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全國名為天臺山的有16處之多,但唯有臺州這座山水神秀、佛宗道源的天臺山最為著名,是中國佛教天臺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也是活佛濟公的故里,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對海內外各界人士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唐朝詩人遍歷天臺山之山水,闡發了這一片神秀山水飽含的宗教文化、隱逸文化、和合文化的豐富內涵,他們充滿想象力的詩篇讓天臺山廣為人知,推動天臺山形成獨特的文化符號;在臺州這條唐詩之路上,前后還留下了書圣王羲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畫圣顧愷之、茶圣陸羽、理學大師朱熹、游圣徐霞客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的蹤跡。天臺山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時至今日仍然是令人十分向往的名山。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段,現代臺州豐富而高端的旅游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展現了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獨特魅力。2015年,天臺山與神仙居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6年,臨海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通過國家5A級景區資源質量評估,三門祭冬大典為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出了貢獻;臺州亂彈、黃沙獅子、天臺山干漆夾苧技藝、濟公傳說、劉阮傳說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統計,2016年臺州接待游客8930.73萬人次,居全省第4位,增長速度居全省第3位。充分利用、挖掘山水神秀、山海輝映的優質資源和文化遺產,可以讓臺州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段在新時代再放異彩?!?
“那加強唐詩之路研究、保護和利用對臺州有何現實意義?”
“浙東唐詩之路是對晉唐文人墨客游歷浙東山水的山水之路、文化之路、朝圣之路、隱逸之路、和合之路的概括性揭示。浙東唐詩之路伴隨著臺州佛道文化的傳播和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的貿易,對東亞、東南亞甚至歐美的多種文化產生了影響。在21世紀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廣闊背景下,對臺州弘揚和合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旅游產業,融入國家戰略,更好地走向世界,實現“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發展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增強文化自信,推動臺州城市發展戰略。浙東唐詩之路體現了唐代的文化氣魄與精神,表現了一種在天臺山等地出現的、以唐詩為載體的、展現中華人文精神的文化現象和文化自信。研究這種文化現象,通過不斷創新、繁榮和發展獨具魅力的臺州文化,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強化臺州文化的向心力,為臺州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唐詩之路展現的天臺山神秀山水,呈現的山、海、水、城互為交融的臺州獨特自然稟賦,展示了臺州作為生態宜居城市的先天優越條件,為打造山海相依、城水相宜、人水相親的“山海水城”提供了自然、歷史和文化的理據。唐詩之路中呈現的和合文化內涵和遺存,是推動“和合圣地”建設極為重要的文化寶庫和物質基礎,為臺州發展形塑更加規范有序、文明和諧的內在品質。唐詩之路是文化創新之路,凝聚的追求理想、多元開放、創新創造的人文精神,是我們推動臺州制造走向臺州創造,建設國際化“制造之都”的精神動力。加強詩路的研究、保護和利用,挖掘、發揮和宣傳內容豐富的文化、歷史、自然資源,對增強臺州文化軟實力、推進城市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二)弘揚和合文化,促進和合圣地建設。和合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精髓,天臺山和合文化與龍圖騰文化、三祖文化共同構筑了中華和合文化的三大源頭。天臺山和合文化源遠流長,作為“和合二仙”“和合二圣”,寒山、拾得既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的主角,也是和合圣地最重要的奠基者。他們的詩作,融合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體現了天人、身心與人倫的和合,是中華文明尚和合、求大同精神的結晶,對日韓、東南亞和歐美有著深遠影響,是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研究、保護和利用唐詩之路,有利于立足于臺州深厚的歷史積淀,深入研究和挖掘“和合二圣”的豐富內涵,著力弘揚和合文化所代表的中化傳統文化的精髓,把和合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設、產業品牌、特色小鎮發展中,弘揚了古今交融、和合共生、包容大氣的臺州城市人文精神,推進和合文化標志地、傳播地建設,打造底蘊深厚的“和合圣地”。(三)接軌“一帶一路”,加快臺州融入國家戰略。
臺州地處浙東唐詩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做好詩路的文章可為臺州融入“一帶一路”提供豐富的歷史經驗和現實效益。浙東唐詩之路將歷史上的浙東七州融為一體,開啟了海外唐詩之路的起點,有著天然的歷史地理優勢。天臺國清寺是日韓佛教天臺宗的祖庭、桐柏宮是道教南宗的祖庭、天臺云霧茶是日韓茶祖,伴隨著唐詩一同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海外的,還有臺州的和合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等等。以浙東唐詩之路為聯結點,結合臺州多元文化的傳播交流研究,可以確立臺州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文化特色和獨特地位。研究、保護和利用唐詩之路,充分發揮天臺山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擴大文化發展視野,對于臺州贏得區域發展主動權,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融入長三角都市圈,推動接軌“一帶一路”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四)打響詩路品牌,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浙東唐詩之路沿線的人文、自然景觀多彩多姿,量大線長面廣,是臺州發展旅游產業極為豐富的寶庫。充分開發、挖掘、利用詩路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旅游資源,謀劃一批詩路旅游的重點項目,實現古為今用,形成新的旅游業態和旅游熱點,可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到臺州觀光旅游。浙東唐詩之路跨越多個地區,可以推動旅游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形成浙江山海旅游和文化旅游的臺州精品線路,打響詩路品牌,提升和拉動臺州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助力臺州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把臺州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最后,打好申遺基礎,推進臺州走向世界?!?
臺州政府相關人員一口氣對記者說了五點,對浙東唐詩之路深表重視。
“浙東唐詩之路沿線文化遺產極為豐富,自然風光秀麗,僅臺州一地,就有國清寺等10處國家級文保單位、79處省級文保單位,具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通過浙東唐詩之路的申遺,有利于更好地深入研究多樣性的詩路文化,保護和宣傳唐詩之路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宣傳、推介臺州,提高臺州的知名度,推進臺州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推動臺州文化、臺州經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浙東唐詩之路的申遺過程,也是推進臺州進一步走向世界的過程,臺州積極主動參與,做好基礎性工作,不管申遺成功的時間跨度有多長,這都將為臺州的發展獲得巨大的文化影響力和綜合效益?!庇浾邔χR頭說完最后一組臺詞。
“完工,今天辛苦了,謝謝咱們的大記者。”
“明天去哪拍攝?”
“繼續沿著唐詩之路走唄,接受人文洗禮!”
“我和你們說,據說又有國寶回歸杭州了?!?
“什么國寶?”
“越王劍!”
“哪一把?”
“不光劍。”
“不光?”
“對,就是越王第四代子孫用得那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