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人臺導引線的標記

一、人臺導引線標記的作用

人臺上的導引線是在人臺上標記人體特征部位,是進行立體裁剪和紙樣展開的基準線。導引線的位置根據外形輪廓設計的不同而不同。導引線的標記能把人體主要部位及主要曲面標記出來,使人們能更直觀地認識人體頸部、肩部、胸部、腹部、臀部的形態特征。在標記導引線時,必須使導引線經過相應的關鍵點,確保橫平豎直,分割線應符合人體比例,盡可能美觀。

二、人臺導引線的標記方法

導引線的標記方法較多,一般常用原型衣憑視覺來進行標記。這里對基本導引線的標記方法做介紹。

1.基準點的標記

在做導引線的標記時,首先對基準點進行標記,基本的基準點有前頸點(FNP)、后頸點(BNP)、側頸點(SNP)、肩端點(SP)、后腰中心。

(1)測量人臺胸圍、腰圍、頸圍等制衣部位的尺寸,繪制衣身原型并縫制成型。首先在白坯布或白紙上繪制衣身原型,在肩縫、側縫及前中心線處加放縫份,其余部位可以不加縫份。然后手針縫合省道、肩縫、側縫,接著復核領口線長度是否與人臺領圍的尺寸一致。

(2)將縫制好的原型衣穿在人臺上,使原型衣的前中心線對齊人臺上的前中心線,保持左右對稱,原型衣與人臺平衡,肩部穩定,腰圍線和胸圍線水平。

(3)用大頭針標記基準點。對應原型衣的結構線,用大頭針在人臺上分別標記前頸點(FNP)、后頸點(BNP)、側頸點(SNP)以及前后領口弧線;標記肩端點(SP)、BP點、后腰中心;標記側縫袖窿底點及袖窿弧線;標記腰圍線與側縫的交點。

(4)脫下原型衣,同時在對應的大頭針針眼位置扎針標記。最后,用軟尺測量后頸點(BNP)到后腰中心點,復核背長的尺寸。這樣就完成了基準點的標記,如圖1-9所示。

圖1-9 基準點的標記

2.導引線的標記

在完成基準點的標記后,進行導引線的標記,基本的基準線有前中心線(CF)、后中心線(CB)、胸圍線(BL)、腰圍線(WL)、臀圍線(HL)、肩線、側縫線、領圍線、袖窿線、前公主線、后公主線。

(1)領圍線 從后頸點大頭針位置開始,順勢連接側頸點、領口弧線、前頸點,保持領圍線光滑圓順,如圖1-10所示。

圖1-10 領圍線

(2)前中心線 在前頸點處吊一重物,用大頭針標記垂線,沿大頭針標記前中心線,如圖1-11所示。

圖1-11 前中心線

(3)后中心線 在后頸點處吊一重物,用大頭針標記垂線,沿大頭針標記后中心線,如圖1-12所示。

圖1-12 后中心線

(4)胸圍線 以已標記的BP點高度為準,在人臺水平一周用大頭針標記此高度的位置,然后按大頭針位置標記胸圍線,如圖1-13所示。

圖1-13 胸圍線

(5)腰圍線 以已標記的后腰中心點的高度為準,在人臺水平一周用大頭針標記此高度的位置,然后按大頭針位置標記腰圍線,如圖1-14所示。

圖1-14 腰圍線

(6)臀圍線 從腰圍線上前中心點往下量18cm處位置,以此位置的高度為準,在人臺水平一周用大頭針標記此高度的位置,然后按大頭針位置標記臀圍線,如圖1-15所示。

圖1-15 臀圍線

(7)肩線 連接已標記的側頸點與肩點。

(8)側縫線 連接側縫上、下大頭針標記點,保持豎直地標記側縫線。側縫線的位置可根據視覺美調整(也可采用以下方法:分別標記從前中心到后中心的腰圍尺寸的二等分位置后移2cm的標記點,胸圍尺寸的二等分位置后移1.5~2cm的標記點,臀圍尺寸的二等分位置后移1cm的標記點,從肩端點開始,經過以上標記點,光滑連接即可),如圖1-16所示。

圖1-16 側縫線 

(9)袖窿線 沿著已用大頭針標記的袖窿線進行標記,如圖1-17所示。

圖1-17 袖窿線

(10)前公主線 從肩線的中點開始,光滑地通過BP點,稍向前中心線傾斜至腰圍線,稍向側縫線傾斜至臀圍線,自然到底邊標記前公主線,如圖1-18所示。

圖1-18 前公主線

(11)后公主線 從肩線的中點開始,光滑地通過肩胛骨位置,稍向后中心線傾斜至腰圍線,稍向側縫線傾斜至臀圍線,自然到底邊標記后公主線,如圖1-19所示。

觀察復核導引線是否水平、豎直、圓順,完成導引線的標記,如圖1-20所示。

圖1-19 后公主線

圖1-20 完成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滦平县| 六安市| 松桃| 汾阳市| 怀柔区| 阳原县| 陈巴尔虎旗| 抚州市| 苍山县| 黑山县| 定州市| 江山市| 广西| 贵定县| 中方县| 鄂伦春自治旗| 义乌市| 仁怀市| 常山县| 海南省| 鲜城| 平泉县| 封丘县| 墨竹工卡县| 恩施市| 抚远县| 梧州市| 社会| 潜山县| 兴文县| 通州市| 靖宇县| 洛阳市| 大邑县| 蒲城县| 朝阳区| 西乡县| 宁晋县| 维西|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