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代的城邦國家
一 城邦問題
古代國家的最初形態是什么?長期以來都有對于城邦問題的爭論。這一問題起初是在蘇聯史學界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間展開,我國史學界在20世紀80年代也有一番討論。[53]雖然討論者都已公開聲明反對歐洲中心論,但是這一爭論的背景仍然是歐洲中心論。我國史學界的爭論,是關于城邦有無普遍性的問題。[54]可以看出,在討論中,關于城邦的定義,是西方的,或者說是希臘式的;而城邦之有無的標準,仍然是是否有希臘式的民主制度,仍然是城邦的政體形態。主張城邦普遍存在者強調民主政體在古代各國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反對者則認為那只是一些零星而模糊的古代東方社會的民主與共和制殘余,沒有什么說服力。言下之意就是古代東方社會的政體只能是君主專制了。其實說民主殘余是不準確的,殘余是過去的殘留物,而古代東方的那些民主制是活生生的現實制度?!肮糯鷸|方”一詞也是不準確的,現在已經承認,沒有統一的古代東方的社會模式和發展道路,這個詞才是過去認識的殘留物呢。
古代世界是否有城邦存在,當然首先涉及的是城邦的定義問題。根據許多專家的研究,我想城邦可以說是:1.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共同體(當然是否有城墻環繞也不一定是必備條件),這個共同體由原始社會轉化而來,所以一般是小國寡民,規模比較小。2.這個共同體由全權的居民組成,全權居民擁有相當的政治權力。除了全權居民外,還有各種依附者、奴隸,不過他們不屬于城邦的公民(公民一詞也有不準確的地方)。雖然我們不必糾纏于城邦必定有希臘羅馬式的民主制政權,但是有原始社會的民主制殘余是必然的。3.共同體不僅是政治的,同時也是經濟和社會的,所以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當然是古代國家。
一般認為,古代兩河流域早期即古蘇美爾時代(公元前3世紀)曾經存在過許多城邦,當時的城邦著名者有基什、烏魯克、烏爾,拉格什等,[55]其中烏魯克的制度因為有史詩《吉爾加美什和阿加》,可以較為清楚地了解。史詩的內容是說基什王阿加遣使至烏魯克王吉爾加美什處,要求其投降。烏魯克王召集長老會議,商量對策,長老會議決定投降;吉爾加美什又召集全體民眾會議,民眾會議決定作戰。于是吉爾加美什根據民眾會議的決議準備戰斗,后來這一爭論以雙方和解告終。[56]該史詩表示出古代兩河流域的城邦政權結構一樣是民眾大會、貴族議事會、王(當時稱恩西、帕塔西、盧加爾等),這時的王還不是君主,由貴族議事會選舉產生,或者由貴族家族世襲,但權力有限。另外,有些研究還證明,古埃及、古印度也都有城邦存在。[57]
下面,我們試析古典城邦和中國古代周代的情況,以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