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一卷)
-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 2976字
- 2021-03-04 18:07:19
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1885年(日本明治十八年)1月23日生于日本巖手縣巖手町沼宮內一個郡長家庭。其祖父直作是原南部藩主的講師,漢學者,神道教徒;其父政德長期任郡長,神道教徒。板垣幼年喪母,主要由祖父母撫養教育,從小喜歡漢語。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因侵略中國獲得大勝,頓時掀起一股擴張狂潮,板垣受其影響走上從軍之路。1899年入仙臺陸軍幼年學校,學校訓育官大越兼吉以嚴格軍人教育著稱,后在日俄戰爭中戰死,被喻為“軍神”,板垣在校深受他的軍國主義思想熏陶,以他為崇拜偶像,夢想“長大之后,當大將”。
兩年后,板垣升入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六期,與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磯谷廉介、永田鐵山同為十六期生。1904年畢業后被授予少尉軍銜,隨即被派往日俄戰爭前線任小隊長。1905年2月在奉天(今沈陽市)郊外紅土嶺作戰中左脛部受了貫穿性槍傷,被送回國內治療。這雖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卻滋長了他侵略和掠奪中國的欲望與野心,從此竟“夢托支那”。
1906年,傷愈后的板垣被派往天津駐屯軍任步兵副(助理),熟悉和了解很多中國情況。1908年奉調回國任職。1913年以大尉中隊長的身份考入陸軍大學,一心“要在中國問題上有所為”。1916年底畢業后,任參謀本部中國班班長(直屬諜報武官)。他與“軍神”大越兼吉的女兒喜久子結婚,有了軍界的靠山。1917年夏,由參謀本部派往云南昆明,利用士官學校畢業生、云南軍閥唐繼堯的關系,大量收集關于中國西南各種情報。1919年被派往漢口任參謀,晉升為少佐,與石原莞爾一起供職,過從甚密,結為共識。
1921年板垣回國,為取得帶兵的資格,短期擔任了大隊長(營長)。1922年被調到參謀本部任兵要地志班長,兼陸軍大學兵學教官,悉心研究中國問題。1924年夏,他以中佐銜被派往日本駐北京公使館,任武官本莊繁的輔佐官。1925年1月,板垣與駐中國各地的武官岡村寧次中佐、酒井隆少佐、土肥原賢二中佐、鈴木貞一大尉等聚集到一起,舉行了“在支諜報武官會議”,商討如何實現“大陸之夢”。
1927年夏,板垣被派任日本駐濟南總領事館武官。1928年升為大佐,擔任步兵第三十三旅團參謀駐青島。1929年3月板垣率部駐扎奉天(沈陽),同年5月又調任關東軍司令部高級參謀,與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共事。
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是“確保滿蒙先行論”的倡導者和狂熱鼓吹者,他們結成搭檔,率隨員在東北各地進行了四次“參謀旅行”,偵察地形,搜集情報,串聯陰謀活動。1931年3月,板垣在日本陸軍步兵學校發表題為《從軍事上所觀察之滿蒙》的演講,露骨地鼓吹“滿蒙是帝國國防第一線”,它在對美作戰上是“日本的補充源泉”,在牽制俄國向東發展和“保衛朝鮮”上為“戰略據點”,占有“滿蒙”是“實現日本帝國遠大理想的使命”。5月29日,板垣又在關東軍部隊長軍官會議上作了題為《關于滿蒙問題》的講演,進一步鼓吹侵略中國東北和蒙古“是當前的急務”
。在此前后,日方制造“萬寶山事件”與“中村事件”,接著又反誣中國軍隊炸毀南滿鐵路線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突然襲擊中國北大營駐軍,制造“九一八”事變。9月22日,板垣在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少將召集的會議上提出:“將全滿作為我國(日本)領土予以統轄占領。”
10月23日,板垣同石原和國際法顧問松本俠炮制《滿蒙共和國統治大綱草案》,提出了如何控制“新政權”的軍事、外交、交通實權,把東北變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的設想。
為炮制一個偽滿蒙共和國,經由板垣決定,土肥原策劃,11月8日在天津制造“便衣隊”暴亂事件,挾持溥儀由天津抵達營口。板垣將溥儀安置在湯崗子對翠閣溫泉旅館,后又轉移到旅順大和旅館軟禁起來,并切斷溥儀與外部一切聯系,迫使溥儀一切聽由板垣擺布。
日本關東軍一舉侵占我國東北,受到世界各國輿論的抨擊。為了分散國際上的注意力,11月間板垣打電報給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武官田中隆吉少佐說:“外國人的目光很討厭,(你)在上海搞出一些事來”,“把西方列強的視線引開”。板垣并給田中兩萬日元作經費,以致釀成“一二八”事變。
1932年1月6日,板垣回東京向日本軍部匯報,并破格受到日本天皇裕仁的召見和垂詢。新上任的陸相荒木對板垣表示支持關東軍的行動。13日板垣捧持經由參謀總長頒發的天皇敕語回到奉天,立即加緊炮制偽滿洲國的活動。2月16日,板垣一手導演在沈陽舉行了有張景惠、熙洽、臧式毅和馬占山“四巨頭”參加的會議,由板垣主持,關東軍高級將領均出席壓陣,會議決定立即籌備建立“新國家”。17日,偽“東北行政委員會”成立,負責進行籌建工作。溥儀贊成建立“新國家”,也同意擔任“首腦”,但是堅持復辟清王朝。后在板垣的軟硬兼施下,被迫于2月29日接受板垣提出的偽滿洲國政府人事安排,于3月6日抵達湯崗子,在板垣擬定的《溥儀·本莊換文》上簽字。溥儀一行3月8日下午乘火車離開湯崗子前往長春,9日下午3時舉行了溥儀就任“執政”儀式,宣告偽滿洲國成立。由于板垣操縱和制造偽滿洲國“有功”,是年8月被晉升為少將。
1933年2月,板垣征四郎又奉命在天津建立“板垣機關”,策劃日本關東軍侵略熱河及華北的“謀略”工作。
1934年12月,板垣升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兼任偽滿洲國軍政部顧問。他到任后即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殘酷鎮壓東北人民的“肅正治安”政策,包括旨在對付抗日聯軍的最毒辣的“集團部落”通令。他又染指內蒙,策劃在內蒙和華北制造偽政權,妄圖把內蒙從中國割裂出去。
1936年,板垣升任關東軍參謀長。他制訂了對青海、新疆和蒙古進行滲透的《謀略計劃》,委派關東軍參謀田中隆吉竄到百靈廟,挑動綏遠事件。板垣甚至親自竄到阿拉善(今寧夏區境)、額濟納(今甘肅省境)一帶制造事端。他在策劃華北“自治”的侵略活動中,竭力撮合偽滿洲國、偽蒙古軍政府與漢奸殷汝耕的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締結了以“共同防共、軍事同盟、互派代表、經濟提攜”為內容的“蒙滿協定”。
1937年春,板垣回國就任駐廣島的第五師團中將師團長。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后,日本統帥部決定第五師團和磯谷廉介第十師團、土肥原第十四師團“在一個月內一舉解決事變問題”,迅即開拔來華。板垣師團擔負華北機動作戰任務,在山西與徐州一帶的戰爭中,曾血洗山西十個縣,屠殺上萬無辜百姓;但在晉北平型關戰斗和臺兒莊戰役中均遭到痛殲,“不可戰勝”的神話被粉碎,日本軍部及板垣一伙一個月迅速解決“支那事變”的狂言更是銷聲匿跡。
板垣1938年奉召回國,連任近衛、平沼兩任內閣的陸相。他參加重要閣僚會議,鼓吹打倒中國的國民政府,扶植建立汪精衛傀儡政權。他主張加緊擴充軍備,積極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他在內閣中倡言日本與德、意法西斯加強軍事同盟。他主張在哈桑湖一帶對蘇聯使用武力,制造諾門坎事件。
1939年9月,板垣被任命為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面對中國軍民持久抗戰的戰略,他具體實施“建設東亞新秩序”的計劃,積極組織對蔣介石代號為“桐工作”的所謂“和平談判”,進行對蔣介石的誘降活動。板垣指令日偽代表竭力誘使蔣方代表同意舉行板垣、蔣、汪三人會談,并表示自己可以到長沙參加談判。與此同時,板垣還組織了對閻錫山的誘降活動。
1941年7月,板垣晉升為大將,調任日本的朝鮮軍司令官。1945年4月,板垣指揮日本第七方面軍,占領爪哇、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及波羅洲。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后,9月12日板垣代表日本南方軍在新加坡向東南亞盟軍投降。
板垣征四郎犯下的累累戰爭罪行,受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嚴正審判,被審定為甲級戰犯,1948年11月12日判處絞刑,同年12月23日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