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2章 章:雙峰插云高持天,晚來新雨未雨之。

南北高峰高持天,兩峰相以不相連。晚來新雨未雨之,時四山云鎖二尖。

巍巍天目山東走,余脈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山、北山,形成環抱狀的名山,兩山之巔即南高峰和北高峰,合名雙峰插云。南高峰位于西湖西南,高257.2米;北高峰則在西湖西北,峰高314米,為杭州第一高峰。兩峰相距10余里,中間重巒疊峰,蜿蜒盤結,山峰高出云表,望之如插。南宋時峰頂各有古塔一座。遠眺雙峰,峰形隱晦而塔尖分明。于是,便有“雙峰插云”地呼名。千古一帝康熙皇帝曾手書“雙峰插云”御碑于此。靈隱路上的洪春橋畔則是最佳的觀賞點之一,當群山云霧迷漫時,兩峰偶露雙尖,宛如峰插云霄,是一幅潑墨漂流濃淡有致的水墨畫卷。

司徒景蔓曾記得現代書籍上曾是如此描寫雙峰插云這一排列西湖十景第八的景色。

南宋詩人王洧曾在《兩峰插云》詩云: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

“你傻呆呆地在想什么?”方小羽拿著一個烤熟的土豆邊吃邊走來問司徒。

“沒啥,就是想起雙峰插云的故事了……”

“雙峰插云的故事?哈哈哈,你不會又想起你那些祖上題字的輝煌歷史了?”

“噓……”,司徒作了個手勢。

“好好好,我不會說,我以考古的名義,堅決不說……我還得從你身上找歷史的痕跡呢……”

“切,先把我還有蘇幕帶回現代再說……”,司徒敲了敲方小羽的腦袋。

“不想在古代待了?”

“不是不想,只是也很想念現代的家人……最近想念死了,也很想蘇幕,不知道把他一人放在山陰是否安好,想著是為他好,但是擔心他沒照顧好自己……”

“哎呦……快了快了……等我收集好一些資料和方法,我們就回現代去……再也不來這鬼古代了,吃得都沒有!我想念我的漢堡和炸薯條……”,方小羽抱著好友司徒的脖子說道。

“什么炸薯條?”突然間,罌粟的聲音出現。

“啊,就一道菜而已……”,方小羽隨口答

“我總覺得你們有事瞞著我……”

“哪敢……你那么厲害,一個人抵得了我們倆,司徒這個笨蛋是沒有用的……”

“司徒,說,你們在說啥?”

“在說南北高峰……”,司徒吞吐道。

“西湖南高峰和北高峰?”

“對”

“我可是知道些哦,我發現你們很喜歡了解這些誒,今天我繼續給你們講講這些知識吧,南高峰與北高峰,地勢高聳俯瞰西湖,流云霞鶴,氣象萬千,均為僧人所占。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云,時隱時顯,遠望若仙境一般。南高峰、北高峰,是西湖群山中喧盛一時的佛教名山,山頂都建有佛寺、佛塔。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時隱時顯,自西湖舟中遠觀,景觀獨標一格。南宋時,兩峰插云名聲顯赫。”

“這我能證明”,方小羽拍拍胸脯道。

“你能證明?”罌粟狐疑地看向方小羽。

方小羽曾在考古資料里看到過,發現自己說錯話,方小羽吐吐舌頭。

南宋時主張從鳳凰山上望之,方可得其神采。明代的李流芳,卻提出到蘇堤第三橋望山橋上觀賞此景,他在《西湖臣游圖題跋。兩峰罷霧圖》中寫道:“三橋龍王堂,望湖西諸山,頗盡其勝。煙林霧障,蚋帶層疊,淡描濃抹,頃刻百態,非董、巨妙筆,不足以發其氣韻]清以后,雙峰之巔已無塔影,賞景位置則移易到湖上,因為洪春橋畔盡管建有景碑亭,但游人到此只見林木蔥蔚,’雙峰’連影子也無覓處,倒不如泛舟湖上,尚能指云中峰巒,心馳神往于登臨,其巔俯看塵寰的宏闊高遠。后來,兩峰佛塔或圮毀、或雷擊,僅余塔基,終致堙廢,“插云”景觀名存實亡,但康熙帝品題名勝時,改兩峰插云為雙峰插云以足西湖十景全數,并在靈隱路洪春橋堍豎碑建亭,故景目尚存,景觀內涵則遷演成登高眺望湖山大觀,而以賞秋山紅葉、攬霜天清肅為尤佳。”

“對,實際上,北高峰和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期間小山起伏,綿亙約5公里。峰頂時隱時現于薄霧輕嵐之中,望之如插云天,因而得名。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全面完工后,人們在拓寬的金沙澗水邊觀景亭上,可以重新欣賞到“雙峰插云”景觀。南高峰臨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巖顯露,絕壁崢嶸。登上山巔向東俯瞰,西湖全景歷歷在目,不是畫圖,勝似畫圖。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靈隱寺的坐山,從寺西側上山,石磴多至數千級,盤折回繞三十六彎,沿途山溪清流回轉,林木重疊。”方小羽又忍不住地插話道。

“是的,接下來再講講北高峰吧,《西湖夢尋》里張岱說道——北高峰在靈隱寺后,石磴數百級,曲折三十六灣。上有華光廟,以祀五圣。山半有馬明王廟,春日祈蠶者咸往焉。峰頂浮屠七級,唐天寶中建,會昌中毀;錢武肅王修復之,宋咸淳七年復毀。此地群山屏繞,湖水鏡涵,由上視下,歌舫漁舟,若鷗鳧出沒煙波,遠而益微,僅規其影。西望羅剎江,若匹練新濯,遙接海色,茫茫無際。張公亮有句——江氣白分海氣合,吳山青盡越山來。詩中有畫。郡城正值江湖之間,委蛇曲折,左右映帶,屋宇鱗次,竹木云蓊,郁郁蔥蔥,鳳舞龍盤,真有王氣蓬勃。山麓有無著禪師塔。師名文喜,唐肅宗時人也,瘞骨于此。韓侂胄取為葬地,啟其塔,有陶龕焉。容色如生,發垂至肩,指爪盤屈繞身,舍利數百粒,三日不壞,竟荼毗之。”

不怎么說話的司徒突然也開口,“我記得蘇軾也曾在《游靈隱高峰塔》詩云:言游高峰塔,蓐食始野裝。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涼。霧霏巖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來人,又便云水鄉。相勸小舉足,前路高且長。古松攀龍蛇,怪石坐牛羊。漸聞鐘馨音,飛鳥皆下翔。入門空無有,云海浩茫茫。惟見聾道人,老病時絕糧。問年笑不答,但指穴梨床。”

“不錯嘛,司徒,有記性了”,方小羽開口說道。

罌粟點點頭后,繼續說道:“南高峰在南北諸山之界,羊腸佶屈,松篁蔥蒨,非芒鞋布襪,努策支筇,不可陟也。塔居峰頂,晉天福間建,崇寧、乾道兩度重修。元季毀。舊七級,今存三級。塔中四望,則東瞰平蕪,煙銷日出,盡湖中之景。南俯大江,波濤洄洑,舟楫隱見杳靄間。西接巖竇,怪石翔舞,洞穴邃密。其側有瑞應像,巧若鬼工。北矚陵阜,陂陀曼延,箭櫪叢出,麰麥連云。山椒巨石屹如峨冠者,名先照壇,相傳道者鎮魔處。峰頂有缽盂潭、穎川泉,大旱不涸,大雨不盈。潭側有白龍洞。道隱曾在《南高峰》詩云:南北高峰兩郁蔥,朝朝滃浡海煙封。極顛螺髻飛云棧,半嶺峨冠怪石供。三級浮屠巢老鶻,一泓清水豢癡龍。倘思濟勝煩攜具,布襪芒鞋策短筇。”

“哇,跟著罌粟真有收獲”,方小羽佩服地看著眼前這個古代人。

“這不是應該都知道的嘛,我一直好奇你們的知識怎么那么爛”,罌粟翻了個白眼。

司徒和小羽紛紛被自己的茶水嗆到,從來沒有人說她們知識爛,可是眼前這個古人竟然如此直白。

“《西湖志》中曾記載:南高峰高一千六百丈,上有塔,晉天福中建,今下級尚存,塔下有小龍井;北高峰石蹬數萬級,曲折三十六彎,唐天寶中建浮屠七層于頂”。這首詞,著重寫以寫西湖的南北兩高峰為主的湖光山色。俗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杭州著名一景,便是“雙峰對峙”。宋初的潘閬在《憶余杭》詞中有“長憶高峰,峰上塔高塵世外”;“舉頭咫尺疑天漢,星斗分明在身畔”之句。形成了層峰簇嵐,挺拔突起,咫尺天漢,星辰可摘的奇觀,成了人們最喜歡的佇足之地。借南北高峰、東西兩澗的湖光山色,又直抒情懷,把男女主人公情深意濃的愛戀刻劃得真摯感人,有詞意,有韻味,而且感情真摯。”罌粟不理會她倆,繼續說道。

聽著罌粟講著這些事情,司徒的腦海里突然蹦出圓明園的史料記載,據說圓明園里當年也有雙峰插云,位于福海西北岸平湖秋月景區內。平湖秋月殿東面有一座吊橋,福海的大型游船都是從此口進入北面的大船塢停靠的。橋的東端高臺之上建有一座重檐攢尖頂木亭,亭外懸掛乾隆御筆“兩峰插云”匾,與杭州西湖“兩峰插云”同名,據說那時是圓明園內西湖十景之一。每到九九重陽節,此處是帝后登高之處。誰想到后來八國聯軍侵華,燒殺搶,一把火,全沒了。

“哎……”,司徒莫名地嘆了口氣。

“怎么了,好端端地,嘆什么氣”,方小羽一掌拍過來。罌粟也關切地看向司徒。

“啊……”,司徒才意識到剛才的潛意識暴露在了兩人面前,“沒事……我就覺得這景色美得讓人嘆氣罷了。”

“美得讓人嘆氣?”,罌粟也開始狐疑。

司徒尷尬地朝她倆笑,能告訴眼前這個古人,后來圓明園被一把火燒了么,不可以啊……所以只能這樣尷尬地笑著。

“丫頭們,繼續吃烤地瓜了……”,遠處舞娘的聲音響起,解救了司徒的尷尬。

心知將復來,欲歸不彷徨。贈別留匹布,今歲天早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城县| 开鲁县| 扶风县| 琼结县| 焦作市| 湘乡市| 宜川县| 南漳县| 庆阳市| 青冈县| 锡林浩特市| 吉首市| 肥西县| 金平| 若尔盖县| 满洲里市| 岑巩县| 德钦县| 阳信县| 察隅县| 原阳县| 通渭县| 舞钢市| 仙居县| 景洪市| 邓州市| 原阳县| 垫江县| 遂川县| 嘉义市| 锡林浩特市| 富民县| 威远县| 扎赉特旗| 永定县| 泰州市| 调兵山市| 河西区| 衡山县| 荥阳市|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