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思考的筆
  • 王暉
  • 4字
  • 2020-03-13 15:01:29

媒體創新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日新月異的傳播手段,帶來媒體格局的深刻調整和輿論生態的重大變化。平面媒體實現了從“翻閱時代(紙質媒體)”到“點擊時代(電腦媒體)”再到“觸摸時代(移動媒體)”三次大跨越。與此相對應,傳播形態呈現出社會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江西日報社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推進媒體融合的途徑,力求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實踐證明,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使媒體核心競爭力發生巨變,既延長了新聞產業鏈條,突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空間、影像表現方面受到的局限,又繼承了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強烈的策劃意識等長處,使新聞產品的傳播媒介具有豐富性和可選擇性,還節約了資源,提高了時效,擴大了媒體的影響力。

一、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強大合力

報業集團要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首先要解決的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兩張皮”的問題。這些年來,幾乎所有的報業集團都辦了不少新興媒體,但如果僅是為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增加新的平臺和渠道,簡單重復地發布一下內容,就不能稱其為融合。江西日報社社委會認為,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首先要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運用新媒體運作的新思維在整體上進行戰略化重組,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此,江西日報社按照全社一盤棋的格局,統籌協調推進全社新媒體建設和媒體的融合發展。報社所屬各媒體按照傳媒格局發展的態勢,認清發展方向,以平臺建設為突破口,結合各自定位和特點,積極探索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途徑。為改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分立單干的狀況,組建了江西日報社全媒體中心,打造布局合理、設置科學、技術先進,集采編、發布、經營、管理為一體的集團全媒體數字化轉型技術支撐平臺。報社所屬的江西日報、信息日報、江南都市報、新法制報、中國江西網都成立了各自的官方微博、微信平臺,形成了江西日報社微博微信矩陣,媒體融合平臺建設在深度和廣度上正不斷推進。報社的微博發布廳已經搭建,將全報社的微博整合為一體,整體推出新媒體方陣。在建設好傳播平臺的基礎上,江西日報社轉變思維方式,結合技術引領和驅動,與新媒體融合生產出適應受眾新的閱讀特點和習慣的新聞產品,讓受眾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目前,《江西日報》已在報紙上設立了三個微博專欄,即全國首個“微博大賽”欄目、每天就熱點新聞發表看法的“微話題”欄目,以及根據微博線索再進行追蹤采訪的“見微知著”欄目。《江西日報》和中國江西網報網融合,依托后者的音視頻手段和技術,結合《江西日報》版面資源創辦的“江報直播室”專欄,獲得第20屆中國新聞名專欄獎稱號。隨后《江西日報》又與中國江西網聯合推出了“黨報幫你辦”欄目,受眾提出的合理合法訴求,通過黨報和網站記者的共同努力,得到解決,深得廣大受眾好評。為配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從2013年7月開始,中國江西網搭建全媒體直播平臺,開展“反對‘四風’實干興贛——網絡聽訴問政系列訪談”活動。江西省領導干部通過網絡在線交流的方式,征詢并回答群眾訴求,聽取群眾的相關建議。到目前為止,江西省委書記強衛等6位省領導以及17位廳局主要領導通過中國江西網和《江西手機報》的視頻直播與群眾在線交流。江西日報社整合旗下的《江西日報》、《信息日報》、《江南都市報》、《新法制報》和各媒體所屬的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傳播形態,實行全媒體聯動報道。截至目前,江西省領導和廳局主要領導在線交流,中國江西網全媒體問政平臺累計收到受眾意見、建議、投訴、問題4740余條,隨后又在媒體上公布了省領導在線交流所受理的830多個問題辦理結果,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彰顯出全媒體報道的巨大影響力。

為加快媒體融合的步伐,《信息日報》在全新領域利用微博擴大該報影響力,他們通過媒體融合,統一進行新聞主題策劃、活動策劃和網友投票等多種活動,開設了特色欄目——“微博報料平臺”和“失物招領平臺”,其中“微博報料平臺”已成為《信息日報》第二條新聞熱線。通過設置議題,加強策劃,《信息日報》旗下的新媒體平臺充分發揮正面引導作用,使發布的內容,無論在點擊率、瀏覽量、轉發量、評論數、粉絲活躍度等方面均得到明顯提升。《江南都市報》通過報紙和法人微博還與受眾積極互動,在2013年4月1日發起的“曬我的中國夢”的活動中,僅僅4天的時間,通過微博“曬”夢想的網友將近40萬,增強了“中國夢”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的影響力。

二、沒有移動傳播力,難言輿論引導力,推動媒體融合向移動化轉型

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既給傳統媒體帶來挑戰,也帶來了新的傳播平臺和新的受眾。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已成為人們上網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現在“紙閱讀”的依賴度越來越低,“屏閱讀”的渠道越來越多。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日益普及的今天,大量的受眾在哪里?在移動終端上。武漢大學教授沈陽指出,國外有人研究發現,用戶每天觸碰手機平均達到150次。國內近期的調查發現“95后”年輕人正在形成只要能用手機解決就不用電腦的習慣。這意味著抓住了移動化,就抓住了用戶最大化的碎片時間,也就抓住了社會受眾。

紙媒發揮優勢、揚長避短,進行移動化轉型,提高移動傳播水平是媒體融合的趨勢與方向。江西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全國推行“一省一手機報”5個試點省份之一。2014年2月25日,重新打造的江西省最大的移動媒體——《江西手機報》正式上線。該報由江西省委宣傳部主管、江西日報社主辦,定位為江西省手機版黨報,在短信、彩信、移動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多平臺開展全媒體報道,短信彩信版每天早晚各推送一次,移動客戶端實現了全天24小時更新。除了每天廣泛推送江西日報社各媒體記者的優質原創新聞內容外,《江西手機報》客戶端還在頭條、江西等新聞欄目基礎上新增了投訴互動欄目,增加用戶跟帖評論、專題報道等功能,使讀者閱讀體驗得到進一步優化,同時也進一步拓展了報道的傳播廣度和影響力。今年3月,《江西手機報》派記者前往北京參加全國兩會采訪報道,并進行了4場視頻直播。為了增加傳播渠道和覆蓋面,《江西手機報》將江西各地原有的手機報全部整合進來,內容上采取“N+1模式”,前面為當地新聞,后面為統一推送的新聞,目前已經完成了6個設區市、18個縣市區手機報的整合,統一平臺用戶已經突破100萬。其余各縣市區地方手機報整合仍在推進中,到年底用戶將達到300萬。《江西手機報》還面向市場進行推廣,通過報社的紙質媒體進行推介,派發10萬多張免費手機報充值月卡,并聯合省內各高校開展“手機黨報進高校”大型文化公益活動,為廣大學生免費安裝下載(并注冊)客戶端,讓主流聲音及正能量進高校。計劃到2016年,《江西手機報》的用戶要達到1000萬。

為了加強移動傳播力建設,江西日報社還打造集政務微博與媒體微博為一體的微博矩陣。除《江西日報》法人微博微信矩陣外,作為全省政務微博龍頭的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江西發布”,也設在《江西日報》微博工作室,創辦僅兩個月,已吸引粉絲70余萬。“江西發布”被人民網和新浪網評為全國“政務之星”和全國“最佳創新應用政務微博”。《江南都市報》微信不斷開創發展新模式,與江西移動合作推出微信訂報,利用微信這個新興平臺吸引更多年輕的讀報群體加入,形成一條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互融的通道。該報還與江西移動打造微信粉絲矩陣,微信矩陣粉絲超35萬,強化了傳播效力。今年4月,《江南都市報》法人微信進行二次升級,版塊區分更有特色,功能更為強大,每天推送新聞外,還可以通過自定義平臺,進入掌上江南版塊。這個版塊不僅僅是一張報紙,還是一個電臺、一本藝術雜志、一份出行指南……集新聞性、服務性于一體。最熱活動和我要說說版塊,是與受眾互動的主要版塊,通過這兩個平臺,受眾可以報名參加各類公益性、游玩性、趣味性的活動,還可以發表意見和建議、述說心情與感慨,彌補了報紙互動性不足的缺陷,成為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效融合的載體。今年2月,人民網研究院發布的《2013中國報刊移動傳播指數報告》,江西日報社所屬的《江西日報》、《江南都市報》雙雙進入中國報紙移動傳播百強。

三、實行“一崗雙責”,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管理體系和考核辦法,提高記者的全媒體素養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編輯記者隊伍建設是關鍵。為了加快建設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強大傳播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達到傳播范圍的最大化、傳播效果的最優化的目的,2013年9月報社制定了《江西日報社“一崗雙責”實施辦法》,提出紙媒記者在采訪新聞時,在向各自紙質媒體發稿的同時,應積極采用適當形式,向各自媒體的法人微博微信、中國江西網、《江西手機報》發稿;應注意根據新聞事件的特點,采集視頻或音頻內容,向新媒體發稿時,可同時發布音頻、視頻內容;紙媒記者也可挖掘微博上的好線索進行深度采訪,變成報紙新聞。同時制定了基于全媒體的采編流程和相應的考核辦法。比如給江西日報社所屬媒體法人微博發稿,發布原創的單條微博以及微直播、微話題、微訪談等微博專題,進入微博評分評級,其結果作為報社編輯記者微博工作考核和獎勵的依據。同時,依據思想深度、語言活度、傳播廣度,將單條微博和微專題各分為三個等級。根據轉發數量,將單條微博分為三個等級:三等微博,轉發數達百次以上,計50分值;二等微博,轉發數達200次以上,計100分值;一等微博,轉發數500次以上,計300分值。以微博轉發數為統計數,將微專題分為三個等級:三等微專題,總轉發數達200次以上,計150分值;二等微專題,總轉發數達500次以上,計300分值;一等微專題,總轉發數達1000次以上,計500分值。通過考核使記者編輯“一崗雙責”落到實處。報社同時加快記者編輯的跨媒體轉型,通過培訓和實踐,不斷提高他們的全媒體素養。讓報紙記者不僅做到能寫、能拍、能攝,還能對所獲信息進行多層次、多樣式、多手段的整合處理,在第一時間以更靈活的手段推送到不同的媒介上。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多級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臺互動的新型采編及發布流程。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江西日報社整合資源,全媒體出擊,多媒體聯動,在京設立“全媒體直播間”,首次通過報紙、網絡、微博、微信、手機報、移動客戶端等全媒體報道陣容,聚焦全國兩會盛況,做到快捷、形象與深度、廣度的統一,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合力,兩次得到中宣部的通報表揚和肯定。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也是傳媒領域一場重大而深刻的變革。對傳統報業集團來說,既要認識到融合發展才是一條“活路”,同時還要不斷探索切合自己實際的“活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和路徑,需要我們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牢記使命與擔當,不斷探索和實踐,走出一條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強大傳播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之路。

(《中國記者》2014年第6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化市| 内黄县| 信宜市| 桓仁| 固镇县| 新建县| 临澧县| 冕宁县| 宜良县| 商都县| 邵阳县| 壶关县| 德保县| 浏阳市| 儋州市| 岳普湖县| 普洱| 嘉义市| 博野县| 文登市| 丹巴县| 乐至县| 霸州市| 崇州市| 手游| 河源市| 札达县| 华坪县| 柞水县| 河北区| 吐鲁番市| 乌兰浩特市| 疏勒县| 银川市| 麻阳| 黑龙江省| 横峰县| 莆田市| 萨嘎县| 新宾|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