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回首卅五歲月

2016年8月,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簡稱“中紡企協”)走過了整整35個春秋。35年前的8月,在特定的中國經濟、中國紡織行業發展環境下,以改革和管理為主要工作內容,中紡企協開始進入歷史舞臺。35年來,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紡織業快速發展,成為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在此過程中,企業管理和管理創新、企業改革、企業家精神和隊伍的培育對產業發展和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承擔此項工作的中紡企協在紡織業發展的不同時期,積極探索工作內容,完善工作方法,為各時期行業發展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作出了一定貢獻。

繼往開來 砥礪前行

回顧往昔,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981~1991年,我國經濟快速恢復發展,改革開放起步,國際先進管理理念、方法陸續進入我國,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一時期,國家紡織工業局的很多重要工作由中紡企協承擔。其中,學術研究工作是通過協會所屬學組來進行的,包括企業家工作研究會、企業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等,通過研討交流推進行業的改革和管理工作;企業管理信息工作形成了全國較完整的管理情報信息網絡,由上海紡織企業管理情報中心定期出版《中國紡織管理》;評優推優工作則著重于把表彰先進、樹立樣板與推動全面有機結合起來,向中國企協推薦參評“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企業(金馬獎),“全國優秀企業家”評選等。

十年中,中紡企協堅持圍繞當時行政中心工作提出的基礎管理工作要求,注意發現和總結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典型經驗,先后舉辦了現代化管理、電子計算機應用、企業管理咨詢等多種培訓研究班。

1991~2001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紡織業多種經濟成分大發展。這一時期,中紡企協的工作更多為關注國企改革、改制,通過相關管理工作,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1997年,中央決定把紡織行業作為國企改革工作的突破口,并開展了以壓錠、減人、扭虧為主要內容的攻堅戰。為此,中紡企協重點研究、建設紡織企業集團和紡織上市公司的工作,特別是在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實施大公司、大集團戰略,組織社會化大生產的改革、改組上下功夫。這一時期,中紡企協各分支機構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在諸多具體工作中作出了貢獻。2000年10月,在中紡企協企業家委員會五屆三次大會上掀起“南學華茂,北學吉化”的熱潮,表彰了一批紡織管理優秀企業,為全行業推進管理創新作出重大努力。

2001~2011年,紡織工業抓住我國“入世”機遇進入了科技進步最快、發展和效益更好的十年。這一時期,中紡企協面對全社會的紡織企業開展服務,成為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中紡企協的中心任務之一是服務于企業經營者,力求將協會辦成紡織企業家之家。

在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中紡企協2001年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紡織科技成果產業化對接會”,為紡織科研成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產業化平臺。

在幫助企業把握市場形勢方面,中紡企協于2001年在北京召開了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及“WTO與中國紡織企業”高峰論壇。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陳錦華、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中紡企協理事長杜鈺洲以及日本帝人株式會社社長安居祥策、中國臺灣紡拓會秘書長劉瑞圖等領導,以及安徽華茂、杉杉集團等海內外知名企業負責人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在推進兩岸紡織業合作方面,中紡企協先后于2010年8月、2011年10月組織企業家代表團去臺灣訪問考察;與中國臺灣紡拓會和石獅市政府共同組織召開了“紡織企業家活動日暨海峽兩岸企業產業鏈對接會”,推動兩岸紡織企業產業鏈資源優勢互補。

在扶助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方面,中紡企協于2007年在廈門召開紡織公司上市研究會成立大會,為促進金融資本為產業服務搭建良好平臺。

在推廣管理創新成果方面,中紡企協編印了《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材料匯編》,向廣大企業推廣先進經驗。2011年,中紡企協啟動“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評選活動,引起業界極大關注。同時,繼續為企業提供診斷咨詢,傳播管理經驗,進行管理技術咨詢與交流。

在為企業、企業家服務方面,中紡企協以企業需求為工作突破口,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水平。特別是2009年、2010年,中紡企協組織參加兩會的紡織業界代表與工業協會領導座談,杜鈺洲、王天凱等領導出席。

同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簡稱“中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和產業轉移辦公室設置在中紡企協,為中紡企協的工作增添了新內容。從2002年至2010年底,集群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共發展了175個試點集群,并對所有試點集群進行了考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復評。2009年,受國家工信部委托,中紡企協參與了制定紡織產業轉移指導意見的調研工作,起草了《紡織產業轉移指導意見》初稿,在推進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有序發展方面充分發揮了引導和協調作用。

革古鼎新 聚力發展

“十二五”時期,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要素條件與市場環境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紡織工業進入增速放緩、動力轉換、結構調整的新常態。行業企業、企業家們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對中紡企協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內容和標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五年來,尤其是2014年中紡企協第九屆理事會成立以來,中紡企協重新確定了工作定位:行業話語權提升的重要平臺和輿論高地;國內外紡織行業資源互動與整合平臺;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實施平臺;國際一流企業家成長的平臺和搖籃。新的工作定位為中紡企協五年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依據中紡聯的工作部署,中紡企協以“服務于企業和企業家、產業轉移工作和試點產業集群的中小企業服務工作”三大工作主線為一體,工作重點更加突出。企業家服務的重點是提升話語權、把握與創造市場機會;產業轉移工作的重點是推進園區科學規劃、有序轉移與重點產業集中度的形成;試點紡織產業集群工作的重點是提升集群公共服務平臺水平,促進中小企業結構調整,推動集群轉型升級發展。五年來,協會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取得了一定成績。

協會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行業知名度提高。中紡企協第九屆理事會選舉產生了32位副會長、101位常務理事、293位理事,同時特邀副會長11位。至此,中紡企協會員達600余人,較換屆前增加了3倍。會員企業涵蓋紡織產業鏈各環節。

同時,會員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打破原來以國有企業、大企業為主的界限,增加了多種所有制的民營企業、紡織服裝后道企業、中小企業的比例,資源互補優勢明顯加強。

經過全體協會同仁的共同努力,截至2016年10月底,中紡企協理事數量達352人。同時,試點紡織產業集群數量達210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29個,形成了政府、行業、企業的良性互動、聯動發展的良好格局。

為了進一步打造業內外影響力,中紡企協加強了信息發布平臺的建設,開辟了官網、微信公眾賬號、微信工作群、產業轉移“消息樹”微信群、集群工作QQ群等。一方面增加了協會與會員、會員與會員間的溝通渠道,另一方面提升了中紡企協在業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中紡企協積極推進組織機構的建設工作,先后建立了中紡企協盛澤分會、中國新中裝聯盟、中國功能性紡織品聯盟、中紡企協產業投融資工作委員會等組織,并積極提升專業性、區域性分支機構的服務能力,擴大對紡織全產業鏈會員的服務。

另外,中紡企協積極打造行業企業話語權,近五年成功推薦“全國優秀企業家”五名,他們是吉林化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進軍,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邱棟,青島即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玉蘭,福建金綸高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寶佑,山東康平納集團總經理劉琳。2016年5月,中紡企協恢復了“年度全國優秀紡織企業家”評選活動,積極樹立優秀企業家標桿。

著力提升企業管理創新能力,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自2012年開始,組織了五屆“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案例評選活動,從全國紡織行業篩選出優秀管理案例38個,推出了紅領集團“推進‘兩化’融合建設,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無錫一棉“基于信息化的高效棉紡織企業建設”、安徽華茂集團“戰略引領 協同管理 努力打造百年華茂”等一批優秀管理創新案例。

通過召開座談會、出版管理案例書籍等多種形式,將最新的管理創新經驗推廣到產業集群、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廣大行業企業中。中紡企協以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為支撐,積極促進企業技術設備、品牌建設、節能減排、人才、財務等管理水平、運行能力的提升,加速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創新服務模式,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十二五”時期,紡織行業面臨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和經濟下行的嚴峻挑戰,中紡企協努力推進產業轉移、企業家和集群中小企業服務,積極創新服務模式。

開展多種形式的需求對接活動。目前,海峽兩岸產業對接暨紡織企業家活動日、“新技術創新空間”展示、意法紡織市場考察、“面料萬里行”等活動已成為中紡企協的品牌活動,在業內享有較高聲譽。同時,紡織產業園區間、紡織產業集群間,企業與紡織產業園區間、紡織產業集群間的對接進一步加強。

產業集群著力創新建設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引導各地做好區域品牌的創建和培育工作。根據國家工信部有關開展區域品牌示范工作的精神,中紡企協幫助各紡織產業集群積極申報區域品牌試點;針對產業轉移工作以轉移為主旋律、以人力資源為重點的轉移比重增加、特色產業園區為產業轉移焦點、政策和成本仍為轉移重要因素的特點,積極推進智能園區,重新規劃園區定位、發揮園區間的帶動發展效應,提供了更多有價值的服務。

五年來,中紡企協帶領兩百余家會員企業赴中國臺灣地區及海外考察。海外市場考察范圍涉及歐洲、非洲、亞洲等,包括法國、意大利、瑞士、英國、德國、埃塞俄比亞、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參展和參觀了米蘭UNICA面料展、TEXWORLD服裝面料展等多個展會,與多個國家的行業組織、商業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系。

持續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傳遞企業家呼聲。中紡企協普遍了解不同年份行業運行的基本狀況,專題分析行業、企業家、產業集群、紡織產業園區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調查研究工作是中紡企協五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自2009年啟動的“中國紡織企業經營管理者調查問卷”工作,為政府優化產業政策,組織有針對性的行業服務,為企業調整經營戰略、提供客觀的第一手資料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行業的“晴雨表”。配合中紡聯每年的春季大調研,中紡企協以“行業形勢跟蹤、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建設、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發展”為主線,深入產業集群,對集群企業進行調研;對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進行深入走訪,對調研中發現的“園區定位不準確、布局不夠科學;招工難、留人難”等共性問題的研討,為中紡聯《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了有力參考。

同時,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下新疆紡織業的建設和發展,以及行業春季聯展(上海)和秋季聯展(上海),進行區域產業和會員需求的調研。

在調研的基礎上,中紡企協積極推進區域、產業咨詢規劃工作的開展,先后為新疆、河北衡水、云南保山等地區的紡織產業和企業提供了咨詢規劃服務。

積極進取 開創未來

在未來的發展中,中紡企協將進一步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密圍繞“為企業提供管理服務”這條主線,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統一方向、統一認識、統一步調、統一行動,以“面向企業,服務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努力推進協會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開展,加快中紡企協轉型升級步伐,努力為企業和企業家、為整個紡織工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同時,中紡企協將進一步發揮全產業鏈資源的聚集優勢,加強企業家、集群、產業轉移三大板塊的聯動效應,關注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發揮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提高產業鏈要素融合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產業價值,推動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行業和各成員單位的發展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和服務。

在企業家服務方面

第一,加強協會內部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為企業和企業家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堅持選人、用人的正確方向,使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進步。行業的轉型升級對中紡企協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專業化、高端化,亟須培養一支有大局意識、有追求、有道德、有擔當、有知識、有責任、有作為的人才隊伍,真正把中紡企協建成學習型、服務型、協作型、創新型的行業組織。在堅持為企業、為行業、為政府服務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協會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以“公正、誠信、快捷、優質”的服務,贏得企業、行業、政府和社會的認可。

第二,把握“為企業提供管理服務”這條主線,辦好“網上商學院”、企業管理培訓班,做好企業管理培訓工作,致力于推動會員企業管理系統持續升級。立足于會員企業管理現狀,博采中外管理精華,全面利用現代科技,為會員企業提供實用的管理方法,應用實踐優秀管理思想,致力于用職業化的視野為會員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專業管理咨詢和培訓服務;致力于協助會員企業提高全員職業化和專業化素能;致力于提升會員企業運營效率和組織績效,為會員企業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同時,協助會員企業做好關鍵管理模塊的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組織績效,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三,進一步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做好產業經營情況調研工作,“新技術創新空間”展示工作及各種對接活動。首先,面對紡織工業發展的問題,堅持有組織、有重點地開展行業調查研究活動,既了解行業整體運行情況,又分專題及熱點掌握企業和集群的實際動向,厘清現狀,聽取訴求,明確工作重點,廣泛收集和發布會員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全力做好服務。具體而言,一是與會員企業溝通,二是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行業和會員訴求,三是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提出意見和建議,做好行業經濟形勢與趨勢分析和研判。其次,為促進紡織行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中紡企協將加強與中紡聯科技發展部的深入合作,在做好“新技術創新空間”展示的同時,做好中國國際紡織新技術新材料對接洽談會的策劃及落實工作,積極面向全球紡織行業征集新技術、新材料推廣項目,以引導行業應用推廣,促進全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提升。再次,進一步做好產業鏈上的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產業園區、企業與集群、集群與園區之間的對接工作,使整個產業鏈有效互動,達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聯合創新,推動整個產業快速發展,提高我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第四,進一步做好行業管理創新成果評審和優秀企業家評選工作,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弘揚企業家精神,促進企業家隊伍健康成長,激勵廣大企業家在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中作出新的貢獻。

在產業集群工作方面

“十三五”時期,產業集群工作將重點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充分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產業集群向科技、綠色、智能、特色、品質和管理轉型,逐漸形成一批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產供銷緊密銜接、智能制造與現代物流高效結合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進一步優化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園區與集群對接、集群與專業市場對接,支持特色小鎮建設,推動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和協同發展。具體而言,圓滿完成產業集群復評工作;繼續深化集群統計調研工作;推動信息技術與行業的融合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自主創新;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對接,互通互聯,形成集群經濟的聚合優勢;引導產業集群更加關注和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等。

在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方面

在未來行業區域結構調整過程中,進一步關注在行業發達地區的產業布局。依靠龍頭企業較強的帶動性,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向大型企業靠攏、聚集,產生新的集群和工業園;根據管理半徑的要求,出口加工型企業主要以東部沿海地區投資為主,通過省內的產業轉移建設新的工業園,形成完整產業鏈。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典型和優秀經驗,做好園區服務工作。加強產業轉移信息收集工作,加強產業轉移政策研究,積極打造智慧綠色園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示范園區的經驗,積極推廣其在建設、招商、企業運行等方面的成功做法。

園區服務將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積極利用行業資源,有針對性地為園區、企業開展規劃、咨詢、培訓、對接等服務,特別是東部紡織發達地區企業、集群,中西部地區企業、園區及新疆園區的交流對接,大企業、集團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交流對接,發達地區政府和中西部地區政府的對接。

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面對建設紡織強國這一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中紡企協將牢記行業領導和企業家賦予的重托,凝心聚力,團結拼搏,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打造一支充滿活力和戰斗力的隊伍而努力奮斗!

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 秘書處

(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秘書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抚宁县| 山东| 阿克陶县| 北安市| 南木林县| 河东区| 福安市| 高陵县| 双桥区| 胶南市| 丰顺县| 西宁市| 延川县| 田东县| 开封县| 崇明县| 亚东县| 临邑县| 深泽县| 武川县| 芦山县| 饶阳县| 正安县| 江门市| 屏边| 南靖县| 吴旗县| 水富县| 北辰区| 建瓯市| 秭归县| 涿州市| 涡阳县| 安达市| 电白县| 和田县| 长顺县| 嫩江县| 宿迁市| 抚州市|