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舊紡織品回收及其再利用技術
- 唐世君
- 19字
- 2019-10-11 17:29:18
第三章 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體系及其現狀
第一節 我國廢舊紡織品來源及產生量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紡織品終端產品使用范圍劃分,可分為服裝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三大類。
一、廢舊紡織品的來源、含義及分類
廢舊紡織品主要來源于兩個環節:一是生產環節,如棉紡廠的落棉、紡織廠的回絲、化纖廠的廢絲、印染廠的廢布、服裝廠的邊角料等;二是消費環節,如完成使用壽命周期以后淘汰的廢舊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等。由于產業用紡織品主要用于醫療、建筑、過濾材料等領域,一般不能回收利用,而棉紡廠的落棉、紡紗廠的廢紗可以直接作為紡織原料,大多被工廠內部直接回用,因此,廢舊紡織品主要指化纖廠、織造廠、印染廠和服裝廠的廢絲、回絲、廢布及邊角料,淘汰的廢舊服裝及家用紡織品等。
廢舊紡織品按照纖維組分劃分,可以分為單組分織物和混紡織物。其中單組分紡織品主要有純天然纖維(棉、毛、絲、麻)織物、純滌織物、錦綸織物等;混紡織物主要包括滌/棉織物、滌/毛織物和毛/腈織物等。其中,滌綸消耗量占全部化纖的91%,棉占天然纖維的90%以上,因此,經估算,純棉、純滌、滌/棉和滌/毛織物占全部服用、家用紡織品的90%以上。
二、廢舊紡織品的產生情況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估算,2010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可達4130萬噸,出口量為1350萬噸。加工環節產生的廢舊紡織品占纖維加工量的10%~12%,大約產生413萬噸以上的廢料。服裝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三大終端產品纖維消耗比例為49∶32∶19。根據三大終端產品的消費比例,扣除出口數量,留在國內消費的服用和家用紡織品數量為2251萬噸。紡織品的生命周期一般為3年,3年以后,這些紡織品就可成為廢舊紡織品的來源。因此,每年廢舊紡織品的數量將達2664萬噸。其中化學纖維占70%,約1864.8萬噸,天然纖維約799萬噸。
此外,我國也是制服生產和消耗大國,其中解放軍、武警、公安的廢舊制服必須集中收繳。據統計,每年解放軍、武警、公安廢舊的被裝物資分別達4.5萬噸、1.8萬噸和0.6萬噸,合計6.9萬噸,目前這些舊軍服都存放在全國各地的倉庫中,庫存壓力越來越大,既占據大量儲藏空間,又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