蘋果的基礎,據汪景彥(2009)的資料,生產精品果的群體結構應具有下列參數。
(1)樹冠東西兩側每天受直射光各3小時以上。北方栽植蘋果一般南北成行,要想使樹冠東西兩側光照良好,關鍵是把握樹高與行距的關系,樹高一般控制在行距的70%~80%,樹太高容易遮光,樹太低則樹冠體積小,空間浪費多。樹形培養的后期一般都要對樹冠進行落頭開心,控制樹高以改善下部的光照條件。
(2)光分布合理,樹冠外圍、中部和內膛自然光照率分別為70%、50%~70%和30%以上。萬物生長靠太陽,良好的光照是果園優質豐產的保證。
(3)透光率30%以上。
(4)葉面積系數3~4。
(5)枝葉覆蓋率60%~80%。
(6)畝樹冠體積1200~1500米3。
(7)畝枝量5萬~8萬條。
(8)畝花芽量1.2萬~2萬個。
(9)長∶中∶短枝比=2∶1∶7。
(10)每1米3樹冠留枝量40~60個,每1米2樹冠投影面積留枝量100~160個。
幼樹期一般光照較好,透光率高,光分布合理,但是葉面積系數小,覆蓋率低,樹冠體積小、枝芽量小,產量較低。盛果期隨著樹冠體積的擴大,覆蓋率提高,光照逐漸變差,此時要著重解決光照的問題,以保證產量和品質。衰老期枝條枯死較多,光照有所改善,此時要通過更新修剪維持樹冠大小,維持產量。
四、枝芽特性與生長發育特點
蘋果的芽依性質分為葉芽、花芽(混合芽)和中間芽。葉芽較細瘦,頂端尖,萌發后僅生枝葉而不開花。蘋果的花芽肥大、較圓而胖,為混合芽,萌發后先抽生極短的新梢,著生若干葉片,然后在頂上開花。中間芽是短枝頂上所生葉芽的特殊名稱,外觀上似花芽,但實際不是花芽,第二年萌發后繼續生長成短枝,只有營養改善后才能轉化成花芽。葉芽有頂芽、側芽、飽滿芽、半飽滿芽、癟芽、潛伏芽、隱芽、副芽、不定芽等的區分,花芽有頂花芽和腋花芽之分。
1.枝條的分類
枝著生于樹冠不同部位,形態和性狀多樣,因而枝的名稱也很多。
(1)依樹形上所在位置順序的類別:主干、主枝、側枝、輔養枝、裙枝、萌蘗枝、枝組枝、果臺枝。
蘋果的花芽坐果后,在著生果實的部位能夠抽生1~2個枝條,這種枝條叫果臺枝,也叫果臺副梢。
(2)依姿勢或各枝相互關系的類別: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下垂枝、內膛枝、逆向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交叉枝、并生枝。
(3)依在一年內萌芽生長的時期的類別:春梢、秋梢。
當年抽生的帶有葉片的新枝叫做新梢。新梢春季萌芽生長后,在6~7月份要停止生長一段時間,進入秋季后又開始生長,春夏生長的部分稱為春梢,秋季生長的部分叫秋梢。
(4)依年齡的類別:新梢、一年生枝、二年生枝、多年生枝等。
(5)依枝性質的類別:營養枝、中間枝、結果枝。
營養枝也稱發育枝,包括普通營養枝、徒長枝、細弱枝、中間枝、錐形枝和萌蘗枝等。
中間枝是頂芽為中間芽的枝條,加強管理后很快能轉成結果枝。
在枝條頂端著生頂花芽或腋花芽的枝條,叫結果枝,因長度不同分為長果枝、中果枝、短果枝。短果枝長度在5厘米以下,是蘋果的主要結果枝,5~15厘米的結果枝稱為中果枝,15厘米以上的稱為長果枝。
(6)依栽培上所定用途的類別:永久主枝、臨時主枝、側枝(亞主枝)、結果枝、輔養枝、更新枝、延長枝、競爭枝、牽制枝等。
各級主干枝先端用來擴大樹冠的枝條叫延長枝。骨干枝延長枝下的第二芽萌發后形成的枝條生長勢很強,常常與延長枝形成競爭,稱為競爭枝,在修剪時要特別注意,不能任其發展。競爭枝的處理方法有直接疏除、換頭(回縮原來的延長頭,用競爭枝帶頭)、拉枝改造結果等。
(7)按延長枝著生位置分:中心干延長枝、主枝延長枝、側枝延長枝、枝組延長枝等。
(8)按一年生枝條生長的長度分:徒長枝、發育枝、長枝、中枝、短枝、葉叢枝。
徒長枝:枝長80厘米以上,著生在樹冠內膛,節間長,葉片薄,枝條不充實,未經轉化前不能結果,消耗大量營養并遮光、擋風,應及時疏除或修剪改造。
發育枝:枝長30厘米以上,主要是樹冠外圍的各類延長枝。枝條生長勢中壯,枝條上全著生葉芽,第二年發芽后只長枝條和葉片,又叫營養枝。主要作用是擴大樹冠,培養結果枝組。
長枝:枝長15~30厘米,生長較旺盛,不容易成花。
中枝:枝長5~15厘米,生長勢中庸,容易成花。
短枝:枝長0.5~5厘米,容易成花,是蘋果主要的結果枝。
一類葉叢枝:枝長0.5厘米,有3片正常葉,易形成花芽。
二類葉從枝:枝長0.5厘米,葉片少而小,較難形成花芽。
2.芽的異質性
發育枝上芽的質量不同,大小、充實狀況等有很大的差異,這稱為芽的異質性(圖1-6)。以只有春梢的一年生枝條為例,一般是頂生一個大葉芽,這是枝條上質量最好的一個芽,頂芽以下為極短的一段癟芽,再下為半飽滿芽,在上述一段中短截,剪掉頂生大芽,下面可萌發較多的短、中枝,有利于積累養分形成花芽結果。半飽滿芽以下很長一段為飽滿芽,在此段中短截,可萌發長壯枝條,適于骨干枝延長和結果植物擴大時的修剪。在飽滿芽之下,靠近基部的部分又是半飽滿芽,短截后可發短、中枝和少量長枝。枝條基部有幾個癟芽,在此處修剪可萌發少量短、中枝或者長枝。如果一年生枝條分春梢和秋梢,則在春梢和秋梢的交界處有一個芽鱗痕,春梢、秋梢從基部到梢部的芽依次均為癟芽、半飽滿芽、飽滿芽、半飽滿芽、癟芽,最后在秋梢的頂端有個大葉芽。芽的異質性與枝條上芽子形成生長的時間有很大的關系,這是物候期的一種表現。

圖1-6 芽的異質性
3.頂端優勢
蘋果枝條生長具有明顯的頂端優勢,在同一母枝上的新梢長短強弱也各不相同(圖1-7)。除特殊情況外,一個枝條上越是頂部的芽,生長力越旺盛,分枝角度越小而越直立;越向下的芽生長越弱,分枝角度越大而越開張,基部的數芽為隱芽而不萌發。就一枝而言,最先端的芽最先發芽而生長最旺盛,成為最長的新梢,其次位的芽即最先端而下的第2芽稍遲發芽,而所成的新梢也稍短,第3芽更稍遲萌發,而所生新梢較第2芽所生的稍短,如此順序至下方的芽發芽也順次延遲,其最基部的芽甚至無力萌發,成為潛伏芽。枝條經短截后,頂端優勢依然存在。先端的芽被剪去,下部的芽代替原來的頂芽,伸長成為新梢。枝條適當短截,可以防止下部光禿。

圖1-7 枝條的頂端優勢
除頂端優質外,蘋果枝芽的生長有明顯的垂直優勢(圖1-8)。一般直立生長的枝條長勢旺,不容易成花,枝條拉平后頂端優勢有所緩解,但處于枝條背上的芽容易萌發,形成背上直立枝,處于側方的芽萌發后多形成中、短枝,背下的芽不容易發長枝,多形成短枝。

圖1-8 枝條的垂直優勢
蘋果的品種按枝芽生長特性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通型品種,一類是短枝型品種。普通品種生長旺盛,節間長,容易抽生長枝,樹體高大,不容易成花。短枝型品種生長勢較弱,節間短,多抽生短枝,樹體矮化,容易成花結果。短枝型品種葉片中氮、磷、鉀和粗蛋白等含量均比普通型品種高,是短枝型蘋果具有豐產、優質特性的營養生理基礎。
4.萌芽率和成枝力
萌芽率即一年生營養枝剪截后,芽萌發數量占枝條上所有芽數量的百分數。成枝力是一年生營養枝剪截后,可長成20厘米以上枝條的數量占萌發芽數量的百分數。不同品種的萌芽率、成枝力都不一樣,而萌芽率和成枝力是決定蘋果修剪方法的重要指標。萌芽率低的品種應多甩放、輕短截,或者采用花后復剪的方法削弱頂端優勢,促使多發中短枝。成枝力強的品種外圍密生枝和內膛細弱枝應多疏少截,成枝力弱的品種外圍一年生枝應適量多短截少疏枝。按照枝條萌芽率和成枝力的高低,可將蘋果品種分為以下幾類(圖1-9)。

圖1-9 萌芽率和成枝力
(1)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的品種,如金冠類品種。
(2)萌芽率高,成枝力強的品種,如元帥類品種。
(3)萌芽率中,成枝力強的品種,如富士類品種。
(4)萌芽率低,成枝力弱的品種,如國光類品種。
(5)萌芽率高,成枝力弱的品種,如短枝型品種。
5.枝條生長勢
枝條生長勢的強弱與樹體發育期、產量、修剪量等有直接關系,生長勢常根據樹冠上長枝的生長情況來確定。一種是按骨干枝延長枝長度定,一般平地果園的幼樹延長枝長度在80厘米左右為宜,成年樹以30~40厘米為宜。另一種是以全樹樹冠內長枝量在全樹枝量的20%左右為宜,過多表示樹勢旺,過少則樹勢弱。樹勢強的要輕剪,控制氮肥和灌水,樹勢弱的要重剪,增加氮肥和灌水。
五、花果特性與生長發育特點
蘋果樹上肥大、近圓形的芽為花芽,絕大多數的花芽為頂生,稱為頂花芽,也有部分一年生枝頂芽以下的幾個腋芽也是花芽,這稱為腋花芽。元帥系品種的一些比較肥大的芽并不一定是花芽,稱為中間芽,需要再生長一年才能形成花芽,這個習性被稱為“一年枝、二年芽、三年花、四年果”。識別花芽的方法,最簡單的是在冬季修剪時用剪刀的尖頭剝去芽的鱗片,剝至最后看到是圓球形的就是花芽,如果是尖的則是葉芽(圖1-10)。

圖1-10 花芽識別
1.成花結果習性
蘋果花芽分化需要較長的時間,一個新梢需經2~4年才能成花結果,花芽形成后到第二年才能開花結果,所以當春季花期受凍對當年的產量影響很大。
開始結果年限:早果品種2~3年生即可開始結果,晚的5~6年才結果。一般短枝型品種開始結果較早,普通型品種開始結果較晚。紅富士開始結果的年限比較晚,要取得早期產量,必須通過促花手段才能實現,及時促花是密植成敗的關鍵措施之一。
花芽著生部位:有的品種當年生枝條上可以形成腋花芽,而大多數的品種都是抽生短枝后才能成花,花芽主要著生在2~3年生的枝段上。紅富士幼樹花芽主要在2~3年生部位,在1年生和4年生部位相對較少。元帥系短枝型的花芽著生在1~2年生枝段比例較大。在1年生枝頂端形成的花芽稱為頂花芽,而在頂芽以下的葉腋間形成的花芽稱為腋花芽。
結果枝類型:大多數品種以中短枝結果為主,也有的品種有較多的長果枝。結果枝類型的比例反映了花芽著生的位置、成花的難易,結果枝種類多的品種比較容易形成花芽,開始結果年齡也較早,而以短果枝結果為主的品種,開始結果年齡較晚。如紅富士幼樹以長果枝結果為主,成年樹以短果枝結果為主。
連續結果能力:有的品種結果后抽生的果臺枝可連年成花結果,有些品種的果臺枝不容易成花。元帥系短枝型蘋果枝連續成花結果能力比普通型強,富士連續結果能力差,在負載量較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大小年。
2.開花習性
蘋果開花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般品種間的開花順序是不會變的,一個花序開花時中心花先開,邊花后開,人工授粉應抓緊在花初開放時進行。
3.授粉與坐果
蘋果栽植時都要配備授粉品種,紅富士、新紅星等品種自花結實率很低,必須配置充足的授粉樹。紅富士以嘎拉、紅星作授粉樹較好,新紅星以金矮生、綠光、美國8號作授粉樹較好。有一些三倍體品種的花粉敗育,如新喬納金、北斗、陸奧等不能作為其他品種的授粉樹。
不同的品種坐果率也不同,紅富士蘋果坐果率比較高,短枝型品種中以金矮生坐果率最高,富士及短枝型金冠、紅星均需進行疏花疏果。
4.果實發育
坐果后開始進入果實發育期。
落果:蘋果有生理落果和采前落果兩個落果時期。紅富士蘋果生理落果比較集中在前期,有兩次落果高峰,第一次在花后3~4周,第二次在花后1個月,采前落果在9月份出現。根據落花落果規律,富士及其他坐果率高而且后期落果少的品種,應以疏花為主。
果實生長:蘋果的品種按成熟期劃分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之分,早熟品種在6~7月成熟,中熟品種8~9月成熟,晚熟品種10~11月成熟。紅富士蘋果屬大型晚熟品種,生長期170~180天,果實增大以8~9月中旬最快,9月下旬~10月上旬基本停止生長。
果實著色:蘋果品種之間著色的差異很大,容易著色、色澤艷麗的有新紅星及首紅、超紅等第四代紅星品種,嘎拉、秋錦等著色也很好。紅富士8月中下旬開始著色,前期著色慢,10月份是著色的關鍵時期。與蘋果果實著色密切相關的樹體營養中,以糖的積累水平及氮、鉀、鐵、鎂等礦物質元素最為重要。
果實成熟與采收期:品種不同,采收期也不同,新紅星品種一般應比一般元帥系晚采7~10天,紅富士比國光更晚一些采收,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為宜。
果實形狀:不同品種果實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形、扁圓形、長圓形、圓錐形等,一般有大型果、中型果和小型果之分。紅富士為大型果,有時有大小果不整齊現象,只有通過疏果,使果實增大且大小均勻一致,疏花或疏果時留中心果有利于果形正,果個大。
產量:蘋果品種不同,豐產性也不相同,大部分的品種是容易豐產的,管理不善時容易出現大小年,紅富士幼樹可以達到早期豐產。短枝型蘋果品種,由于短枝比例高,樹勢易穩定,不僅結果早,而且產量高,一般不易出現大小年。
六、根系特性與生長發育特點
蘋果苗木一般用嫁接繁殖,砧木的根系即為果樹的根系。根系生長與地上部生長的相互影響,具有很強的互作關系。
1.砧木對蘋果樹生長的影響
砧木對接穗的生長發育、產量品質和對各種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為果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除了把植株固定在土壤之內,吸收水分、礦物質養分和少量有機物質,以及貯藏一部分養分外,還能將無機養分合成為有機物質,供植株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良好的砧木是果樹健康發育、豐產優質的保證。砧木對接穗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砧木對樹體壽命的影響:一般嫁接樹的壽命比實生樹短。
(2)砧木對嫁接樹生長的影響:根系大、吸收根多,吸收營養物質也相應的多,進而影響地上部的營養生長。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量與不同嫁接組合的樹體生長勢呈正相關,喬化砧的樹體生長勢強,整株吸肥量多,矮化砧的樹生長勢弱,吸肥量少。
(3)砧木對枝條的影響:砧木不但影響樹體的大小,還影響枝梢的長短和粗細。如嫁接在湖北海棠上1年生青香蕉蘋果,其果臺枝生長少而短,而接在河北海棠上的,其果臺枝生長多而粗。
(4)砧木對結果期的影響:利用砧木嫁接,可使實生苗嫁接2~3年就提前結果,在新品種培育時,用嫁接法可縮短一半甚至更多的時間。
(5)砧木對果實性狀的影響:以山定子為砧木,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較高。以MM106為砧木,與普通蘋果相比雖然果實重量差異不顯著,但MM106砧上的磷、鈣含量較高。
2.蘋果砧木的類型及特點
(1)有性實生砧:指采用蘋果屬內,甚至蘋果屬以外植物的有性實生苗,用作蘋果砧木。可進一步分為野生砧、半野生砧、實生共砧和異屬砧木4種類型。常用的蘋果有性實生砧木有海棠、山定子等。一般不能用蘋果的種子苗直接作為砧木,但生產中有不負責任的苗木生產者用加工廠的蘋果種子播種后嫁接蘋果品種,給生產帶來潛在的危害。
(2)無融合實生砧:是利用具有無融合生殖習性的蘋果屬資源的實生苗,作為蘋果砧木,如湖北海棠、平邑甜茶等。無融合實生砧根系健壯,苗木整齊一致,有的還具有一定的矮化效應。
(3)營養系砧木:指選擇適宜的蘋果屬砧木資源,通過扦插、壓條等方法繁育的砧木。中國從國外引入的M系、MM系、P系、B系、CG系、Mark系等砧木品種,以及國內育成的S系、SH系、GM系、Cx系、63-2-19、遼砧2號、77-34、MD001等,都屬于營養系砧木。營養系砧木只能用無性繁殖的方式來擴繁,不能用種子繁殖。
3.優良砧木具備的條件
蘋果育苗時要選擇優良砧木,栽植蘋果時除選擇優良品種外,還必須弄清楚是什么砧木,優良的蘋果砧木具備以下條件。
(1)繁殖容易,砧木苗生長整齊,嫁接樹一致性強。
(2)嫁接親和性好,早果豐產。
(3)適應性和抗逆性強。
(4)抗病蟲能力強,特別是對苗期病害和根系病害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5)矮化砧還要求矮化效果好(注:矮化≠矮生)。
4.砧木分類Ⅰ
按砧木對接穗生長的影響分為以下6類。
(1)喬化砧木:如海棠、山定子等。
(2)矮化砧木:如M9、S系、SH系、J系、SDC系等。山西省果樹研究所自20世紀70年代起先后選育出S系、SH系、J系、SDC系蘋果矮化砧木,可與英國的M7、M9、M26相媲美,近年來推廣面積不斷擴大。
(3)半矮化砧木:M2、M4、M7等。
(4)極矮化砧木:如M27、B146、B195、B491等。
(5)早花砧木:Y系。Y系砧木是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從晉西北山定子中選出的具有明顯早花效應的砧木,嫁接品種后具有明顯的早花早果特性,且砧木抗逆性強,嫁接栽培品種親和性好,部分單系矮化性狀明顯,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6)抗逆砧木:遼砧2號具有抗寒、矮化、早果性強、豐產性好、適應性好等特點。Luo系砧木具有對生態逆境的綜合抗性,不但耐鹽堿能力強,高抗缺鐵,而且抗旱。圓葉海棠抗斑點落葉病和白粉病,病害發生率低。
5.砧木分類Ⅱ
根據矮化砧木的利用形式可分為自根砧和中間砧兩種。自根砧一般用壓條等方式繁殖,然后直接嫁接品種。中間砧是位于接穗和基砧之間的一段砧木,由于矮化砧繁殖困難,繁殖系數低,根系發育較差,所以將矮化砧作為中間砧,基砧常采用容易繁殖的實生砧木。矮化中間砧苗木需要經過2次嫁接,培育周期較長,成本較高。注意中間砧的長度在一定范圍內與矮化、早果效應呈正相關,因此中間砧的長度一般在20~30厘米之間。
6.我國矮化砧木推廣較慢的原因
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種矮化砧木,進行矮化密植栽培,但是發展緩慢,生產中常用的是喬化密植,給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失。矮化砧木推廣較慢的主要原因如下。
(1)根系不牢固,苗木生長不穩,中心干上不去,枝干易歪斜。國外矮化砧蘋果園在建園之初都要設立支柱,使中心干保持垂直生長,而我國由于經濟條件差,為了降低建園成本,很少有對矮化砧樹進行支護,任其自然生長,最終只能是東倒西歪,無法成形。
(2)樹形不適宜,良砧與良法不配套。栽培矮化砧樹,要有成套的管理技術,不能把普通品種和短枝型品種的管理方法直接照搬。
(3)中間砧入土過深,矮化變成喬化。中間砧埋土過深會使其生根,失去矮化性能。
(4)結果早,樹早衰。矮化砧樹生長勢弱,容易成花結果,如果在管理過程中不注意疏花疏果極易造成樹體早衰。
(5)沒有推出適宜當地條件的矮化砧木。矮化砧的種類很多,但是我國還缺乏相應的區劃建議,民間引種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6)育苗較難,苗價高。矮化砧的繁殖系數低,育苗周期長,因此比普通苗木成本高,售價也高。
(7)我國蘋果生產區的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又缺乏良好的灌溉條件,不利于矮化砧樹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