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首悲歌描述肆虐著年輕人的性沖動的一股黑暗力量。在第三悲歌里,里爾克一開頭,便把愛和性欲的沖動儼然分開。
2、上節描述到,少女對青年展現著光明,但僅此,尚不足把青年從黑暗的深淵中拯救出來,還必須青年自己對未知的人生有著期待的熱望。于此,就追溯到生命的起始。因而,詩人即以母親與誕生的新生命的相關,代替少女與青年的地位而歌詠著。
3、第二節描寫的是,躲避了外界恐怖的幼兒,如今陷入內部的恐怖世界的深淵中。象征著生命源泉的“怪物”,既恐怖,又可親,既給予威脅,復施以誘計。
4、贊頌了母愛與新生的嬰兒之后,里爾克又回到第一節的主題。然而,現在,青年覺醒了,當他長大成熟時,他就明白了所受到的過去的遺傳,以及他在不息的民族衍生的歷史中所占的地位。
5、在里爾克的心目中,女性對愛情的態度,雖較具人性,然而她們對男子容易激動的感情也是不明了的。在此,里爾克仍然呼吁女子要靜靜地“為他做一件愛的信物,可資信賴的日常工作”,此詩句即意味著吁請女子留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