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巴金

張靜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巴金”為筆名,“巴”為紀念留學法國期間結識的一位巴姓同學,“金”取自俄國社會活動家、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曾用筆名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余一、余三等。1904年11月25日(清光緒三十年十月十九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順街的一個士紳大家庭。其父李道河曾任廣元知縣,辛亥革命前夕辭官還鄉。1914年、1917年,母親與父親相繼病故。

五四運動爆發,新思潮傳入四川,巴金兄弟收集傳閱《新青年》、《每周評論》、《新潮》、《星期評論》、《少年中國》、《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等刊物。1920年,祖父亡故,叔父們鬧著分家。同年,巴金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他廣泛閱讀外國文學作品,受李石曾所譯克魯泡特金的《告少年》及波蘭作家廖·抗夫(LeopoldKampf)的三幕劇《夜未央》影響,開始接受無政府主義思想。在成都學生刊物《半月》上發表文章,討論無政府主義和時事,并參與該刊編輯,后又參與成立成都無政府主義青年組織“均社”,自稱安那其主義者。1922年,與吳先憂等辦刊物《平民之聲》,并開始在《時事新報》副刊《文學旬刊》發表新詩和散文。

1923年,巴金與三哥李堯林離開四川,赴上海求學,先入南洋中學,年底轉入南京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補習班。1925年中學畢業,到北京投考北京大學,旋因病南歸上海。在上海期間,巴金積極參與無政府主義學說的討論與宣傳。他與出生于俄國的無政府主義者高德曼(EmmaGoldman)建立了通信聯絡,并視其為“精神上的母親”。巴金所譯介無政府主義學說中,較為重要的是克魯泡特金的《面包略取》(1927年上海自由書店初版,后經修訂,更名《面包與自由》,1940年由上海平明書店出版)。1926年,巴金等在上海發起創辦無政府主義刊物《民眾》。

1927年,巴金赴法國求學。留學期間,巴金大量閱讀有關法國大革命歷史的著作,與各國無政府主義者廣泛聯系,并參與了營救被美國法院判處死刑的無政府主義者薩柯和凡宰特(SaccoandVanzetti)的活動,并翻譯克魯泡特金的《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編)》(上海自由書店1928年出版)。這一時期,巴金的文學創作亦跨出關鍵性一步。他以軍閥統治下青年革命者的苦悶、反抗和犧牲為主題,寫作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連載于1929年上海《小說月報》第1至4期,從而在文壇嶄露頭角。

1928年底,巴金回到上海,參加上海世界語學會,編輯該會機關刊物《綠光》,繼續從事無政府主義的探討與宣傳活動。1929年,以馬拉為筆名,主編無政府主義者所辦自由書店的《自由月刊》,并任該書店編輯,籌劃出版《克魯泡特金全集》等書,并翻譯、出版了克魯泡特金的《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下編)》(自由書店1929年出版)和《我底自傳》(上海啟明書店1930年出版)。1930年,巴金所著《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由自由書店出版,闡述其無政府主義主張,次年被國民政府查禁。

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巴金出席上海著作家抗日會成立大會,寫出借童話形式呼吁抵抗侵略的《海底夢》。巴金雖一向置身文壇各派別及陣營之外,獨立創作,但在30年代初期,他與一些左翼作家建立了密切的聯系。1933年,巴金結識魯迅。雖然巴金以無政府主義者著稱,但魯迅認為他是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引以為友。巴金曾與魯迅、茅盾等人聯署《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1936年6月,巴金還參與了該宣言的起草)、《文藝界同人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1936年10月)。魯迅病逝后,巴金為治喪辦事處成員之一。

30年代,巴金的文學創作進入高峰期。他勤奮而多產,其作品多以青年的苦悶、壓抑與反抗為主題,筆端蘊含情感,故而在青年學生中尤為風靡。1931年4月至1932年5月,巴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激流》(即“激流三部曲”之第一部《家》)在上海《時報》陸續連載。小說反映了正在崩壞中的傳統大家族制對個體的迫害以及青年一代的反抗。雖然作者再三聲明《家》并非自傳,但其靈感源自其早年的親身經歷。

至抗戰爆發前,巴金的主要作品還包括:1932年至1934年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這是他本人喜歡的作品;1933年連載于《東方雜志》的中篇小說《新生》,為《滅亡》的續篇,次年1月,以“鼓吹階級斗爭”被查禁;他還寫了反映礦工生活的《砂丁》(1932年)和《萌芽》(1933年,后更名為《雪》),后來巴金承認,這兩部作品的題材遠離他所熟悉的生活,因而并不成功。

1933年9月,巴金到北平,不久與鄭振鐸、章靳以等人籌辦《文學季刊》。1934年10月,巴金又與卞之琳等在北平創辦《水星》月刊。1934年11月至1935年8月,巴金赴日本游歷,在日期間,曾遭便衣搜查和拘留。回國后,參加吳朗西等新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總編輯。巴金為該社主持編輯《文學叢刊》、《譯文叢書》、《文化生活叢刊》等叢書。其中,《文學叢刊》標榜“編選謹嚴,內容充實,印刷精良,定價低廉”,每集十六冊,至1949年前,共出版十集,收入八十六位作家的作品,其中既有已成名的作家,又不乏文壇新人。1936年6月,巴金與章靳以在上海創辦《文季月刊》,12月,被查禁;1937年2月,二人又創辦純創作月刊《文叢》,1939年初停刊。

1937年抗戰爆發后,巴金輾轉于廣州、桂林、上海、昆明、重慶、成都、貴陽等地。他繼續從事文學出版工作,進行文學創作與翻譯,并參與文藝界的抗戰救亡活動。

淞滬抗戰爆發后,巴金與茅盾、馮雪峰等人議定將《文學》、《中流》、《文叢》、《譯文》四刊停刊,以四社同人名義,自籌資金合辦一個能適應抗戰需要的刊物,初定名《吶喊》,兩期之后,更名《烽火》,編輯人為茅盾,巴金任發行人。中國軍隊撤出上海后,《烽火》被迫暫停,1938年5月,由巴金在廣州復刊,10月,廣州陷落之際,已排竣的第二十一期毀于轟炸,停刊。

早在1936年,巴金即開始為新創刊的《文季月刊》寫作《家》的續篇《春》,至1938年完成;1939年至1940年,又作“激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秋》。1938年至1943年,以青年學生的抗日救亡活動為主題,創作長篇小說《火》第一至三部,亦稱“抗戰三部曲”。抗戰后期起,巴金先后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1944年)、《第四病室》(1945年),長篇小說《寒夜》(1946年—1947年)。《憩園》以成都一個公館前后兩任主人的家庭悲劇為內容,反映了舊傳統、舊制度的必然沒落。《第四病室》描繪了抗戰期間大后方一個三等病室里一群病人的病痛被忽視、掙扎和無助,并以之作為當時整個社會的縮影。《寒夜》寫一對曾懷有改造社會理想的大學畢業生夫婦,抗戰期間在大后方艱難掙扎,最終家破人亡的悲劇。這些作品大都反映善良的小人物、普通人的生活,與其早期作品相比,減少了情感的直接宣泄,更注重對現實生活的平實描繪,文學技巧亦更臻成熟。

巴金是中國現代作家中深受西方文學、尤其是法國和俄國文學影響的一位。在創作之余,他亦從事文學翻譯工作。1940年代,他翻譯的文學作品有屠格涅夫的《父與子》(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出版)、《處女地》(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出版),斯托姆的《遲開的薔薇》(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出版)和王爾德的《快樂王子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出版)等。

1946年5月,巴金舉家遷回上海。1949年6月,巴金赴北平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9月,再赴北京出席全國文聯代表大會和第一屆政協會議,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66年前,巴金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聯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等職。

1949年8月,文化生活出版社改組,巴金不再擔任總編輯。12月,平明出版社成立,以翻譯外國文學名著、尤其是俄蘇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巴金任董事長和總編輯。1956年該社并入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3年起,主編《文藝月報》(1959年更名《上海文學》)。1957年,大型文學月刊《收獲》創刊,巴金和章靳以任主編。

抗美援朝期間,巴金于1952、1953年兩度入朝,著散文、通訊合集《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出版),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平明出版社1953年出版),散文、通訊合集《保衛和平的人們》(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年出版)。至“文革”前,他的主要作品還包括:散文集《大歡樂的日子》(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散文、小說合集《新聲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出版),散文集《友誼集》(作家出版社1959年出版)、《贊歌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60年出版)等。

“文命”中,巴金曾被關押。后到奉賢“五七”干校勞動。“文革”結束后,巴金歷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主席等職。2003年,由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曾獲多種國際榮譽及獎勵。

1980年起,巴金倡議建立現代文學資料館以搜集收藏中國現代文學資料。他捐出自己多年稿費、版稅、獎金,以及藏書、書信、手稿等資料。1985年,中國現代文學館成立,巴金任名譽館長。

2005年10月17日,巴金病逝于上海。

1949年后,巴金作品在大陸數度結集出版,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1958年至1962年,《巴金文集》十四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主要收錄作者1949年前的作品;1982年,十卷本《巴金選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至199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巴金全集》二十六卷,與《巴金文集》相較,增加了作者1949年之后的作品,亦收入了一些早期的文章;1997年,《巴金譯文全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共十卷。上述文集,均經作者本人參與整理編校。

主要參考資料

《巴金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至1993年版。

唐金海、張曉云主編:《巴金年譜》(上、下卷),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

陳丹晨:《巴金全傳》,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上、下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巴金與二十世紀學術研討會編:《世紀的良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类乌齐县| 荣昌县| 肥城市| 洞口县| 饶河县| 东阳市| 茶陵县| 响水县| 九龙坡区| 安化县| 五峰| 盐城市| 灵山县| 长治县| 会昌县| 饶平县| 鸡泽县| 西丰县| 潮州市| 玉林市| 阳春市| 湛江市| 新宁县| 西峡县| 胶南市| 古丈县| 辉县市| 沐川县| 定边县| 哈密市| 广灵县| 普兰县| 依安县| 浑源县| 蒙自县| 平江县| 郯城县| 湖口县| 周宁县| 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