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郡的民風民俗讓琴仙青紗衣甚是喜歡,記得當年戰神對她說,會稽的民眾樸實無華,熱情好客,能干善良;多年后再次來到這片土地上,依舊是讓人心情大好。
“老伯,你知道這里鑄劍的場所有哪些么?”
“鑄劍?你的意思是造劍嘛……有有有,很多,有名的在若耶溪畔,當年勾踐的幾把劍都在那鑄造的……”
“如何去若耶溪畔呢,離這遠么?”
“有些路程,你現在在的地方是叫山陰……你看那座亭子是柯亭……若耶溪畔離這還很遠,要走好多程山路,然后就會發現一些古道。”
“嗯,謝老伯,這里的古道很有名吧?”
“對,單就你剛問起的鑄劍之地就有好幾條名聲響亮的古道——日鑄嶺古道,陶宴嶺古道,駐日嶺古道,覆釜嶺古道,萬壽山古道……這些古嶺山道都已有千百年的歷史了?!?
“歷史如此長久?”
“是啊,你別小看我們這里,這些古道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風雨滄桑,有些至今還能夠清晰地看到它們遺留下的存跡,這些古嶺山道大多與一些帝王和歷史名人有關,這些道路啊,其實就是當年的官道,這些官道當年有多風光就有多風光……”
“好的,謝謝老伯……”
“快上路吧,走古道時,千萬要小心腳邊的生物……”
“謝謝老伯?!?
青紗衣告別了老伯繼續往若耶溪畔趕路,而此時在杭城的舞仙因為心里掛著罌粟要見司徒的事,一直忐忑不安,最后決定還是和司徒說一聲。
舞仙急沖沖地來到古院落,看見司徒和蘇幕正悠哉地教著青鳥若若學人語,猶豫了片刻——自己到底要不要告訴司徒白紗殿罌粟找她的事。
眼尖的司徒在抬頭之際看見了舞仙正站在門口,“舞娘,你站門口干嘛?那么見外……”,司徒朝舞娘揮手道。
“哪有見外,我不就多欣賞了一下你們剛才和諧的畫面?!?
“舞仙好”,蘇幕起身向司徒的前輩問好。
“好好好,帥哥好,幾日不見帥哥,越來越帥了。”
“舞娘,你怎么竟夸蘇幕,還有我呢,我是不是越長越漂亮啦?”
“你呀……調皮……哪里長漂亮了?我仔細看看哦……”
“舞娘,你瞧,身材更棒,是不是更棒了?”
“你每天還在練舞?”
“沒有……”
“沒有?身材還想進步?”舞仙在司徒身上一扭。
“啊,舞娘,你不要欺負我嘛,我明天就練。”
“真的?”
“嗯。”
“舞娘,你多夸夸我,我就練得勤?!?
“長不大,我們的小司徒……”舞仙一把高興地抱住了司徒,司徒的無憂無慮的單純是她最喜歡的一點。
抱著司徒的舞仙想,真的要讓司徒面對罌粟么,哎,還是說吧。
“舞娘,你有心事?!?
“你這小機靈?!?
“舞娘是有個小心事,就不知道要不要和我們的小司徒說。”
“說嘛,你別看我幼稚,我其實能扛事情的?!?
“司徒啊,你知道白紗殿的罌粟姑娘吧?!?
“嗯,我知道,我替她送過藥,師父讓我去的?!?
“她來找你,想見見你?!?
“見我?好哇……”
“真見?她可是白紗殿的人……”
“白紗殿又不能把我吃了……更何況,罌粟也不壞……”
“壞是不壞,不過畢竟道不同……日后和她見面給自己多留一路。答應舞娘。你師父現在不在你身邊,我如果把她的寶貝徒弟沒照顧好,她還不要和我打架?!?
“哈哈哈,舞娘你壓力好大哦……”
“是啊,更何況你又不聰明……”,舞仙笑著說道。
“嗯,那罌粟現在在哪?總要見的,不如就立馬?”,司徒和舞仙說道。
“好,不過,我目前還找不到罌粟,她昨天來了后,沒留下如何找她的信息?!蔽柘苫卮?。
“那我們就隨緣吧。”司徒這人最愛說得一個詞就是隨緣,這一次她也抱著一種隨緣的心態與罌粟相遇。
此刻,司徒的師父青紗衣正在會稽古鎮翻山越嶺,路途上她也陸續聽說一些要找尋的古道傳說,靠近若耶溪畔的古道,有名的有五條。第一條為日鑄嶺古道,起自會稽平水上灶村古船埠遺跡,終止平水祝家村,全程大約30公里左右。這里曾經有一個日鑄嶺傳說——古時冶煉家鑄劍之地的傳說。除了日鑄嶺古道外,還有陶元嶺古道,陶元嶺古道又名陶宴嶺古道,也叫陶隱嶺古道,據傳它始建于南朝,完工于明清,南朝齊梁年間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隱居于此,此嶺就由此得名。陶隱嶺,元初詩人林景熙對陶元嶺古道也留有詩句——笑指青蘿問隱君,千巖秋色此平分,當時宴坐無人識,惟有清風共白云,陸游祖父左丞相陸佃亦也曾隱居于此,在此結廬讀書,陸佃他的墓地據說就在陶元嶺的支峰下,為此陸游也曾多次來訪,因是陸氏和陸游與陶元嶺古道的密切關系,宋將作監丞王修竹曾在此嶺建陸游賢人祠。此外,還有一條駐日嶺古道:始自諸暨的櫟江檀溪,經駐日嶺,蔣塢,橫溪而止于平水,據傳說,駐日嶺古道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明太祖朱元璋當年南巡,為了深察民情,執意挽留幾個農夫多談一會,并向農夫們許愿說讓太陽遲些落山,以保證他們在太陽落山前能回到家中,結果太陽真的駐停在嶺上不動了,后來人們就把此嶺叫“駐日嶺”。至于覆釜嶺古道,又叫不負嶺,位于秦望山北,覆釜嶺古道傳說與唐太宗有關,唐太宗派御史蕭翼到云門寺智取《蘭亭集序》得手后,在匆匆返回越州州城,行至覆釜嶺時稍事歇息,蕭翼不勝自喜地說:“不負此行矣!”,從此覆釜嶺又名“不負嶺”。最后一條五峰嶺古道,它始自富盛鎮玄溪,止于董家搭,因翻越五峰嶺大山,一直是山民們通往埠頭乘船出外的一條古道,長約2公里,古道曾經有1000多級石階,沿路曾設置了3個古亭,也曾栽有古樹名木,不過這條古道現路徑尚存,但石階只剩下百級之多,古亭已蕩然無存,古樹也看不到了,但據說那里一直盤旋著一股奇特的仙氣和劍氣……
琴仙對其他幾條古道倒不是很在意,反而對這一條已逐漸消失的五峰嶺古道甚是好奇。盤旋著仙氣和劍氣?那定要去看看。
古道聲聲等君來,千劍萬劍總歸一。
心有希望必有盼,皇天不負苦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