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6章 章:拆遷記憶煙灰飛,世外桃園不再有

“這里曾是酒之村,村落的名字曾叫竹村,大概是多竹之故吧,又酒業最盛的時期闔村竟多達四百多戶酒作坊,于是他們請一個酒神來做當方土地,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竹林七賢,便請來阮籍、阮咸叔侄,村也因此改名阮社,這里是一個水鄉聚落——它被一個叫鑒湖的大湖所抱,自己則另抱著一個叫池灣的小湖?!?

一個歷史學家站在一片被拆遷的土地,內心默默地嘆氣著。

繁華落盡皆塵埃,塵埃深處皆歷史。

“老師,我記得阮社橋位于杭甬運河邊,是座馬蹄型拱橋,此橋當時建于宋朝嘉泰以前,1862至1874年間。橋長20米,寬2.5米,跨徑2米。拱券最高處5米,拱角凈距4.5米,此橋與高橋、纖道橋同為古運河邊纖道上的古橋,架于與運河相通的支流上。嘉泰《會稽志》、《中國古橋技術史》、《中國科學技術史》均載有此橋。”

“是的,記得很好,還記得阮社橋上的楹聯與盛產黃酒有關么?”

“老師,怎么說?”

“楹聯為:一聲漁笛憶中郎,幾處村酤祭兩阮。一是通過蔡中郎點出柯橋,二通過阮籍、阮咸二阮暗喻阮社橋。漢代書法家蔡邕,他當年避難于此,并創作音樂柯亭笛??录礊椤棒?,指酒。二阮是魏晉時竹林七賢的阮籍、阮咸叔侄,兩人嗜酒如命,來到酒鄉品酒吟詩,留下千年佳話。”

“酒鄉品酒吟詩,留下千年佳話,可惜了”,學生看著眼前的大地也產生了相同的惋惜之情。

歷史的若干年后,人們只能聽到曾經有一個水鄉名叫阮社,在明代的時候是個漁村,在它的南面是鑒湖,在它的北面是官塘,它的西面則是南大池,東北三里就是柯橋古鎮。作為水鄉它是極富特色的,它不同于柯橋古鎮,那是集鎮趕集的文化、也不同于安昌一字水街的單調,作為水鄉它僅僅是一個聚落,最早的時候阮社只是一個村子,它有一個優雅的名字——竹村。傳說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經攜著侄兒阮咸一起在此隱居,后來人們得知此地曾經住過大人物,于是建廟立社,社神就是阮籍和阮咸,阮社有二廟,前廟祀阮咸,后廟祀阮籍。后廟旁有橋,名籍咸,即是為紀念二賢所建,前廟西為南阮橋,二橋南北相對,與廟呼應。

阮社官塘上另有橋名蔭毓,橋聯曰:“一聲漁笛憶中郎,幾處村酤寄二阮。”悠揚的笛聲從古纖道上緩緩走來,經過太平橋,買上一葉小舟,拐進阮社橋,也就明白了二阮為什么到了這里,腳步就挪不開了,因為你到了一個真正的醉鄉。這里是酒的世界,民國時期,一個村子竟然可以多達三百多家酒作坊。曹聚仁在《紹興酒》中說:“阮社村到處都是釀坊,滿堤都是大肚子的酒壇,一眼看去,顯得這是醉鄉了。”因為醉鄉的緣故,這里的臺門建的闊氣,小戶人家,院子里擺上幾只七石缸算是作坊了,大戶人家有專門的酒作坊,如章東明酒坊規模巨大,其作坊繞一圈就有一里多路。于是阮社有了一個響亮的綽號——小上海。建國初,柯橋區委曾經暫駐這里,紹興康復醫院、紹興師專、衛校等入駐阮社,那都是因為利用了阮社的酒作坊和大戶人家的臺門。云集酒廠從東浦搬到了這里,事實上是阮社酒坊的延續,人和物都是阮社的,名字用了云集,廠長也不再是周家了,這就是現在的“會稽山”。過去紹興有三大酒鄉,東浦出名最早,其次湖塘,而阮社后來居上。阮社大地方,三灣十八溇,二廟五祠堂,三經七庵堂。這里古建筑密集,曾經是電影《祥林嫂》的外景取景地。紹興其他水鄉特色于一體。先人選取此地,交通便利,北枕運河,南臨鑒湖。此地雖無山,但是一眼望去,東、南、西面山巒起伏,層層疊疊,夏日夕陽西下,最是鑒湖一年景色,阮社得而遠觀之。作為水鄉,在村子外面有開闊的水面,在村子的里面河道發達,人家皆枕河,還有較大的湖面,如池灣。這是其他地方所少見的。阮社這個地方,在過去,陸路只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二個口子一關,其余皆環水,簡直世外桃園。

拆遷記憶煙灰飛,世外桃園不再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陵县| 宁国市| 琼中| 永春县| 承德市| 广宗县| 贞丰县| 桑植县| 旬阳县| 巴中市| 明溪县| 陇川县| 榆社县| 怀集县| 烟台市| 葵青区| 卫辉市| 大厂| 淮阳县| 水城县| 朝阳县| 浦县| 河西区| 鄂尔多斯市| 右玉县| 石台县| 长乐市| 依安县| 沂水县| 楚雄市| 错那县| 个旧市| 桑日县| 永清县| 九台市| 喀喇沁旗| 嘉兴市| 东至县| 自贡市| 晋宁县|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