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危機
- 莽三國
- 口亥口束欠
- 2104字
- 2019-06-19 22:32:05
此時的馮習已經沒有先前的風光,劉虞的到來還是遏制了馮習,因為受劉虞節制,各部族的進貢被劉虞要求了去,而公孫瓚在幽州的發展也被劉虞默許了。
最糟糕的是沒有了經濟來源,馮習的貿易通道基本被公孫瓚完全擋住了,雖然擁有兩個郡,但是其實合起來還不如內地一個大郡富裕,馮習手底下這兩萬人再養會可能都要養不起了。
就在馮習頭疼錢糧,想著是不是到哪里撈點外快的時候,公孫度率先發難了,公孫度派人挑動東濊人反叛,揚言馮習壓迫了他們,要求重新歸入樂浪郡的治下,同時請求樂浪郡太守公孫度為他們主持公道,同時高句麗人,東沃沮,北沃沮等部也都紛紛響應,集合數萬人來討伐馮習。
同時公孫瓚領兵數萬屯于遼西陽樂,虎視遼東,一時間遼東危急。
而仿佛生怕不夠亂一樣,駐守玄菟郡西蓋馬的昌豨此時又反叛了,西蓋馬地處玄菟郡與樂浪郡交界處,處于與敵人接觸的第一線,昌豨在聞知東濊人等部反叛后,第一時間叛變了。
馮習雖然知道此人歷史上數次反叛,可惜馮習手下實在沒什么人可以用,昌豨是馮習手下難得的能夠單獨領兵的將才了,頭腦計略方面都讓馮習看重,幾次跟隨馮習作戰單獨帶兵都頭腦非常清晰果斷,馮習也委以重任,派他駐守西蓋馬,防御東邊,北邊的高句麗等部和南邊樂浪郡的公孫度,結果這時候突然叛變了。
馮習手下為數不多的文官劉民建議馮習以護烏桓校尉和玄菟郡太守的身份急招鮮卑,烏桓,扶余等部來幫助馮習作戰,或騷擾敵人后方。
馮習立馬拒絕了,其實招外族來助就是引狼入室,他們愿意幫助的同時也會劫掠漢地的百姓,馮習每次都看不慣那些用這招的人,即便你威望再高,外族都會干劫掠百姓的事,鮮卑在后來更是燒殺擄掠北方幾百年,這些都是事實,所以即便現在情勢危機,馮習也不打算引狼入室。
不過馮習還是派劉民去請扶余王派兵幫助,馮習跟扶余算的上是盟友關系,雖然馮習現在其實是他們的上級,但是以前的情意還在,馮習現在被消滅了扶余周圍也就沒有友好勢力了,這幾年西邊的鮮卑也是蠢蠢欲動,扶余人可打不過鮮卑人。
所以扶余王很樂意的就派了萬余騎由兒子簡位居帶領來支援馮習。
另一邊馮習派徐德求援袁紹,馮習也沒想到這么快就用到盟友了,徐德經水路,走青州穿過公孫瓚的地盤,很快把消息送到了。
袁紹那邊收到消息也是非常的猶豫,畢竟剛剛結盟,而且袁紹現在也不想跟公孫瓚開戰,不過袁紹手下頭號謀士田豐急忙勸袁紹去救。
“今馮習雖與將軍新盟,將軍新得冀州,不愿與公孫瓚過早開戰,然公孫瓚亦知如此,今未與將軍交戰,蓋因馮習也,將軍與馮習一前一后,公孫瓚如芒在背,雖今公孫瓚盛,卻終有所顧忌,馮習雖弱,然其利益與將軍一致,馮習今雖情況危急,潛使而來,卻只言希望將軍移兵中山,河間等地,予公孫瓚南路以壓力,而并非急切求援,面對強敵卻仍有如此強大的自信,此本就非是一般人所為,且馮習素有勇名,通謀略,前番所戰皆克,想必此次心中亦已有應對之法,今將軍只需令一將屯軍于河間,分公孫瓚之心,就可得馮習之情,何樂不為,況若馮習果然取勝,公孫瓚軍心震動,將軍亦可發兵奪回渤海,劉州牧處也不好怪罪將軍,若馮習敗,將軍亦需一兵馬防范公孫瓚,此舉手之事,將軍當速為之,遲則錯失良機。”
袁紹深以為然,而且袁紹也非常不希望馮習這么快被打敗,這不符合他袁紹的利益,于是令顏良統兵三萬,駐屯河間。
馮習這邊先是派臧霸領五千輕騎去西蓋馬堵住了叛變的昌豨,昌豨見馮習兵馬來的這么快,怕西蓋馬小城守不住,就直接棄城逃向了公孫度軍。
臧霸領兵繼續向西南進發,路上遇見了東沃沮人的其中一支人馬,大概三千人,兩軍對壘,臧霸驅馬上前搦戰,東沃沮一員步將出陣與臧霸交戰,兩邊言語不通,臧霸也不想廢話,下馬提槍上前,與那人戰在一起。
東沃沮步將身長接近九尺,虎背熊腰,使一把開山大斧,背上裝有三支木制長矛,臧霸步行至其三十步位置時,東沃沮步將取矛連續朝臧霸擲來。
東沃沮步將力氣極大,所擲長矛瞬間即至,臧霸避開第一矛,第二支已經擲出,臧霸急用長槍架開,第三支長矛已經飛近,臧霸身體已經不好使力,只能用槍尾拄地,借力來了個側翻,險險避開最后一支長矛。
此時兩人距離不到十五步,東沃沮步將在擲出第三支矛后就提斧沖向了臧霸,臧霸側翻躲過長矛后,身體在空中翻轉,一掌拍在地上,穩住了身體,同時借力立了起來,正遇見東沃沮步將舉斧砍來。
東沃沮步將手上的開山斧攜巨力劈下,臧霸不敢硬接,一槍甩在步將胸上,同時后撤躲過了這一斧。
東沃沮步將胸前鎧甲被臧霸一槍拍碎,稍一頓,便憤怒的揮舞開山斧又朝臧霸劈來,臧霸挺身刺出長槍,步將慌忙躲閃,臧霸趁機向右移動,騰空又是一槍刺出,東沃沮步將手捂脖子跪地不起,脖子血流不止,只見步將脖子已然被臧霸長槍扎了個對穿,臧霸收槍回陣,東沃沮步將倒地。
臧霸乘勢揮軍掩殺,東沃沮軍大敗,被臧霸殺了一陣,東沃沮損失千余人。
此處是敵人境內,臧霸不敢多追,收兵向西尋馮習去了。
馮習自己領了太史慈和五千人馬屯在鴨綠江以北,會和了臧霸,共同抵御公孫度部。
西邊馮習命孫觀,吳敦,尹禮率領六千人屯住遼河西邊沿河的三座城,并命令死守等到馮習的救援。
此時的馮習因為昌豨的叛亂,人馬還有一萬八千人,這一通布置后人手已經捉襟見肘,內部十分空虛,公孫瓚也趁機派輕騎從北邊繞道偷襲,馮習對此毫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