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黃帝內經說什么(珍藏版套裝)作者名: 徐文兵 梁冬本章字數: 1110字更新時間: 2019-07-03 18:16:09
《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shū)在頸項。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于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qiú)衄(nǜ),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bì)厥(jué)。
故冬不按蹺(qiāo),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六腑皆為陽。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表里,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帝曰: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榖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臟。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榖(gǔ)黍(shǔ)。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榖稷(jì)。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開竅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榖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藏精于腎。故病在(xī)。其味咸,其類水。其畜彘(zhì)。其榖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臟六腑,一逆一從,陰陽表里,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越古舊的東西往往越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