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四種基本情緒之一
“媽媽,哥哥!玩具!”2歲的弟弟用手指著4歲的哥哥燁旻手中的玩具,口齒不清地叫著。媽媽明白弟弟的意思,走過去,從燁旻手中拿過玩具,說:“給弟弟玩一會兒!”
燁旻呆呆地站了幾秒后,突然沖上來,用力將玩具從弟弟手中抽走,大聲說:“這是我的!”弟弟沒站穩,摔倒在地上,大聲哭起來。媽媽很生氣,趕緊跑過去扶起弟弟,然后用力在燁旻的屁股上打了兩下,并說道:“真不懂事!”
燁旻也開始哭起來,并且一哭就停不下來。十幾分鐘過去了,燁旻還是沒有停止哭泣的意思。媽媽無奈地走過去,對燁旻說:“不是和你說過了嗎,弟弟比你小,你是哥哥,得讓著弟弟。還跟弟弟搶玩具,你這哥哥是怎么當的?”
燁旻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哭得更厲害了。媽媽心煩意亂,大聲訓斥道:“不許再哭了!”可是一點兒都不管用,燁旻索性放開嗓子,更大聲地哭起來。
“哭!哭!哭!這么愛哭,你哭個夠吧!”媽媽轉過身,不理燁旻。燁旻哭了一會兒,突然跑進房間,用力把門關上,房門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媽媽愣了一會兒,心中很糾結:不知是該進房間哄一哄燁旻,還是不理睬他。如果去哄他,怕他今后更不講道理;如果不理睬他,又有些放心不下。
“這孩子,脾氣咋那么大呢?”媽媽無奈地搖搖頭。
燁旻哭泣,以及后來用力關房門,都是在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喜怒哀樂是人的四種基本情緒,孩子產生憤怒之情,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憤怒不足為奇,這其實是人的一種本能。
那么孩子為何會憤怒呢?通常來說,最主要的原因是訴求得不到滿足,或者權益被侵犯,抑或是目的達不到。相對于其他三種情緒來說,憤怒情緒在孩子身上出現得較早,并且較為頻繁。最早體現在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不滿、焦躁情緒,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憤怒就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心理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大部分孩子都會有反射性的直覺反應,用怒火或攻擊性的語言、行為來表示這種不滿。
憤怒并不是一種正面情緒,它不但會使孩子產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還會使我們做父母的產生不快。面對孩子的這種情緒,家長要運用科學的態度和方式來應對,絕不能一味地壓制和斥責,更不能以暴制暴。否則,孩子壓抑的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等進入青春期后,其叛逆心理和暴力傾向就會更加明顯,甚至可能成為具有爆發型性格的人,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雖然憤怒是人人皆有的一種情緒,但是每個人憤怒時的激動程度以及表達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屬于膽汁質氣質類型,脾氣說來就來,就像一座小火山,爆發時不管不顧,不管大人怎么說、怎么勸都沒用;而有的孩子屬于黏液質氣質類型,平和安靜、善于忍讓,即便心中不快,在大人的安撫下也能很快平復;有的孩子憤怒之火一旦被點燃,就一定要當場發作;而有的孩子卻會在事后遷怒到其他人或者事物身上……但無論如何,憤怒都是一種不好的情緒,它具有報復性和破壞性,不但會傷及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會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所以要教育并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對待憤怒的情緒,學會表達憤怒、宣泄憤怒,但是又不至于失控,這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承擔起的教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