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上冊)(譯文名著典藏)
- (英)亨利·菲爾丁
- 997字
- 2019-06-28 15:28:12
第一章 幾乎沒有或者完全沒有什么內容
讀者想來還記得,在本書第二卷一開頭,我們曾表示:倘若在有些較長的階段里并沒發生什么值得這類歷史一記的事情,我們就打算省略過去了。
這樣做,我們不但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和方便,并且還照顧到讀者的好處和便利,因為這個辦法除了免得讀者去看既乏味又無益的文章,白白糟蹋時間之外,還可以給他一個機會來發揮他所特有的那種驚人的智慧,用他自己的臆測去填補這些空白。因此,我們在上文里曾著意為他準備下必要的線索。
譬如說,讀者誰不知道奧爾華綏先生剛剛喪友時的那種悲痛心情?除了鐵石心腸或木頭腦袋的人,誰遭到這種不幸也會那么傷心的。再說,哪位讀者不知道日久天長,哲理和宗教都會沖淡這種悲傷,終于使之消滅。哲理教導我們悲傷是愚蠢而無益的;宗教一方面告誡我們悲傷是錯誤的,同時又安慰我們,給我們以對未來的希望和保證,使得堅強而虔誠的人在朋友床畔送終的時候,就像送朋友出趟遠門那樣泰然自若,而且事實上也正像對遠行的友人那樣希望還能聚首重逢。
關于白麗潔·布利非太太的情況,賢明的讀者也不難揣度。大家可以放心,在整個居喪期間,舉凡孀婦應恪守的一切禮數規矩,她一樣也不短缺。她的面部表情密切配合著一次次服裝的更換:她的服裝從喪服換成黑色,從黑色又換成灰色,再從灰色換成白色。她的面容也從凄慘變成悲戚,從悲戚變成哀傷,再從哀傷變為肅穆。終于,她可以恢復以往那種寧靜安詳的一天來到了。
我們提到這兩點,只是作為能夠向程度最低的讀者提出的課題的例證。至于那些在批評方面修養更高的讀者,我們不妨要求他們更加深刻、更加勤勉地運用他們的判斷和洞察力。毫無疑問,在我們認為理應略過去的這段歲月里,明察秋毫的讀者不難從這位可敬的鄉紳家里所發生的事情當中,得到許多重大發現。盡管這期間沒有什么值得本書一記的,可是確實也發生過幾樁與目前日報、周刊登載的新聞同樣重要的事情——許許多多人耗費不少時光去讀那類新聞,卻得不到什么好處。讀者從事我在這里所提議的那種臆測時,頭腦里某些精湛功能也許會大大獲益,因為在任何情況下,能夠從人物的性格揣度其行動的本事,總比能夠從人物的行動判斷其性格要有用得多;前者固然需要更精辟透徹的洞察力,然而真正聰明的人會同樣有把握做到。
正因為我們深知讀者大都充分具備了這種能力,所以才留出這段十二年的空白供大家去運用。現在,就讓已經十四歲左右的主人公登場吧,因為毫無疑問,好些讀者早就等得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