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蔡昌

汪仁澤

蔡昌,1877年11月2日(清光緒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耕種、捕魚為生,生計困頓。兄蔡興早年離家去澳洲雪梨(今譯悉尼)謀生。蔡昌幼年失學在家,幫助父親務農,十四歲時隨兄至雪梨,在其兄供職的永生行水果檔當雜工。

1899年,蔡興攜帶數年所有積蓄回國探親,應澳洲歸國僑商馬應彪之邀,共12人集資25000元港幣,合伙在香港開設先施百貨公司。不久蔡昌回國進香港先施公司當職員。數年后與人合資,在香港開設一家小型百貨商店。其時先施公司業務發達,已在廣州設分行,蔡興任該公司董事,交游甚廣。

蔡昌在其兄的支持下,1912年向歸國華僑籌得資金港幣400萬元,賃得香港鬧市區德輔道中的狹長鋪面,開設大新百貨公司,英文取諧音:TheSun,寓意如日上升,并用出云旭日為商標,蔡昌自任經理。蔡自幼失學,識字不多,但遇事認真,工于心計。每晨4時即起,籌劃當天事務。此時德輔道中商店林立,相鄰同業先施、永安等近在咫尺。大新以鋪面商品陳列整潔,備貨充足,給人以面目一新的印象。他親自掌握進貨業務,講究商品質量,不銷殘副次品,保證貨真價實,因此信譽日著,營業興盛。1916年設分店于廣州城內惠愛中路,數年后又在廣州西堤覓地,建造南方大廈八層高樓,為當時廣州最大的百貨公司。屋頂辟大新樂園,左鄰附設亞洲旅館,設備齊全。商場開業后,顧客紛至,營業額為同業之冠。

蔡昌為了進一步擴展事業,繼香港、廣州之后,謀求在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開設大新公司聯號。經數度審慎考慮后,先在滬地設立辦莊,遣人來滬初探商情,然后開始著手籌備,于1934年招股集資600萬元(其中100萬元為廣州大新公司先行撥款占股),親自到滬擘劃一切。他在鬧市中心觀測來往行人車輛流量,擇定南京路上西藏路至勞合路(今六合路)一處為設店地點。其時此處多系里弄房屋,產權分屬數個業主,蔡昌恐業主知情后哄抬地價,乃暗中分頭購得,頗費周折,終于買進該處6畝見方的地基,招標營建。正待打樁興工,不料北鄰寧波旅滬同鄉會會長虞洽卿出面阻撓,聲稱該處建造大樓,將危及同鄉會大廈。雖幾經解釋,虞仍執意不允,最后訴之于法。蔡昌通過市長吳鐵城的關系,并向租界當局申述設店后可繁榮市面,增加市政財稅收入,因而獲得支持,終于勝訴,得以施工。歷時13個月新廈落成,建筑費耗資150萬元。十層高樓全部用淺黃色瓷磚敷面,外觀壯麗。但新廈落成,內部裝修費用浩繁,所集股金耗用甚巨,乃商于英商麥加利銀行,以新廈作押,陸續獲得巨額貸款作為流動資金,購進各類商品,其中進口商品占百分之六十左右。

1936年1月10日大新公司正式開張營業,蔡昌自任主席董事暨總監督,弟蔡慧民任經理,子蔡乃誠任副經理。地下室及一至三樓為百貨部,面積達一萬七千余平方米,為全國百貨業之冠。商品琳瑯滿目,擺設新穎整潔。全公司職員八百余人,除少數從粵港調來外,皆系登報招聘及經人介紹而來。營業員服式一律,男的黑色呢制服,職員中山領,部長開口領系領帶(夏天白帆布西服);女的玫瑰色旗袍,食品醫藥部者外罩白大衣。室內裝有冷暖氣設備,調節氣溫;除設有多部電梯供代步外,又從美國沃的斯公司購進電氣自動扶梯,為遠東第一部。在滬地各大報刊的廣告上,以“推銷中華國產,搜羅美備;選辦環球物品,總匯精華。本公司自建十層大廈,設備電動扶梯,無勞跨步;裝置冷暖氣管,四時如春”相招徠;尤以電氣自動扶梯,引起市民好奇,皆以捷足一試為快。開幕之日,南京路上人山人海,顧客如潮。為了避免擁擠,開幕期間除印發入場請柬外,并發售兌貨券,憑券入場,按值兌貨。新廈四樓辟為畫廳展覽室及總辦公室;五樓設大新舞廳及大新酒家,供應中西酒菜宴席;六樓至十樓為大新游樂場及屋頂花園。由于適應了當時租界畸形發展的需求,大新公司遂躋身于滬上四大環球百貨公司,且后來居上,營業額逐步超過比鄰之先施及新新公司。此時滬、粵、港三家大新公司會計分開,各計盈虧,而以滬行為主。蔡昌大權獨攬,定居滬地,每年往來粵、港多次,進行巡視。

1937年7月抗戰軍興,廣州南方大廈屢遭敵機轟炸,損失慘重,翌年10月廣州淪陷,粵行業務遂告停頓。滬行由于地處租界,形成畸形繁榮局面,蔡昌善于經營,營業蒸蒸日上。又因戰時貨幣貶值,所欠麥加利銀行貸款,得于1940年一次償清。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占上海租界,大新公司被日方派監督官進店監督。日軍占領香港后,香港大新公司亦受日本軍方的管制。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滬地曾一度出現虛假繁榮景象,大新公司營業興隆,獲利頗豐。1946年起,美國商品源源涌來,充斥國內市場,上海百貨商業瀕臨絕境。此時港行營業則日見好轉。1947年,蔡昌攜眷定居香港,滬行委托蔡慧民等管理,制定多銷貨、少進貨的方針,逐步將資金抽調至香港。1948年滬行又經國民黨政府“限價政策”的變相掠奪,元氣大傷,內部空虛。迨至解放前夕,幾名資方代理人又先后去港,蔡昌則專注于港行的經營管理,滬行遂形成既無資方、又無資金的局面,由職工組織“企業維持委員會”維持商店營業。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對私營工商業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政策。大新公司職工于1950年2月推派代表赴香港,向蔡昌宣傳政府政策,希望他回滬與全體職工共同經營企業。蔡表示可予考慮,遂先行電匯上海大新公司港幣3萬元。但后來由于年老體衰,猶豫不決,終未成行。至1953年夏,蔡昌因病在香港去世。上海大新公司則在國營日用百貨公司的委托代銷及職工的群策群力下,克服重重困難,至1953年11月經申請核準改為國營上海第一百貨商店。

主要參考資料

唐家俊:《一幢大樓的變遷》,上海《文匯報》1965年4月2日。

原大新公司職工唐家俊、麥朝宇、盧曠、梁文寧、林樹芳等的訪問記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桑日县| 西乌珠穆沁旗| 榆社县| 安仁县| 湘乡市| 白河县| 扬中市| 车险| 阜南县| 长顺县| 胶南市| 浙江省| 阿拉善左旗| 阿瓦提县| 茌平县| 新余市| 荆州市| 宁国市| 乌审旗| 新宁县| 宁化县| 玛沁县| 辰溪县| 罗甸县| 天祝| 兴和县| 双峰县| 义马市| 措美县| 墨江| 金寨县| 龙泉市| 桐乡市| 民权县| 双流县| 三原县| 班戈县| 家居| 长海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