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地·城
  • 徐遠
  • 2232字
  • 2019-08-16 17:44:49

新石器是“容器”

吃不完的食物可以儲存,對于古代人類而言,是個巨大的進步。廣義上講,種植、馴養,都是“儲存”的方式,儲存的是糧食和動物。儲存成為可能后,人類的食物供應會更加充足和穩定,進一步的發展成為可能。在更加抽象的意義上,房屋、村莊、水庫、溝渠都是“儲存”的形式。甚至城市,也是一個巨大的容器。

經濟史家保羅·貝洛赫在《城市與經濟發展》一書的開篇寫道:“這世界上沒什么事情比城市的興起更令人著迷了。……沒有城市,人類的文明就無從談起。”

這句話看似絕對,其實并不為過。人類文明中最精彩的故事,大多是在城市里寫成的,包括徹底改變人類命運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重要性無需贅述,沒有工業革命就沒有經濟增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物質文明。人們心馳神往的文學、藝術、建筑,以及津津樂道的宮斗和戰爭,也都在城市醞釀或者發生。

(一)農業革命

城市是精彩的,但在城市誕生以前,必須要有一場農業革命。農業革命以前,人類的主要生產方式是狩獵和采集,此時每平方公里土地最多能夠供養的人口不到4人,也就是說,供養一口人需要將近400畝土地。作為比較,現在一畝地的產出就有700多斤,南方畝產還要高很多,常常有1000多斤,還可以種雙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畝產也有300多斤,南方可以種雙季,這樣一畝地養活1口半人是綽綽有余了。看起來,把“二畝土地一頭牛”作為小康的標準,是經過粗略計算的。

食物的供給能力,決定了人口能夠達到的密度。只有人口密度達到一定的水平,分工才會出現,高度的聚居才成為可能。打個比方,北京五環內的面積是750平方公里,狩獵、采集時代只能供養3000人。更直觀一點的話,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10畝,40個足球場那么大的土地才能養活1個人。人口如此稀疏,是沒有城市可言的。作為比較,現在一個足球場這么大的農地可以養活20多口人。

農業革命發生的時間在世界各地不太一樣,考古學家給出的時間也不會太準確,并且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大致的時間范圍還是有的,中東最早,大約在公元前8500—前8000年,歐洲在公元前6500—前6000年,亞洲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非洲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美洲和大洋洲在公元前7000—前6500年。在人類早期的漫長歷史中,這些差別并不大,都落在公元前8500—前5000年的范圍內。這個時間范圍,落在新石器革命和城市出現之間。

農業革命的發生,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過程。大約在15000年前,人類開始獲得較為充足的食物,開始種植,開始馴養家禽,開始聚居,并且開始有了村落。其間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充足的食物供應使得“儲存”成為一種需要。

(二)新石器是“容器”

大約在11000年以前,也就是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和舊石器相比,最本質的不同,并不在于磨制和光滑,而在于新石器的“形狀”。舊石器往往是尖銳的,如矛、刀、斧,用于砍、挖、切等動作,適用于狩獵,捕魚,或者耕種。新石器則多為“容器”:瓶、罐、甕、桶、缽等等。這意味著,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有了多余的食物可用于儲存。陶器的出現,使得“容器”更加多樣和好用。

容器的出現,使得食物的供應不僅增加了,而且變得更穩定了。吃不完的食物,可以儲存到明天。對于古代人類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廣義上講,種植、馴養,都是“儲存”的方式,儲存的是糧食和動物。種植、馴養、器皿,這些發明創造都需要人類的知識積累。哪一種更難,哪一種更重要,其實都是很難說得清楚的。

儲存成為可能后,產出會進一步增長,人類的食物供應會更加充足和穩定。不僅如此,種植、馴養、容器,這些和儲存聯系在一起的技術被發明出來以后,還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定居慢慢取代流動部落成為人類居住的主要形式,村莊出現并變大。在更加抽象的意義上,房屋、村莊、水庫、溝渠都是“儲存”的形式。甚至我們今天的城市,也是一個巨大的容器。只不過,城市這個“容器”,要更加復雜和難以理解。

需要說明的是,種植、馴養、容器、水庫、房屋、村莊,這些“儲存”形式的出現,可能并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而是慢慢演化,不斷進步的。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促進的。可以想象,一開始這些形式應該都很粗糙,都是“雛形”,然后慢慢變得精細起來。

(三)運輸技術的進步

村莊出現以后,城市似乎就不遠了。城市出現的另一個基本前提,是運輸技術的進步。城市需要從外面運來很多的糧食,不但要求靜態的儲存,還要求動態的運輸。對于早期人類而言,這無疑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依靠原始的肩背手提,人類能夠運輸的食物的數量和里程是非常有限的。考慮到運輸者本身的食用,有效的運輸數量和里程就更少。比如說,一個人肩背手提,一天大概能夠把30公斤的食物運送35公里。考慮到回程的話,一個人的運送距離只有17公里。倘若運送距離達到15天的往返路程,或者250公里,這個人就要把30公斤的食物完全吃掉了,運輸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動物的馴化,對于運輸無疑是有幫助的。早在新石器時代以前,人類就開始馴化動物,不僅包括家禽,還包括大型的牲畜。據考,狗是人類最古老的朋友,大約在14000年前就已經馴化,豬、雞、鴨、鵝等也慢慢被馴化。對于運輸更加重要的,是大型牲畜如牛、馬、駱駝的馴化。根據現有研究,馬的馴化,大約發生在6000年前,也就是大約公元前4000年左右。

不過,馬、駱駝對于運輸的幫助可能也有局限,因為牲畜也需要消耗很多食物。早期的城市大多出現在江河的下游,不僅有利于耕種,而且有利于成本較低的水路運輸,這并非偶然。早期的人類逐水而居,對水流既不陌生,也不恐懼,舟楫更是人類最早的發明。最早的獨木舟,大約在8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2015年3月17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巴马| 和静县| 正蓝旗| 呼和浩特市| 吴川市| 海林市| 磴口县| 绥阳县| 昌邑市| 长白| 自治县| 郁南县| 临江市| 积石山| 乌拉特前旗| 大名县| 泌阳县| 精河县| 无为县| 渭南市| 通化县| 诸城市| 沿河| 徐汇区| 恩施市| 青铜峡市| 张家港市| 遂宁市| 永寿县| 巴林左旗| 肥城市| 贡觉县| 息烽县| 沙坪坝区| 青铜峡市| 伊吾县| 冕宁县| 肃宁县| 沿河|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