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紅經濟:自媒體時代,人人可以打造超級IP
- 雋馨
- 4009字
- 2020-03-23 14:37:57
網紅最常見分類
網紅最常見的分類有三種,即電商網紅、內容網紅與名人網紅。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三類網紅的特點以及經常出沒的平臺。
電商網紅
電商網紅主要由一些小模特、小設計師或者是淘寶的賣家演變而來,他們的主要特點是年輕時尚、懂得搭配并且經營著淘寶店。他們很善于在社交媒體上利用美圖來呈現自己的穿搭、宣傳自己的新品,在頻繁與粉絲互動的過程中,在電商平臺上實現變現。
電商網紅與名人網紅、內容網紅不同,他們之所以會紅,主要還是看顏值與氣質。同時,還需要網紅孵化機構的協助進行宣傳造勢,借助后者提供的店鋪運營、供應鏈管理等達到變現的目的,并與網紅孵化機構進行分成。
如2015年淘寶的“618大促”中,在銷量排行前十的淘寶女裝店鋪中,有七家店鋪為網紅店鋪,電商網紅的數量達到了中國網紅總量的一半。
2016年5月2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了《2016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報告綜合參考了國家官方統計、阿里集團大數據、新浪微博、優酷土豆以及第三方權威機構等多方數據,預計2016年紅人產業產值預估將近580億元,將遠遠超過2015年中國電影440億元的票房金額。
在綜合考量了各電商網紅的粉絲質量、變現能力以及未來成長性之后,報告還公布了電商紅人的商業價值榜,其中,Only Anna、張大奕、LinForeverGirl位居TOP3,TikiLee、AlU-U、Yeswomen小宜,雪梨Cherie和美美de夏夏啊則緊隨其后。
從這些電商網紅所爆發出的強大價值潛能,我們不難看出,網紅經濟已經成為新經濟形勢下的一個全新經濟角色,體現出了互聯網在供需兩端所形成的強大裂變效應。
不僅如此,電商網紅還為制造商、設計者、銷售者、服務者與消費者搭建了一條全新的鏈接,為互聯網融合全新的經濟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活力。
不過,想要成為電商網紅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如下條件:
第一,必須要有敏銳的審美。對于電商網紅來說,如果不具備敏銳的審美,也就失去了成為電商網紅的資格,畢竟這是基于某個行業的基本判斷能力,沒有這個能力,根本就無法設計出最時尚靚麗的穿搭。
第二,要有極佳的個人魅力。個人魅力是一種無形無狀的東西,但是具備個人魅力的人,卻總是能夠輕易吸引別人的眼球。對于電商網紅來說,這種個人魅力或者是一種絕佳的氣質,或者是一種親和力。只要能夠讓粉絲買單,這種魅力就是值得認可的。
第三,擁有社交圈或者是生活圈的影響力。這一點的作用顯而易見,只有在某些社交圈或者是生活圈中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才可能將粉絲引流到電商平臺,最終達到變現的目的。
內容網紅
內容網紅,簡單說來,就是靠著精彩的內容吸引粉絲、留住粉絲,讓粉絲成為你的追隨者。在當前,內容網紅絕大多數是以自媒體的形式表現,主要通過微博大V、微信公眾號等傳遞原創的內容,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段子、漫畫、評論、視頻等。這些內容或者是幽默風趣,或者是犀利獨到,或者是個性有創意,往往能夠成功吸引網友的關注與興趣,轉化為網絡內容原創者的粉絲。
與視頻網紅中的網絡主播不同,內容網紅并不要求內容創作者有多么高的顏值,只要能夠提供出優質的內容就能獲得粉絲的買單。
2016年5月份,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策劃了一次papi醬廣告招標會。起拍價格為21.7萬元,隨即一路走高,最終定格在2200萬元。這個價格,成為“新媒體史上第一拍”,重新定義了人們對自媒體以及網紅價值的認識。

其實,在自媒體剛剛開始顯現出巨大的潛力之時,不少傳統的媒體人就已經開始心癢難耐,甚至有很多的傳統媒體人還辭了職,專門開設了公眾號干起了自媒體。一些小城市的草根網紅也架起手機開始尋找全新的賺錢渠道。
而像羅振宇、吳曉波這樣早早開始經營自媒體,并且樹立起自己品牌的優質內容傳播者,更是已經籠絡住了大批的粉絲。
內容創作者的商業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在這種經濟發展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們開始對網紅這條路趨之若鶩,不少人甚至還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創作什么樣的內容,就倉促地投身到了內容創業的洪流中。也有不少自媒體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斬獲了豐厚的回報,但是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則可能會被殘酷地淘汰出局。
眼光獨到的投資人在這眾多的內容創業項目中仔細甄別,冷靜而清晰地辨別哪些才可能是“內容紅利”期真正的黑馬。
在內容網紅大行其道的今天,優質的內容所帶來的紅利也已經超乎了人們的想象。
當然,在這個時代,想要做好內容,還需要注意這樣一些問題。
第一,“內容紅利”時代,競爭也在大幅加劇。
隨著微信成為越來越多人所依賴的社交平臺,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這就催生了“微信公眾號”這樣一個信息傳遞的平臺,這個平臺也成為自媒體最大的創業平臺。
在8億多的微信用戶中,80%以上的用戶至少會訂閱一個公眾號,微信這個平臺,讓公眾號具有了流量變現的能力。
而對于平臺而言,優質的內容又成為留住用戶的重要因素,也是因為如此,內容的價值才再一次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如今,眾多的門戶網站、百度百家、今日頭條等平臺開始重視自媒體的潛在價值,對自媒體采取大力扶持計劃,為的就是能夠吸引到諸多的優秀內容創作者到自己的平臺安家。
內容與平臺的關系表現得最緊密的就是“直播”。比如映客,因為涌現出了諸多的優質網絡主播,在不足一年的時間里,估值就超過了30億元;而許多主播也借著映客這個平臺名利雙收。
萬合天宜首席財務官陳偉泓曾這樣說:“網紅是自帶流量的自媒體。”而紫牛基金創始人張泉靈也認為,“最頭部”的創業者才具有足夠的投資價值。之前,她曾經與羅振宇一起投資過papi醬,目前的估量已經達到了3億元。
隨著微信公眾賬號等內容輸出平臺的注冊用戶不斷創新高,內容平臺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內容創業已經從野蠻生長邁進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容輸出有三種突出的表現:從單一的圖文形式向圖文、語音、視頻與直播等綜合模式轉化;內容輸出平臺的多極化;內容創業模式的多元化。
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無一不說明,當前的“內容紅利”期也并不是一片太平,而是充滿著激烈的競爭與挑戰。
第二,在做好內容的同時,想好如何變現。
在互聯網經濟大潮不斷洶涌的時代,內容創業者在創作內容的時候已經不單單只是因為熱愛,而是為了變現。這就要求內容創業者們,在思考如何做好內容的同時一定要想好如何變現。
懶熊體育創始人韓牧這樣說:“如果只是內容本身,它的價值會非常有限。”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懶熊體育將自己進行了重新定位,從一個體育商業的報道機構轉為“體育產業助推器”。
對于媒體而言,缺少的從來不會是內容,優質的內容只是它們獲取用戶的一種手段,媒體最終經營的其實都是用戶。作為內容的創作者與平臺方,所要做的,實際上就是通過內容來圈住用戶,繼而深度挖掘商業價值。
第三,避免走上內容創業的這些“坑”。
著名的自媒體魏武揮認為內容創業主要有四個坑:廣告、電商、IP與估值。
在自媒體盛行的時代,魏武揮認為,目前廣告主的報價有點“虛高”。簡單說明一下,在傳統媒體時代,那些較好的雜志可能會有10萬個訂閱者,所以廣告收費高一些無可厚非,但是,一則公關軟文在汽車圈里就能賣到10萬塊,他認為這個現象是不合理的。并且他還預言,“這個‘泡沫’會慢慢破掉”。
而說電商是個坑則是因為,這是被絕大多數創業者認為最現實的變現模式。但魏武揮卻提醒內容創業者們,想要涉足電商領域,則意味著你要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而電商所包括的倉儲、物流與客服又會造成成本的增加,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而對于目前最被人看好的IP,魏武揮也認為需要謹慎對待。真正能夠成為IP的內容,必須是那些經過多年積淀,被大眾所認可的內容,比如說《哈利波特》《魔獸》等。
想要成為內容網紅,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不僅要能夠輸出優質的內容,還需要注意一些浮華的“泡沫”與“深坑”。只有謹慎、用心,小心前行,才可能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網紅。
名人網紅
所謂名人網紅,就是指那些本身已經具有一些名氣,走向網絡社交平臺實則是為了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氣,或者是為某個項目、活動、企業做宣傳等等。
比如說曾經的微博話題女王徐靜蕾、姚晨等,本身是名人,更是知名的微博大咖。樂壇小天王周杰倫與“國民老公”王思聰在游戲直播平臺上對戰《英雄聯盟》,吸引了千萬人觀看;知名影星劉濤、娛樂明星Angelababy、陳赫等也紛紛入駐直播平臺。甚至一些企業家李開復、雷軍、羅永浩等也在網絡上保持著極高的活躍度,不僅開微博發聲,還在一些專業的互聯網網站開辟了自己的專欄。
不僅國內的名人開始重視網絡的圈粉效果,國外一些名人也紛紛開始挖掘網絡的價值。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入駐新浪微博,開通個人微博,短短兩天就成功圈粉超300萬,一些外國政要也紛紛開通了微博,與網友進行親密互動。
2016年4月12日,霍金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條微博,回顧了自己來中國的多次經歷,中英文雙語問好,更是拉進了他與中國網友的距離。
這樣一位似乎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精英居然在新浪開通了微博,網友的興奮之情也是不言而喻的,這事件的輿論熱度也是一直不曾消減。

不僅霍金開始在新浪微博發聲,一大批國外政要也開始借助微博向中國民眾發出了友好的信號。比如印度總理莫迪、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等。
在溝通內容方面,這些國外的“名人網紅”也很善于找到那些輕松、親民的話題。當然,也會涉及一些比較嚴肅的話題,比如政治、經濟、安全方面等。
當然,對于大多數微博來說,實際上并不是名人自己親自在經營,而是有著專業的代管理人員為其操作。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名人對自己的微博就不關心,相反,他們非常關心自己的微博。像印度總理莫迪在開通微博之前就進行了充分的調研與準備,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更是稱“在微博平臺與網友對話是個‘好主意’”。
名人網紅的不斷涌現,很能說明一個問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名人們為了維持自己的人氣,獲得更多的支持,就會更加重視任何與粉絲互動的機會。很顯然,網絡就是這樣一個必不可少的互動渠道。
對于名人網紅來說,在線上進行變現并不是其主要目的,為其本職工作做宣傳,為其線下活動宣傳造勢,增強線下事業的變現能力,才是其運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